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璐
木香欲綻羞其客,唯等來年,邂暗香。
——題記
似乎從有記憶起,那幾條長木椅和幾張小木桌便一直擺在家中。
木頭的紋路十分粗糙,原以為摸起來會扎手,可細細一看,木椅、木桌早已被磨得十分光滑,更奇怪的是椅子、桌子上并沒有螺絲釘。我有些疑惑,卻未尋得答案,隨著時間的流逝,那份好奇也逐漸淡忘了。
春節(jié)返鄉(xiāng),家鄉(xiāng)四處洋溢著喜悅的氣氛。吃過午飯,我和家人在田地間散步,經(jīng)過一戶人家時,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那是一個擺放著各種木具的家,似乎連四周的空氣都染上了淡淡木香,或許是看我駐足許久,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走了出來?!盃敔?,這些木具好漂亮?!彼犅劊煮@訝:“這些都是我做的,若喜歡,你挑一些吧。我還在做家具,你自己看看?!?/p>
走進院子,映入眼簾的是各種木頭和工具,手工刨、尺子、扁鑿、木鋸、斧子都整齊地擺在一旁,桌子上是砍好的幾樁木頭和幾卷刨花,頗有古典氣息。
他拿起一小樁木頭,細細端詳一小會兒,用尺子比畫了長度,做了標記,用木鋸小心地鋸去多余的木頭。木頭很硬,若不小心,會使側面凹凸不平,必須眼和手一起配合,才可完整鋸下,然后用刨子刨去表面的木頭。他用手工刨不停刨著,刨花早已綻放得滿桌都是,刨至表面光滑,他又拿了兩根細木頭,開始細細打磨,把其中一端削至一定尖度,在原先刨好的木頭下,削兩個相同大小的孔,使兩根木頭完全卡入長木頭中,把木頭的棱角打磨光滑,經(jīng)過多次的打磨和刨砍,終于做出了一條長木椅。原來,許多木具是以拼接的方式和嵌入的方式制成的。
原以為這樣便做好了,可他仍未停下工作,而是繼續(xù)削著木椅,一遍又一遍打磨出棱角,用細刀刻上些許花紋,才算完成。
午后的陽光炙烤著大地,老人早已滿臉汗水,見我未離去,笑道:“像你這樣喜歡木具的孩子真挺少了,現(xiàn)代人的節(jié)奏太快,傳統(tǒng)木藝都快消失啦?!?/p>
他的神色黯淡了許久,我不忍打擾,悄悄走了出去?;蛟S時代會變,但老木匠制作木具的精神和態(tài)度是不會改變的,反復斟酌,反復打磨,反復修改,又有多少人會“反復”做一件事直至把它做好呢?腳步太快,便錯過了沿途的美景,若有人愿意停住腳步,感受那淡淡木香,其實也很幸福。熱愛木具的老人,愛上的是那個世界里的一切,充滿木香的一切。
后來,一次搬家時,父親猶豫著是否要舍棄那幾條木椅和幾張木桌,但終是丟棄了,他們沒有機械制造的精美,沒有華麗的裝飾,不過,他們有著最傳統(tǒng)的語言。可我們不得不面對遺忘和消失,木香,終還是在記憶中淡化了,遺忘了。
似乎,又見昨日的長木椅,綻放著淡淡木香。消散開,一切是原來的樣子,可好像又不是。
掌心的溫度附著在手中的把件上,細細摩挲著凝聚了匠人心血的物件,招牌般的純手工打造,除了工匠精湛的手藝,還需時間慢慢沉淀,看那器具的上下飛舞,木屑的片片生花,甚至空氣中露珠的點點沁入……這一次次成型的過程才是最值得觀摩和品鑒的。老式的物件總會喚醒人們的過往,那抹內心潛藏的情感在觸碰到熟悉的質感時便會翻涌起來。在這個貌似只看結果的時代,速效、價廉的成品早已占據(jù)市場,人們在不斷接受的過程中也逐漸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冰冷”,可這種“冰冷”蔓延的卻不只是商品。(空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