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艷麗
摘 要:隨著“意象”一詞在中國油畫界的深入探討與研究,地方高校油畫專業(yè)教學中也開始對意象造型有了重新的認識與定位。鑒于思維的多元性與意象造型實施過程中的困難,文章就意象造型展開探討,針對教學中的方法進行深入研究,旨在通過意象造型使意象觀念融注于學生的思想,啟示他們向著更廣闊的油畫語言探索,并開拓學生的視野,打破油畫專業(yè)教學以往的僵局。
關鍵詞:地方高校;油畫專業(yè);意象造型;教學方法
意象造型是一種既指向外在客觀世界又指向主體內在精神的雙重觀察與表現(xiàn)方法。地方高校油畫專業(yè)教學有一部分從寫實繪畫演化成后來的意象繪畫,教學脫離了客觀的造型觀,而賦予繪畫以意象的造型觀念。意象造型是對于客觀物象神似的追求,是對物象形態(tài)的意象領會,其審美標準不以客觀具體呈現(xiàn)為標準,而是一種運化的力量,是以“氣韻生動”為旨歸。唐代張璪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理論,把主體的內心需要與精神訴求提到了首要的地位,給予了意象表現(xiàn)油畫專業(yè)教學中的意象造型理論與精神的雙重支持。作為造型藝術的意象表現(xiàn)油畫教學,借助塑造之形象,來傳達著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參悟。
一、觀念先行,以意立象
意象造型手段具有多樣表達性,首先要觀念先行、以意立象。當畫家對意象表現(xiàn)油畫進行意象造型時,需要主體的觀念先行,即“意在筆先”,只有胸有成竹的“意”的涌動,方可將才思運用于繪畫創(chuàng)作。沒有了觀念先行,繪畫便會是陳陳相因、模仿客觀,無從拓開全新之局面。當然,此時的觀念必定是“意象”的創(chuàng)作觀念,有了這一觀念的導引,油畫會在意象的時空里找到無限施展的可能。對客觀之象進行凝練之后,由畫家“意”的生發(fā),而使“意”與“象”融合,意是為了表心中之象,立象是為了意的闡釋。
“形象”永遠大于思想,意象造型對形象的捕捉是實在的和具體的,對于意象觀念的引導是積極的對待,是兼容并蓄的過程,是與時代同步的采納、吸收與擴大。觀看陳子君的繪畫,觀者可以感受到濃濃的東方意象氣氛,畫家通過對客觀物象的梳理、提煉,先上升到“意”的高度,以先有的意來完成象之存在,做到了觀念先行,作品《百樂園》便是這樣的觀念先行之作。拿具有生命活力的、新的藝術觀念來整合意象,不能固步自封。意象造型中的技術因素需積極探討,畫家需利用新的材料技術成果來為意象造型提升語言品質,不崇拜技術,但在利用技術進行造型的同時,不忘記對意象觀念的梳理,不忘記觀察其中的情感的真實傳達與流露。
二、突出特征,隨“意”施法
畫家其次要突出特征、隨“意”施法。在意象造型中,對于特征的敏感捕捉,是畫家由內心的“意”來付諸于眼的行動過程。眼睛對物象特征的把握實則來自于畫家的審美歷練,從最初的面面俱到至后來的刪繁就簡,都是在繪畫過程里做著對特征的捕捉訓練。突出特征,夸大特征,實則是突出了物象的視覺本質特點??陀^物象的呈現(xiàn)過程往往以表象迷惑了主體,此時主體藝術家便能以主動態(tài)度去判斷客體,不會對客體的表象進行無意識的具象呈現(xiàn)與模仿,而是抓其要義,突出本質特征,達到隨“意”施法的目的。最后在對特征的強化下,使意象審美加以展開。
在意象精神下對造型的感受不是用客觀、理性來定位的,開啟意象造型大門的是“似與不似”,是畫家全新感受下的“準確”與“相似”。這里的“準確”,不是理性尺度要求下的客觀呈現(xiàn)的“準確”,而是畫家對物象本質認識的到位,是物象的情態(tài)被完全展露出的“相似”,而不只是“形似”?!靶嗡啤笔钦宫F(xiàn)物象外在的一種技術手段的到位,它與“相似”“準確”還保持著差距,它是一種最基本的技術性語言表達,屬于低級范疇的描摹。要達到意象造型的“準確”與“相似”,其實質是“神似”,是把物象的內在情態(tài)得以捕捉的精神性把握與描繪,是高級的繪畫藝術闡釋,是摒棄掉客觀藩籬的束縛而超越于再現(xiàn)的“意象”造型表現(xiàn)。
三、跨越時空,氣韻為先
意象表現(xiàn)畫家在造型時,不受時空觀念的束縛,打破時空的有序性,用無序的時空觀來體現(xiàn)“意象”之涵義。好的意象繪畫是跨越時空的,沒有時間與空間的羈絆,便會任由“意”的展開,以氣韻為先,創(chuàng)作出心象與物象共生的作品。由于打破了時空的觀念,便使繪畫在形式因素的作用下調控著畫面,點、線、面的穿插,無敘事性、情節(jié)性的描繪,傳達著一種畫外之音。當莫也的以自然之物構成的意象油畫出爐時,畫面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時空性,它是對時空的跨越,用意象的筆法營造極富氣韻的繪畫。正如意象表現(xiàn)油畫家戴士和先生所言:“把精神感受的意味當作鑰匙,來開啟造型語言的大門。”[1]意象造型,務必使畫家擺脫客觀物象具象之形的束縛與羈絆,它是畫家對客觀物象的再創(chuàng)造,是一種積極的表達,是不照搬照抄對象的主觀意象表現(xiàn),是對客觀物象的一種提煉概括,是主體藝術家凝練自我思想體系的過程。
