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偉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探究其應急措施,為當前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工作提供借鑒。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臨床應急方法,觀察患者的急救結果。結果 搶救失敗率1.67%,搶救成功率98.33%。急診時間(42.34±8.65)min,住院時間(3.87±0.69)天。結論 給予患者積極的臨床急救能夠提高患者臨床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預后。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應急措施;急診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死亡率較高的疾病,近年來在中國社會中發(fā)生率存在升高的情況,也因此引起人們對該病的關注。生活、工作壓力以及生活習慣等與該病的發(fā)生息息相關,而承擔社會經(jīng)濟建設重任的中青年群體也成為該病的多發(fā)性人群,該病具有年輕化的趨勢。對于中青年患者的臨床急救措施也成為當前急性心肌梗死治療工作的研究熱點。本文對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臨床特點以及急救措施進行分析,為今后的治療工作提出參考,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方法
回顧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2月期間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臨床急救過程。納入標準: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年齡在20~40歲之間。排除標準:年齡在20歲以下,40歲以上;院前死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0~40歲,平均(31.27±2.43)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1~4 h,平均(2.64±0.64)h;梗死部位:前壁19例、下壁16例、后下壁9例、側壁7例、前壁并下壁5例、前壁并側壁梗死4例。
1.2 急救方法
根據(jù)本院臨床急救流程開展急救工作,①院前急救:接到出車信息后醫(yī)務人員均在3分鐘內帶上必備的急救設備及藥物上車并趕往現(xiàn)場。在接到患者之后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急救,②檢查患者的心跳、呼吸、脈搏等各項生命體征,連接心電圖;同時向患者家屬詢問患者的既往病史,采集患者血液樣血進行進一步的檢查,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癥狀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案;③建立經(jīng)脈通道:在10 min之內,運用留置針在患者左上肢建立一條靜脈通路,便于后期的輸液治療;④臨床除顫:如患者心律失常,則給予其除顫治療直至恢復正常生命體征;⑤抗凝治療:給予患者0.3 g的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口服治療;在15 min內給予患者硝酸甘油等血管活性,增加血流量。⑥緩解疼痛:如患者疼痛不受控制,則根據(jù)醫(yī)囑繼續(xù)患者嗎啡等鎮(zhèn)痛藥物緩解疼痛。⑦溶栓治療:根據(jù)患者的梗死部位及程度給予患者溶栓治療,同時觀察患者在溶栓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嘔血、血尿等情況;⑧吸氧治療:如患者呼吸困難則給予其設置相關儀器裝置參數(shù),給予患者吸氧治療,SpO2控制在92%以上,患者恢復自主呼吸能力后撤機。所有患者的臨床急救工作均由臨床急救工作經(jīng)驗的醫(yī)生護士團隊進行。
2 結 果
對60例患者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在急救過程中,1例患者在急救的過程中死亡,搶救失敗率為1.67%,搶救成功率98.33%?;颊咴诩痹\室進行急診的時間為26.54~50.73 min,
平均(42.34±8.65)min,住院時間3.12~5.52天,平均住院時間為(3.87±0.69)天。
3 討 論
3.1 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臨床特點
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的體質呈現(xiàn)出反比例的關系圖,許多急性病在中青年群體中的發(fā)病率也出現(xiàn)上升的趨勢[1-2]。其中,以急性心肌梗死較為常見,該病發(fā)病突然,嚴重者會造成患者休克、猝死。在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患者的發(fā)病比例高于女性,這與男性繁重的工作壓力以及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伴隨著心功能衰竭、心肌缺損、心肌供血不足等,主要的自覺狀態(tài)為胸口劇烈疼痛、發(fā)熱、心絞痛,不自覺癥狀為患者在短時間呃逆白細胞計數(shù)、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水平值升高[3]。目前,普遍觀點認為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患者動脈粥樣硬化、冠狀動脈栓塞造成等?;颊咴诎l(fā)病之前,通常會出現(xiàn)頻繁的心絞痛情況,同時也提醒著出現(xiàn)頻繁心絞痛的患者需要警惕。在發(fā)病時,程度較輕患者也會出現(xiàn)休克或者急性心力衰竭的情況,而情況嚴重者會出現(xiàn)瀕死狀態(tài)[4]。在上述情況中,通常用于心力衰竭的硝酸甘油等藥物并不理想,因此臨床治療時需要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疾病發(fā)展階段繼續(xù)相應的急救措施。
3.2 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的臨床應急措施
作為一種急性病,臨床對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工作是分秒必爭。因為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不僅僅影響患者的預后,也會對患者的生命產(chǎn)生巨大的威脅。因此在臨床急救過程中,相關急救護理人員應該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觀點,提高臨床治療成功率,保證患者的生命權益。按照規(guī)范化臨床急救流程,各崗位人員各司其職開展臨床急救工作。首先,針對于急性心肌梗死這類急性病應開展院前急救工作并在最短的時間呃逆開通綠色通道,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到患者并送往醫(yī)院進行進一步的急救。其次,根據(jù)患者不同的癥狀給予不同的急救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會出現(xiàn)心絞痛、心肌梗死、呼吸困難等癥狀,因此應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癥狀對癥下藥,如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緩解疼痛,呼吸機糾正呼吸、溶栓、抗凝等方面的治療[5]。最后,在急救的過程中由于該病患者的病情變化較快,因此需要給予嚴密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連接心電圖等,時刻關注患者的心跳、脈搏、血壓等各方面的情況。此外,尤為注意的一點,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發(fā)病時除了會出現(xiàn)休克、昏迷等情況,也會出現(xiàn)情緒不穩(wěn)定的情況。因此為了臨床治療的安全性,需要留置針,便于后期的藥物治療。在發(fā)病時,患者及家屬的情緒不穩(wěn)定,因此也應給予患者及其家屬情緒進行必要的疏導。隨著人們對于臨床急救工作的要求的增高,醫(yī)務人員的臨床急救工作安全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需要醫(yī)務人員加強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提高臨床治療水平。
本研究中,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急救中死亡1例,成功急救59例,急救成功率98.33%,急診時間(42.34±8.65)min,住院時間(3.87±0.69)d。綜上所述,給予患者積極的臨床急救能夠提高患者臨床急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預后。
參考文獻
[1] 高曉津,楊進剛,楊躍進,等.中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5,30(03):206-210.
[2] 劉桂香.淺談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護理措施[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15(48):182,184.
[3] 吳奮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J].中國處方藥,2016,14(04):121-122.
[4] 王 曼,李 蓉,辜麗梅,等.優(yōu)化護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08):9-11,24.
[5] 孟曉杰,郝君華.急診護理路徑與傳統(tǒng)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搶救效果的影響[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05):557-55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