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韓松落在“讀者大講堂”相遇
2016年12月底,我們邀請著名作家張麗鈞和韓松落分別在蘭州市第五中學和讀者出版集團多功能廳做了兩場“讀者大講堂”的講座。
張麗鈞老師的講座名為“培養(yǎng)一個值得自己仰視的孩子”。講座內(nèi)容以家庭教育為核心,同時涉及一個人的幸福與成長。她告訴我們成長是什么,并且相信—有一種幸福,叫親自幸福。
韓松落老師做了名為“寫作不止一種方式”的講座,他與大家分享了自己對于寫作的理解,并回答了現(xiàn)場觀眾關于閱讀、寫作方面的問題。
活動結(jié)束后,我們收到了不少來信,其中一封來自學生家長的信讓我們尤其感動—
非常感謝讀者(原創(chuàng)版)雜志社舉辦了這次活動。
活動前一天下午,我才從公眾號里看到消息,一看到韓松落老師的名字,我立刻臨時調(diào)整加班時間,幸好沒有錯過。
活動當天,我和兒子來得比較早,等待期間,有個不知名的“熟人”給我們送來一本雜志,當然是我們?nèi)以缫褌鏖嗊^的。兒子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甚至說要“裱起來”—此處想發(fā)捂嘴笑的表情。
在我還不懂事的年紀,就知道《讀者文摘》不能撕,這種敬畏一直伴隨我長大。后來《讀者文摘》變成了《讀者》,出現(xiàn)在我中學的被窩里、大學的床頭,陪我擠過地鐵、乘過飛機。如今我的孩子10歲了,他和我一樣熱愛閱讀,這一點著實讓人欣慰。
這次活動,能夠見到編輯部的“熟人”,更像是久別重逢。回家后,兒子說,他相信了“編輯部的故事”,甚至非常想去看看那條出神入化的魚。
這一天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下面這些內(nèi)容寫給韓松落老師,真摯地感謝您的分享!
我的生活中有40%的時間浸泡在讀書寫作中,雖然寫得不好,但我愛琢磨,時常胡亂拼湊一些東西,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一篇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不過我想,這一定只是時間問題。因為講座中您說的如何積累碎片化的素材、如何整理素材,是我覺得最有實質(zhì)性幫助的內(nèi)容。
今天,我在講座中問了您關于校園霸凌的問題,是想看看一個公眾人物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您回答說:“有很多人說應該打回去,要培養(yǎng)孩子不怕強權(quán)的性格,而且第一次打回去會阻止更多后續(xù)的霸凌行為。但是也有教育專家提出,當孩子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時候,他就會一直將暴力作為生活中一種表達、交流的方式。
“有人說應該隱忍,但這會導致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后變成一個畏畏縮縮、沒有自信的人。也有人說必須要隱忍,因為孩子的世界里有屬于他們自己的交流方式,當他選擇隱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趨利避害、審時度勢。
“所以,這些觀點都有利有弊,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我覺得能夠提出的唯一的建議是,教育孩子最終要達成的結(jié)果是一定不要挫敗他對人、對人際關系、對世界的信心,無論是隱忍,還是打回去,都要給他一個特別恰當?shù)睦碛?,培養(yǎng)他的自信。自信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極其寶貴的一件東西,對孩子來說尤其如此,它比很多生存的技能更重要?!?/p>
我孩子的同學經(jīng)歷了霸凌事件,我的孩子冒著被孤立,甚至被霸凌的危險去告訴老師。我曾很糾結(jié)。現(xiàn)在我意識到,孩子有他自己的選擇,不要干擾他的判斷。于是,我決定放下說教,讓他以自己的方式去感知世界、與朋友交往。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