李小春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和發(fā)展,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我國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關乎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紅色文化因有著豐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內涵,是進行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天然載體,對當前意識形態(tài)工作有著重要作用。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鞏固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抵制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的滲透。
[關鍵詞]紅色文化 意識形態(tài) 作用
隨著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的迅速發(fā)展,全球化進程加快,加強意識形態(tài)工作成為當前每個國家都非常重視的一項任務。意識形態(tài)總是以一定的文化為前提,存在于各種文化內核中,并由一定的文化內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環(huán)境所體現,每個國家都是通過以一定文化為載體來進行意識形態(tài)教化和傳承,因而意識形態(tài)工作建設有賴于文化的承載。紅色文化是我黨在特定歷史時期和歷史環(huán)境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一種特殊文化,其本身帶有深深的意識形態(tài)烙印,并具有極強的影響力,對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凈化人們的心靈,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弘揚紅色文化將有助于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建設。
一、有助于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
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意識形態(tài)之根本,在新時期做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人們思想信仰方面的主導地位,形成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的思想觀念與話語體系,讓馬克思主義占領思想的高臺陣地,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而紅色文化就是中國共產黨應用馬克思主義于中國實踐形成的先進文化形態(tài),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具體形式之一,它有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核,又緊密聯(lián)系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具體實際,是幫助人們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科學信仰的重要資源。
1.紅色文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際,馬克思主義傳到了中國,為中國先進分子學習、研究并接受。正是在這種科學信仰的指引下,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領導中國革命,不斷向前推進,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并與時俱進,引領中國走向了民族復興的偉大道路。紅色文化就是在此過程中應運而生,且不斷發(fā)展、豐富,歷久彌新,成為社會的強大精神力量。它與馬克思主義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實質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文化成果。紅色文化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史。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認識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并自覺地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崇高信仰。
2.紅色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材。從紅色文化自身特點來看,紅色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部分,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材,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現實意義。應用紅色文化中感人的紅色故事以教育,對典型的紅色精神以學習和傳承,對經典的紅色制度文化加以研讀,能夠更加形象深刻地教育人民,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精神風貌,使紅色基因在人們心中扎根,心靈受到洗禮,從而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二、加強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
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是黨的一項重要任務。蘇聯(lián)東歐巨變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執(zhí)政黨放棄了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權,這個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就會出現多元化,就會失去對外來有害思想的鑒別能力和抵御能力,從而造成自身的意識形態(tài)“異變”,最終造成亡黨亡國。由此可見,意識形態(tài)建設的首要問題是堅持和加強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只有加強黨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領導權,才能把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正確方向,防止外來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從根本上保證我國意識形態(tài)的安全。而紅色文化是在黨領導下創(chuàng)造的,是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成果,弘揚紅色文化有益于鞏固和加強黨在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
1.維護和鞏固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執(zhí)政合法性是一個執(zhí)政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斷得以鞏固的基礎,也是執(zhí)政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獲得真正領導權的關鍵所在。任何一個政權建立后,為鞏固政權、維護秩序,就必須開發(fā)確保其執(zhí)政地位合法性的資源。我國的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創(chuàng)造的特有意識形態(tài)文化,紅色文化的形成歷史詮釋了我們黨執(zhí)政合法性。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前,這段歷史時期中國的民族危機逐漸加深,隨之涌現了一批又一批的領袖和力量試圖擺脫危機、創(chuàng)設新制,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百日維新再到辛亥革命等等,嘗試或試行過各種政治主張和政治變革,但由于時代背景和自身階級的局限性,最后均以失敗告終。實踐證明,中國革命要成功,必須要有一支更加富有組織紀律性和徹底革命性的階級力量。歷史選擇了無產階級,中國革命的領導責任也就落到了這一階級的政黨身上。在此過程中,一種新型的文化也就孕育而生,這種文化就是紅色文化,這是歷史進程中的必然。紅色文化記載著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弘揚紅色文化,有益于鞏固共產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
2.增強對共產黨領導的自覺認同。人們對黨執(zhí)政的認同,是確立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領導地位的群眾基礎。只有在思想上對執(zhí)政黨產生深深的認同感,才會在行動上服從黨的領導,才會在建設中形成穩(wěn)固的合力。而這種認同感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在執(zhí)政合法性上。中國共產黨誕生后,成功領導了中國革命并取得勝利,使人民翻身得到解放,獲得他們從來沒有過的利益,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衷心擁護共產黨的領導。其次,在黨的宗旨上。中國共產黨的宗旨是一切為了人民。紅色文化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共產黨人的英雄事跡、革命精神和優(yōu)秀品質,無不顯示中國共產黨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人民群眾建立起了血肉相連的親密關系,因而得到人民的真誠擁戴。最后,在執(zhí)政政績上。紅色文化記載著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各個時期取得的矚目成就,這些成就顯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能最有效、最直觀地增強人們對共產黨的認同感。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維護和鞏固黨執(zhí)政地位的合法性,擴大黨的群眾基礎,增強人們對黨領導的自覺認同,從內心服從黨的領導,從而維護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領導地位。endprint