四、虛實相生,營造意象
意象造型中,對于虛實的處理是畫家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一幅好的意象表現(xiàn)油畫,既有虛的處理,又兼具實的表現(xiàn)。畫面里的空靈背景、薄透的色層、含蓄模糊的部分可謂虛象,而用筆觸表現(xiàn)的實在的意象之形態(tài),則為實象。虛實的相生理論,足可以看出中國畫家的智慧。繪畫的過程,是調整虛實的過程,是以虛寫實的過程,有和無、虛和實構成了繪畫的兩極,要達到虛處為了補充實處的目的。虛象和實象都是油畫創(chuàng)作中的“象”,都需要畫家不懈地去探求,來營造意象之目的。
造型之處即是意象觀念營造之所在,意象造型的過程不能脫離了眼睛的觀察,要帶著有“色”眼鏡去看世界,達到虛實的相生境界,不是直接地提取日常視覺經(jīng)驗或圖式,而是學會在物象中尋求其內在的“準確”與“神似”,言其共性,避其個性,并營造意象,言其本質,避其表象。不排斥日常的寫生,而是把寫生作為基礎訓練,從中培養(yǎng)與鍛煉視覺的直接體驗與接受能力,在觀“象”中形成觀念思想,形成獨到的感受,做到眼之所見的視覺升華,手法表現(xiàn)的獨到準確,心手相契的相互呼應。對客觀物象的觀察需與感受掛鉤,需與意象觀念對接,需眼睛的視覺提取,需手與心的相互配合與協(xié)調有序,并使意象造型在主體的努力下得到健全的成長與有效的延伸。意象造型立足于意象觀念,但對意象觀念的表現(xiàn)不能陷入空談,都要落到實處,都要從視覺感受中尋求表達。觀念與技術的完美協(xié)調與依存,才能凸顯出作品的良性面貌。避免匠氣,避免過于追求技術的表達而忽視了感受的存在,不能片面與孤立地看待意象造型中的技術因素,也不能避重就輕地只談意象觀念而懶于實際操作,使意象造型限于空談。
五、先入為主,心識默記
畫家繪畫中的這種先入為主意識,決定了在繪畫中拋棄掉物象的客觀存在,而以心識默記的方式來操控畫面。心識默記,是畫家修煉到一定程度后的藝術呈現(xiàn),是對物象參悟后的意象概括,是一次技藝的升華。許多意象表現(xiàn)油畫家的作品中都存在著這種心識默記的痕跡,并把這種默記下來的意象形象進行了個人語匯的闡釋,從而在繪畫中帶出這種先入為主的意識。任傳文的油畫《寂靜的?!分?,那些房屋、人物與動物的處理,都是畫家心識默記的結果,通過對意象語言的駕馭,使心中之象有了依附的載體。
意象造型的“似與不似”,即“神似”,是不可能通過對客觀物象的再現(xiàn)而獲得的,是需要先入為主,解決意象造型的“神似”,不是照搬對象就能解決的問題。若純粹的技術性描摹與生搬硬套,只會帶來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枯竭,也不會達到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與物象或自然“悟對神通”的樂趣,不會帶來具有靈性表達的作品出現(xiàn)。而僅僅只對物象有大體的了解,不參看客觀物象,閉門造車的創(chuàng)作方法也不可取。僅僅停留在大致印象上,心中有一番構想,沒有深入研究,不免在作品中會表現(xiàn)出空乏的一面,太過于概念化,經(jīng)不起推敲便支離瓦碎,過于唯心主義并不是意象造型的追求所在。形而上的表達,不能完全領悟到“意象”的真意,乍看面貌清新,細品之下,這種清新的面貌下是思想觀念與視覺的脫離,是貌似新穎與獨特下的空洞,主體的思想觀念卻已被架空,束之高閣而落落寡歡。過于唯心的表達,在貌似脫離了客觀桎梏之下,是偏離了造型語言的具體實在,把握不了意象造型語匯本身的整體性與完整感。形象偏于表面,無法“深入”,單單一味介入細節(jié)的描摹或結構認知的到位便自以為“深入”下去,豈不知這是表面的營造,不能傳達意象之“象”。
“意象”意識介入地方高校油畫專業(yè)教學時,必使教師運用意象造型手段來融入于教學中,在有限的畫面之間開拓出無限的意象空間與趣味。意象造型不同于具象,也并非抽象,它是在對所感知的外部客觀形態(tài)進行內化后的意象產物,是摒棄掉以往的具象寫實手段而融入了“意象”意識之后的結果。在地方高校油畫專業(yè)教學中實施意象造型,可使學生在文化體系的脈絡里尋到根本,找到支點,領會多樣地表達物象與人的關系。
參考文獻:
[1]戴士和.寫意油畫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