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蔣錚
1977年10月,北京“馬拉松”高考招生會議結束后,國務院正式宣布立即在全國范圍內恢復高考。
這是一個令國人騷動、讓世界瞠目的冬天,乍暖還寒,人心鼎沸,只要是有人群的地方,都在傳遞和議論恢復高考的消息。對于數千萬下放農村和生產建設兵團的知識青年來說,恢復高考更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愿望。舉國上下,讀書學習蔚然成風,重新開印的高考輔導教材,一時間洛陽紙貴,一書難求。
上海圖書館一位退休工作人員向我們描述:“哦喲,那情景就像如今年輕人上劇院看明星歌手演出一樣!大清早6點鐘,圖書館大門沒開,外面就擠滿了來看書、借書的年輕人,星期天隊伍要排出好幾百米!每天一開門,只看見那個人頭啊,嘩啦啦地往里涌!儂(你)看看阿拉(我們)圖書館的這個門……”
老人把我?guī)У綀D書館門口:“這個房子是英國人造的!門嘛厚厚的,玻璃窗嘛也是厚厚的,有時候都給擠破了。阿拉(我們)幾個值班的被擠到門邊,只好提醒年輕人勿要擠、勿要擠,怕伊(他)受傷了??!”
“那個時候的年輕人跟現在不一樣的,更加上進!”老人頗有幾分感嘆,“每人手里拿幾塊大餅,阿拉(我們)圖書館有開水供應。座位不夠,窗臺上、地板上,還有外面樓梯上都坐滿了人,有的找不到地方坐,干脆站著看書寫筆記。當時這面墻上貼著一幅標語:‘努力學習,把文革十年失去的時間補回來?,F在想想那個場景,還是蠻感動人的哦!”
另一位曾任閱覽組組長的老職員回憶:“當時最熱門的一套書是《數理化自學叢書》,原先我們有十套,后來一看不行,就和新華書店商量,想辦法從別的地方開后門調來幾十套,結果還是不夠用,只好再買……”
此情此景,又何止出現于上海圖書館?
就這樣,在高考中斷整整十年之后,1977年冬到1978年夏,中國創(chuàng)造了打破多項吉尼斯世界考試紀錄的壯舉——積壓了整整十年的1180萬考生,分別從農村田頭、工廠車間、部隊哨所涌向各地考場;在數量龐大的考生之中,年齡最小的14歲,年齡最大的40出頭。父母與兄弟姊妹、老師與學生同進考場的場面,在各地多有出現。
開考前,由于此前大量印刷高考輔導書籍,導致全國范圍內紙張匱缺。教育部只得據實向中央報告:“受紙荒影響,高考試卷不能準時印刷,招生工作可能要推遲到來年?!编囆∑街篮?,果斷做出決策:暫時停止印刷《毛澤東選集》第五卷,保證恢復高考后第一份試卷按時按量完成。
中國的考場風云驚擾了許多西方報紙,他們用非??鋸埖恼Z句做通欄標題:“中國恢復科舉制”“千萬考生擠塌中國各地考場”等。(摘自《誰輸在起跑線上》 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