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新
人與社會
周大新
人是一種群居動物,必須通過社交相會才能提高自己的文明水平,也因此,組成社會成為人類發(fā)展的一種必須。一個人若是一出生就將其完全隔絕于人群和社會之外,他就會褪變成一個完全的動物。一個人若是成年之后遠避人群和人類社會,他就會嘗到孤獨的全部之苦。大約是本能地意識到了這一點,故我在寫作之初,就開始關注人與社會的關系。
我想寫寫人是以怎樣的姿態(tài)進入社會的。每個人一出生就等于被父母帶進了社會,他在對社會還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以被動的姿態(tài)進入了社會,開始來適應社會的要求。把一個人適應社會要求的過程寫出來,會很有意思,在這個過程中,人身上的動物性會越來越少,文明程度會越來越高,但這個過程并不是呈直線上升的狀態(tài),它時常往復回還,既帶有歡樂,還伴有痛苦,痛苦的重量有時還非常大。因為它有時是對人本性的改造。
我想寫寫進入社會的人,各自走進的社會層級是不一樣的,也因此,他們的命運曲線也大不相同。自從人類組成社會之后,迄今為至,不管實行哪種制度,都對社會進行了分層。最基本的分法是三層:一是上層社會,也叫上流社會;二是中層社會,也叫中間等級社會;三是底層社會,也就是普通百姓組成的社會。作家應對這種分層給予展示。
我想寫寫人進入社會后,是怎樣與社會已存制度打交道的。我們知道,人類社會的不同階段,因社會形態(tài)不一樣,實行的制度也不一樣。一個人進入社會后,必須與已有的社會制度打交道。人們在與社會制度打交道的時候,通常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一種是表示喜歡和接受;另一種是表示不滿和妥協(xié);再一種是表示反對和反抗。對這三種情況進行表現(xiàn)都有意義,它可以展示人類在社會制度的設計上曾經走過一條怎樣曲折的路,展現(xiàn)人類在社會制度變改方面曾作過怎樣的努力。
進入社會的人,因進入的時代不一樣,其享受到的權益是有很大不同的。在中國的文革時代,人們所享受到自由發(fā)展空間非常少;而在改革開放時代,人們生活的自由度就有很大擴展。在農業(yè)集體化時代,農民被死死地限止在鄉(xiāng)村,即使去一趟縣城,也必須拿上在生產大隊開的證明;在工業(yè)和信息化時代,農民可以天南海北地外出打工,還可以用自己的手機隨時與家里通電話。作家對這種時代間的差別進行表現(xiàn),能使人生出無限的感慨。
我還想寫寫人類社會中的戰(zhàn)爭,寫寫戰(zhàn)爭中的軍人和百姓的生活。戰(zhàn)爭是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反復出沒的一種怪物。對戰(zhàn)爭的表現(xiàn)會讓我們意識到,人類身上還有太多的動物遺存,人在自我完善上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我還有很多想寫的東西,只是不知道上帝還能給我多少寫作的時間,是不是還允許我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