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自強 李師師
姚斯“期待視野”理論下的《人民的名義》熱播探析
■付自強 李師師
反腐主旋律正劇《人民的名義》自開播以來就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并迅速引發(fā)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強烈討論。本文運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接受美學理論對觀眾接受過程進行觀照,主要從姚斯的公共期待視野、定向性視野與創(chuàng)新性視野等方面分析。主旋律題材是一種公共期待視野的體現(xiàn),是國家鐵腕反腐的影視表現(xiàn),它具有一種強烈的意識形態(tài)作用。反腐題材電視劇契合時代的背景,政治寫實打動人心,反映出人們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期待?!度嗣竦拿x》在反腐題材、劇情設置、演員安排等方面滿足了觀眾對于“政治好奇”的期待。
《人民的名義》 主旋律 接受美學期待視野 反腐劇
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等立項出品,由周梅森編劇、李路執(zhí)導的反腐劇《人民的名義》自3月28日登陸湖南衛(wèi)視晚間黃金檔之后,收視率一路高漲,引發(fā)全民熱議。一部反腐正劇緣何能得到觀眾這么熱烈的歡迎呢?觀眾接受的背后邏輯又是什么呢?20世紀三四十年代,西方文論開始發(fā)生從研究文學作品本身到關注讀者接受問題的轉(zhuǎn)移,直到六七十年代誕生于德國的解釋學文論和接受美學的出現(xiàn)才真正完成這一研究范式的轉(zhuǎn)移。本文嘗試從觀眾接受的研究視角,運用接受美學理論對《人民的名義》熱播現(xiàn)象進行解讀和分析。
接受美學誕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聯(lián)邦德國南部的康士坦茨大學,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漢斯·羅伯特·姚斯和W·伊瑟爾。他們共同主張研究文學與文學史,必須側(cè)重研究讀者的接受過程。正因為如此,接受美學具有同過去一切文藝理論不同的全新的理論特征,形成一種對藝術系統(tǒng)(作家—作品—讀者)全過程展開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1]?!捌诖曇啊痹谝λ沟慕邮苊缹W理論中具有方法論上的意義,這一概念的直接靈感來源是德國解釋學文論的代表伽達默爾的“視野融合”。伽達默爾認為,由于不同的理解者具有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審美體驗,這種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形成他自己的“成見”,這也意味著不同的讀者有著不同的視野。伽達默爾所謂“視野融合”指的是理解活動是個人視野(讀者視野)與歷史視野(文本視野)的融合,解釋者在接受的過程中自己個人的視野與文本中所包含的視野相互融合,進而形成一個新的視野,完成整個理解活動。
姚斯的期待視野正是在對伽達默爾的視野融合全面考察之后提出來的。他認為期待視野主要是指讀者在閱讀理解之前對作品顯現(xiàn)方式的定向性期待,這種期待有一個相對確定的界域,此界域圈定了理解之可能的限度[2]。由于期待視野圈定了讀者理解的可能,這就存在兩種情況:當一部藝術作品表現(xiàn)出與讀者既往審美經(jīng)驗形成的期待視野一致時,讀者才有可能調(diào)動全部的想象和理解,審美活動便迅速完成;當一部藝術作品與讀者既有的期待視野不一致時,也就超出了讀者理解的可能,讀者對于一個陌生的審美對象容易表現(xiàn)出寡然無味,無所適從。這并不是說藝術作品應該完全滿足讀者的期待,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期待具有理解之可能性的審美對象,他們同時也希望能夠接觸與既往經(jīng)驗不同的新的“視野”空間,以填補自己未知“視野”。因此藝術作品所描繪的“視野”應該和讀者的期待視野保持適當?shù)木嚯x,也就存在定向性期待視野和創(chuàng)新性期待視野兩種情況。定向性期待視野和創(chuàng)新性期待視野是讀者個人在閱讀文學作品之前已經(jīng)存在經(jīng)驗上的審美期待之可能,事實上,這種審美期待不僅僅受到個人審美經(jīng)驗,審美情趣的影響,也受到一定歷史時期社會公共審美情趣的影響。
