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宏/文
卷首語
楊榮宏/文
2017年春天的綿陽,比往常更為美麗,花開更為隆重,花事更為盛大。在這樣的光陰里慢讀,乃是享受一種難得的清福。
本期《劍南文學(xué)》所刊載的作品,以本土作者居多。2017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九周年。自然災(zāi)害是可怕的,也是可恨的。但是,與其去詛咒災(zāi)難與毀滅,不如高揚生命的旗幟,歌頌希望與新生。我市實力作家賀小晴的報告文學(xué)作品《艱難重生路》,向讀者報道的是這一場特大地震后,極重災(zāi)區(qū)北川那些不幸喪子(女)的父母們彌合創(chuàng)傷、撫慰心靈的故事。報告文學(xué),首先要老老實實地“報告”,其次再追求“文學(xué)”。因此深入采訪便顯得極為重要,需要腳踏實地,需要舍得花工夫,同時,要“深入”采訪,還得具備一定的經(jīng)驗與技巧,也即“功夫”,才能深入得進去。這二者,我們的作者都做到了作者與她的采訪對象感同身受,充滿了悲憫情懷和人道精神。全方位反映“5·12”特大地震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佳作不少,平庸之作也不鮮見。但像賀小晴這樣獨辟蹊徑講述喪子家庭再生育故事的,僅此一家,別無分店,足見作者選材的智慧。
本期還刊登了一組詩歌,布衣的《突然的鏡子》:“商城試衣間的那塊大鏡子/突然重度暈倒/它的碎片,散落在墻角/照耀了一堆零亂的愁”。此詩是對時光流逝的惋嘆是對人生短暫的感悟,抒發(fā)了一種曠世的無奈,讓人眼前一亮。鏡子可以暈倒,且系“重度”暈倒,鏡子碎片照耀“零亂的愁”,可謂巧思,妙哉!
郭詩莉的組詩也讓我頗感驚喜?!对~之惑》:“我知道,在所有那些言語之后/被拋棄。 我還是抑制不住/在稱之為花園或天堂的/痛苦中,愿被靜靜地歡樂淪陷在/開滿芬芳的詞語天空中。”女性寫作,或者女性主義的寫作,往往在欲望抒寫方面有著天然的興趣和先天的優(yōu)勢,郭詩莉也不例外。但她并不止于此。她在《不安》一詩中說:“那么多花瓣/睡在春天的墓地之上/和時間說話?!泵利愖屓诵邼?,令人不安。美好的花朵,因時光和一場雨,成為花瓣,令人不安,但是花瓣卻“睡“在春天的“墓地之上”,沒有什么不安?;ò?在那里和時間說話——恬淡,閑適,自然,從容,當(dāng)然也透露出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來。
這一期還刊登了戴岱、一鳴的小說和江劍鳴的散文,他們的作品無一不在寫本土綿陽是一座富礦,立足當(dāng)下,面向本土,到我們最熟悉的生活中去尋找靈感,講好綿陽的故事,讓綿陽更有故事,正是我們一再倡導(dǎo)的,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