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婚可以免死
在13世紀的英格蘭,絞刑是最流行的死刑執(zhí)行方式。在亨利八世統(tǒng)治的38年里,共有78000起死刑被以絞死的方式執(zhí)行。
在那時,絞刑通常就意味著勒死。罪犯通過幾種辦法可以避免被處死: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可以通過懇求“牧師的特權(quán)”而獲得免除死刑。
后來,這一特權(quán)被逐步擴大。在某些情況下,罪犯可以要求被流放或者被送去做船奴。在大約1660-1850年間,一些死刑判決有時被減為流放。
如果這些方法都不成,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可以希冀奇跡的出現(xiàn)。在法國,在國王經(jīng)過時不能處死任何人;如果劊子手很笨拙未能完成其工作,被判處死刑的罪犯也可能被釋放;一個嫵媚的女死刑犯也可以得到圍觀者中某一仰慕者的救命求婚而被免除死刑。
有時,這種求婚來自劊子手本人。1638年,一個來自法國昂熱的18歲漂亮女孩被送上了絞刑架。在通往絞刑架的梯子上,劊子手要求與其結(jié)婚。出乎每一個人的預(yù)料,這個女孩拒絕了。她說她不能承受這樣一種婚約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