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愛
雨還在下。
電視內(nèi)幽幽地映著《朗讀者》——老媽最近迷上了這個節(jié)目,放假便拉我與她同看。
她一直是抱著挑刺找碴的態(tài)度“嘿,這人談的真不咋的”“唉,陳詞濫調(diào)”。直到樊錦詩的出現(xiàn)。滿頭銀絲,身形瘦小,一股親切的書卷氣,像是六朝的古風(fēng)奔涌著淌進(jìn)她的血液,像是唐宋的詩意馥郁著她的笑靨。
樊錦詩講述她自己看到了中學(xué)課本上一篇描繪莫高窟的課文,然后就很想去看看。于是在強(qiáng)大而神奇的魔力的召喚下,她報考了北大考古系,于是她終于有了去莫高窟的機(jī)會,也成就了她一輩子的事業(yè)。
“莫高窟是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緊聚??茨呖?,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標(biāo)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均停,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生命!”
聽了她的講述,我驀地升起一種感動。仿佛看到千年時光在耳旁呼嘯而過。
那個瘦小的身影漸漸在舞臺的光影交織間融進(jìn)了亙古長明的歷史大河中,他們或頭戴綸巾,身披鶴氅,或素衣皂鞋,橫笛暢酒,無數(shù)士子俠士文豪詩狂在漆黑墨夜里深邃這蒼眸……
兀的,我聽到了杜工部“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的呼喚,我看到那玄衣身后,破敗的草堂陽光傾瀉,升騰起壯闊的精神力量;收回目光,暗夜里,一老人目光如炬“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這是先生“用筆救國”的夢想,彷徨吶喊的力量。
縱觀古今,我總覺得這些懷夢之士有一種混世之徒無法擁有的氣質(zhì),他們可能其貌不揚(yáng),可能衣衫襤褸,但無盡的時光卻磨不滅他們的信仰,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挺立著中華士子的脊梁。
我突然看到,她拘謹(jǐn)了很久的雙手,開始不安地顫抖;我突然看到,她蒼白的面頰突然映襯著少女般的潮紅;我突然看到,莫高窟炫麗的色彩剎時染亮了她的雙眸……那時,她不再是什么名譽(yù)院長,也不是什么年事已高的老太,她就是那個初到莫高窟,仰著一張臉無比驚嘆與歡喜地看著壁畫的,那個姑娘。
她有夢,她還在逐夢。
她愛她所作的一切,所以她眼睛里有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