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華
【摘要】南靖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閩南小鎮(zhèn),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本文以利用本土資源,在體育游戲中開展一物多玩的實踐探索作為研究視角,深入分析如何巧妙挖掘本土資源實現(xiàn)一物多玩。讓孩子自己嘗試不同玩法,合作玩一玩,玩出花樣,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體育游戲活動模式。
【關(guān)鍵詞】本土資源 體育游戲 一物多玩 身心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9-0209-02
《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中指出:“幼兒園應(yīng)當(dāng)積極開展適合幼兒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日光、空氣、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環(huán)境,有計劃地鍛煉幼兒肌體,增強身體的適應(yīng)和抵抗能力?!?南靖是一個山清水秀的閩南小鎮(zhèn),有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資源,有風(fēng)格獨特的土樓,世界稀有神秘的熱帶雨林,富有閩南氣息的鄉(xiāng)土文化。這些自然、人文資源蘊含著無窮的教育價值,正是我們幼兒園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極好的素材和內(nèi)容。因此,我園確立了《本土資源在幼兒園體育游戲中的運用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本文是以利用本土資源,在體育游戲中開展一物多玩的實踐探索作為研究視角,深入分析如何巧妙挖掘本土資源實現(xiàn)一物多玩,以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體育游戲活動模式。
一、巧妙挖掘本土資源,實現(xiàn)一物多玩
我園地處城鎮(zhèn),木頭、竹子、蘆葦、稻草等資源豐富,這些材料資源是孩子們所熟悉的,而器械是孩子體育游戲活動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巧妙利用這些資源,將這些材料變廢為寶,自制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器械,讓孩子自主操作、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實現(xiàn)一物多玩。
1.多方位積極參與,收集本土資源
體育游戲活動中“一物多玩”提供的活動材料應(yīng)是足夠的、開放的、可以重組、蘊含著多種多樣的玩法的。我們發(fā)動各班創(chuàng)設(shè)“百寶箱”收集各種本土體育游戲活動材料,鼓勵家長也參與到我們的活動中。首先我們根據(jù)體育游戲活動所需的收集有價值的材料。本土材料種類較多,不是每種材料都可以作為孩子的活動器械,要確保實用、安全、有趣。
2.集思廣益,自制體育玩具
為了激活這些資源,我們將各班收集的材料集合起來,資源共享。大家一起探討自制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趣味、可變的體育器械。如稻草編成辮子、切成長條或繞成圓圈讓孩子玩跳繩、迷宮、揪尾巴;將稻草搓成繩子做草盤、能讓孩子進行拋接、滾等能力。用竹筒制作高蹺、小水桶,讓孩子踩高蹺、運水,發(fā)展幼兒平衡、走、抬的能力。
二、有效利用本土資源,開展一物多玩
在“一物多玩”體育活動中,重在“玩”, 怎么“玩”,才能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在實踐中我們有效利用本土資源讓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讓孩子合作的玩一玩,玩出花樣。
1.嘗試不同的玩法
讓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的前提是游戲材料孩子是否喜歡,如果他感興趣了,自然在玩的過程中又樂于探索。在活動開展之前我們會盡量提供孩子喜歡的游戲材料。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想,在快樂中參與活動。在《輪胎花樣玩》活動中,我們創(chuàng)設(shè)了“輪胎樂園”,設(shè)置了輪胎平衡木、輪胎鉆山洞、輪胎秋千、輪胎攀爬墻;投放了輪胎拖拉玩具、輪胎船、輪胎蹺蹺板等小型器械。投放了各種各樣大小不一的輪胎,引導(dǎo)孩子自主創(chuàng)設(shè)活動情境,變著花樣玩滾輪胎。孩子們有的把輪胎擺成圖形跳輪胎,有的把輪胎一豎起來鉆輪胎;有的把輪胎當(dāng)做拖拉玩具、輪胎上擺放著各種玩具快樂地拉著;有的把輪胎壘得好高,在輪胎山攀爬了起來。孩子們主動快樂地游戲,他們的想法是那樣的獨特,把“一物多玩”發(fā)揮到極致。
2.合作的玩一玩
在體育游戲中不難發(fā)現(xiàn)幼兒常常以單個身份參與。單個人玩的玩法雖有,但掌握熟練自然感覺無趣。如果與同伴合作一起玩,遇到問題有得商量,會玩出更多的花樣,孩子活動的興趣會更加濃厚。所以在活動中教師要提供更多的機會讓幼兒與同伴合作,引導(dǎo)他們更深入探索。如在《玩竹梯》中,讓孩子自己找伴合作,一起嘗試各種玩法。有的兩人合作,把竹梯搬到墻角下,一人扶著,一人爬。有的是幾個人合作,將竹梯橫著豎起來,兩邊各一人扶住,其他人在竹梯的洞里鉆了起來。有的將竹梯用舊輪胎一邊墊高,排成兩排,以小組的形式比賽起來。孩子們從單個梯子玩到多個梯子合作玩,使一個簡單的竹梯有了多樣化的玩法,而且每一種玩法都給孩子們帶來了與眾不同的感受,也讓他們體驗到合作的快樂。讓一物多玩的形式“活”了起來。
3.材料組合,玩出花樣
在體育游戲活動的“一物多玩”中,提供一件運動器械是難以滿足孩子的運動的需求的。應(yīng)當(dāng)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引導(dǎo)孩子將器械與輔助材料相結(jié)合,探索出與眾不同的玩法。如大班《玩篩子》活動中,有的頂篩子,有的轉(zhuǎn)篩子、有的跳篩子。洪哲和宇豪在比賽篩子誰滾得快,但每次篩子都跑偏了,分不出勝負(fù)。剛好老師走了過來說,操場上找一下看看有幫你們的忙東西?一會兒,他倆找來勾鐵圈的鐵棍子,勾在篩子上,不僅篩子不會跑偏,而且跑得飛快,終于分出勝負(fù)。只要提供輔助材料,孩子自然都會進行組合。如竹梯與輪胎,可以玩“攀爬”的游戲;竹拱門與彩綢、鈴鐺,可以玩“穿越叢林”的游戲;竹筒與扁擔(dān),可以玩“挑水”的游戲;竹篾球與稻草人,可以玩“投擲”的游戲;沙包與竹圈,可以玩“沙包投圈”游戲;木長凳與竹梯、鐵桶組合可以玩“野戰(zhàn)抓敵”游戲等等。在材料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新玩法,體現(xiàn)出靈活多樣的器械特征。同時他們的身體、心理機能,身心得到和諧發(fā)展,在不斷嘗試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真正體會到一物多玩的快樂。
參考文獻:
[1]《3~6歲幼兒學(xué)習(xí)與發(fā)展指南》,教育部,2014。
[2]《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教育部,20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