三、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本質體現”。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價值體系更加深層次的概括、更高水平的凝練,是價值體系中的靈魂性要素和精髓性內容,是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升華。它是在長久的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地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與中國歷史文化傳統(tǒng)和社會現實緊密聯(lián)系。它與紅色文化同根同源,又與紅色文化聯(lián)系緊密。
1.紅色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和動力。紅色文化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它再現了黨和人民在各個發(fā)展階段的目標追求,記錄著國家、民族追求獨立、富強、復興的軌跡。黨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在社會層面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層面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從根本上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共同的歷史淵源,兩者內涵是一脈相承的,具有一致性。紅色文化是黨和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逐步形成和不斷發(fā)展的,是推動中國不斷前進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時也是新時期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動力源泉。
2.紅色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感召力量。作為一種獨特而優(yōu)質的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更是一種促使人們由內而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獨特感召力量。其一,地域分布上,紅色文化資源分布廣泛,黨和人民在全國各地實踐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影響當地并輻射其他地區(qū)甚至影響全國,成為人們內心的一種獨特的精神力量。其二,內容上,紅色文化有著豐富而深刻的真實存在,每一紅色文化都代表著一段歷史和不朽的精神品質。其三,形式上,紅色文化直觀可感,有著有形的物質載體。紅色文化以其自身獨特的吸引力、極強的感染力和奮發(fā)向上的鼓舞力,激勵著每一個人去自覺吸納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感召人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有利于抵制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的滲透
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各種思想文化也在全球范圍中交流碰撞,這給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一些國家面對中國的發(fā)展進步,惡意提出“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等等理論,向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發(fā)起進攻。馬克思曾尖銳地指出,“如果從觀念上來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識形式的解體足以使整個時代顛覆”[1]。因此,抵制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是我國當今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紅色文化有著豐富的內涵、獨特的形式,弘揚紅色文化,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不斷增強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自信心,提升對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抵抗力,有益于抵制西方敵對勢力意識形態(tài)對我國的滲透。
1.堅定走中國道路,增強道路自信。紅色文化承載著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道路的記憶。中國共產黨在每一次歷史抉擇關頭總能把握住正確的發(fā)展道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我們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三大改造,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新時期,我們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實行改革開放,開創(chuàng)出嶄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當前正向筑夢之路大步邁進。歷史證明,每一次道路抉擇都是正確的,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而紅色文化就是在走中國道路的實踐中形成的,記錄著走中國道路的豐碩成果和寶貴經驗。因此,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增強我們走中國特色道路的自信心,消除因社會一些尚不和諧的現象所帶來的疑慮。
2.匯聚理論力量,增強理論自信。先進的理論是進行有效實踐的科學指導,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豐富而先進的理論基石。中國共產黨在實踐過程中形成了眾多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理論、建設理論、改革理論,這些理論就蘊含于紅色文化之中,成為指引中國前進的行動指南。同時在新的實踐中又孕育著新的理論成果,不斷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我國各個時期的偉大成就都是在我們自己創(chuàng)立的理論指導下取得的。因此,大力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增強我們理論自覺、理論自信。
3.堅信社會主義,增強制度自信。紅色文化中就有制度文化,涵蓋中國共產黨各個時期實事求是創(chuàng)立的各式各樣特色制度。尤其是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這是重大的社會變革,人民之福,來之不易。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中國獲得巨大進步。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我國發(fā)展成為國民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發(fā)展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通過弘揚紅色文化,我們可以了解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歷程和歷史必然性,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4.奠定文化的強大底氣,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民族進步的重要表現,更是推動國家走向強大的一種內在的“更基本、更深遠、更持久的力量”。紅色文化本身就是我國的先進文化,是全黨和整個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寶藏。紅色文化內涵豐富,充滿著正能量,是我國人民的精神家園。弘揚紅色文化,有利于我們奠定文化強大底氣,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文化自信,提高文化鑒別力,有效抵制有害糟粕文化的污染。
當前我們黨面臨著各種風險,首先是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風險。意識形態(tài)領域如果出了問題了,直接關乎國家安危和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一些西方國家對社會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對中國崛起居心叵測,我國意識形態(tài)工作充滿挑戰(zhàn)。如何加強意識形態(tài)建設,抵制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tài)滲透,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更應該發(fā)揮紅色文化在意識形態(tài)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責任編輯/陳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