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粥與養(yǎng)生的關(guān)系,大家都會想到陸游的這一首《食粥》。詩前有小序:“張文潛有食粥說,謂食粥可以延年。予竊愛之?!?/p>
陸游是中國歷史上一個令人敬佩的正面形象?!俺巧闲标柈嫿前?,沈園非復(fù)舊池臺”,可謂對愛情忠貞;“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又見其愛國;《秋夜讀書》說“秋夜?jié)u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顯示其愛讀書……更可羨的是他享年85歲,即使在今日,也是高壽。
張文潛即北宋詩人張耒,被稱為“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陸游所說的“張文潛有食粥說”,是《張耒集》中《粥記贈邠老》一文。文甚短,謹列如下:“張安定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臟腑相得,最為飲食之良。妙齊和尚說山中僧,每將旦一粥,其系利害,如或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渴,蓋能暢胃氣,生津液也。今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yǎng)生之要,必大笑。大抵養(yǎng)性命,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耳?!?/p>
很多人著文說食粥養(yǎng)生,大多是說粥的營養(yǎng)價值。例如大米如何,薏仁如何,小米如何。這其實說的是煮粥的食材,并沒有說到粥本身。就粥本身而言,一是所選食材經(jīng)過長時間的文火熬煮,已經(jīng)完全糊化,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這就是張耒說早上“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臟腑相得”之意;其次,糊化的食材與水交融,有生津益氣之功,無滯氣生痰之弊,這就是張耒所說“如或不食,則終日覺臟腑燥渴,蓋能暢胃氣,生津液也”。三是“宛丘平易法”可以養(yǎng)性,宛丘是張耒的號,有著述曰《宛丘集》;平易者,養(yǎng)性也,道家內(nèi)修,即是修平易法。煮粥需要文火慢熬,要耐得住,等得起,就是一個養(yǎng)性的過程。所以陸游說食粥可以令人做“神仙”。
其實喝粥也有注意事項,比若說完全糊化的食物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但相對應(yīng)的是升血糖的速度也快,糖尿病人要注意防范此點。其次,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選擇不同的食材熬粥。比如說眼下正值仲秋,為防燥咳,最好在熬粥時加些百合、銀耳之類;寒冷時節(jié)要冬補,可以加些枸杞、蓯蓉、山藥熬粥;天熱祛濕,可以加些薏仁、紅豆之類。不要一道粥品對萬人、應(yīng)四時,如此方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這又驗證了張耒的話:“大抵養(yǎng)性命,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正在寢食之間耳?!眅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