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河
銀行家的家里備些現(xiàn)鈔,不會有什么人大驚小怪,人家月月掙薪水,很正常的事。但考古人的家里藏有古董,那睡覺就非做怪夢不可了,因為你是吃挖墓這碗飯的,瓜田李下,不乏嫌疑,即便有嘴說得清來路,可誰信?想想我入這一行二十多年了,卻還沒聽說哪位因私藏發(fā)掘品而進班房。這行規(guī)好像已是圈內(nèi)不成文的天條,沒誰膽大想不開,拿小命去試試法律的。一位在市政府外事辦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他們那里有句名言,叫“外事無小事”。我有感而發(fā),應了他一句下聯(lián):考古不藏古。他聽后大笑,還我一字:嗲!可不是么,都說隔行如隔山,其實呢,行行都守著一個譜,那就是行規(guī)。
反正這么說吧,考古即使算不上探險文化,也充得上探秘文化。不論在火車里還是在輪船上,一聽你是吃考古飯的,總有老兄好奇地把你也當秘密來探探:“挖到寶貝,偷偷藏口袋里行不?”套用葛優(yōu)的那句廣告詞,這類問話真可謂“我都聽過一百遍了”。說實在的,還沒等你鐵牙答NO,他已曉得自己是明知故問了。于是,便不再追探,兩眼直勾勾地任憑你擺起“龍門陣”來??脊殴适侣?,隨便拎個出來聽聽也不比007電影的情節(jié)“推板”(上海話差勁),我的旅途時光,大部分給這樣的檔期排遣掉了。
可有那么一回,卻碰上一位比我還能煽的港兄,把我侃翻不說,又將我拿下。說來他是在滬投資的,卻又癡迷文物收藏,前些天剛從朋友手里購得一件戰(zhàn)國銅敦。只見他神秘兮兮地幾乎咬到我的耳朵:“明人不說暗話啦,花了我毛20萬啦,正宗的生坑貨啦!您給估估值不值啦?!彼f的“生坑”,是古董商的行話,也就是從地下挖出來還帶著泥土的銅器,不比祖宗八代傳下來,摩挲得锃光瓦亮的“熟坑”銅器差。好家伙,一下飛機,非纏著我去他家瞧瞧不可。見拗不過他,又順路,我只好前往。心里七上八下地想,要真是“生坑”還就麻煩了,地下的文物歸國家所有,這有文物法規(guī)定了的,我怎好鑒定呢?
還好,一見他那“生坑貨”我就明白了,是贗品,作假時間最多不超過二年??晌艺卮鹚?,人家畢竟花了小20萬哩。這時我就又想起了行規(guī):看到真貨要謹慎,碰到假貨言不懂。套魯迅先生的話說,叫“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這是開給那些不幸被人騙,又蝕了血本的古董迷的良藥。總不能當場實話實說,讓人家受不了打擊大咯血吧。善意的謊言,有時管用。
臨走時,我勸他再找別人看看,還真心送了他一套銅器辨?zhèn)蔚男性挘骸跋瓤葱?,后看花,拿到手里看底下。緊睜眼,慢開口,銘文要細察,銅質(zhì)是關卡。”他似懂非懂,搗蒜似的點頭,非要約我再來,那是后話了。
(摘自《新民晚報》 圖/傅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