姚斯將期待視野區(qū)分為個人期待視野和公共期待視野,并認為后者是接受美學研究的主要任務。公共期待視野是一定歷史時期占統(tǒng)治地位的共同期待視野,它以隱蔽的方式影響著個人期待視野的構(gòu)成并決定這文學接受在一定歷史時期中的深度和廣度。[3]因而個人所形成的期待視野往往會受到社會主流意識形態(tài)框架的影響。作為一部由最高檢牽頭立項的反腐電視劇,彰顯了政府對反腐敗斗爭堅定不移的決心,代表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渴望,這是《人民的名義》納入到“主旋律”作品的一個顯要標志。將反腐內(nèi)容的影視作品納入到“主旋律”題材之中,這在一方面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敢于正視自身的問題,反映出反腐的決心和自信;另一方面,將政治內(nèi)部的腐敗問題以影視藝術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這本身就向大眾傳達了一個良好的信號,即黨和政府反腐的決心是徹底的、堅定的。
作為一部反腐劇,《人民的名義》還具有一種輿論的疏導,宣泄功能。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們國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由于體制僵化等原因,腐敗問題也慢慢暴露出來。經(jīng)過網(wǎng)絡的傳播和渲染,社會普遍積壓了嚴重的負面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急需正確的引領和疏導?!度嗣竦拿x》通過對一個虛構(gòu)的漢東省的政治生態(tài)的描繪,將代表正義力量的沙瑞金,侯亮平等人與代表腐敗勢力的高育良,祁同偉等進行正面的交鋒,邪不可能壓正,觀眾在觀看節(jié)目的時候?qū)⒆约鹤鳛檎x的“人民”,在以人民的名義將這些對立勢力清除的時候受到一種主人公式的鼓舞,電視劇以代替觀眾想象的方式完成“切除”社會“毒瘤”的任務,恢復到完美的社會秩序。他們在這種對反腐成效的認同中逐漸將原先累積的偏見和負面情緒慢慢釋放。另外,在這樣一部電視劇中,敢于把一些政治現(xiàn)實擺在觀眾的眼前恰恰體現(xiàn)出了黨和政府反腐的真誠和能力。如劇中“為官不為”的孫連成、“蹲式”的辦事窗口、官員內(nèi)部的拉幫結(jié)派等等現(xiàn)象,這都是在我們社會生活中可以找到原型的,這都是困擾我們社會良性運轉(zhuǎn)的毒瘤。新京報就這樣評論到:“《人民的名義》之所以圈粉無數(shù),根本還在于,它的寫實,戳疼了這個社會的痛點?!盵4]以往輿情管制的方法常常以“封堵”為主,非常單一,現(xiàn)在我們可以做到敢于正視那些腐爛變質(zhì)的東西,就這點來說,《人民的名義》是有雙重功能的:一方面它具有構(gòu)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使命,通過“反腐”力量與“腐敗”勢力的交鋒樹立起國家重拳反腐的實際行動和堅定決心;另一方面對于黨和政府內(nèi)部也有很強的警示,勸誡作用,如劇中“蹲式”辦事窗口事件播出之后,在網(wǎng)絡上各地就被曝當?shù)赝瑯哟嬖谶@種極不合理的窗口設置,隨后當?shù)卣⒓簇熈钕嚓P部門進行整改。
《人民的名義》之所以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所描繪的“視野”空間一方面在政治寫實上符合觀眾定向性的審美期待,另一方面也在題材選擇,人物設計上滿足了觀眾對于“政治好奇”的創(chuàng)新性期待。
所謂定向性期待,這是指觀眾既有的期待視野。近幾年國家重拳反腐進行得如火如荼,一個個貪官接連落馬,卻鮮有反映這一重要歷史主題的文藝作品。反腐取得了如此舉世矚目的成就,觀眾也希望能夠看到真實反映反腐敗斗爭的案例,就《人民的名義》來說,寫實主義是其藝術手法上最大的特色。據(jù)編劇周梅森說在寫作這部電視劇的同名小說之前就“采訪了大量的案例,親身體驗檢察院生活,翻閱大量案宗、卷宗,還親身去監(jiān)獄里,了解落馬官員的生活”。從一開始這部電視劇就被深深印上了政治生態(tài)寫實主義的烙印,這是周梅森的使命,也是一部新時代反腐劇的使命。為什么一部作為主旋律的政論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在網(wǎng)絡上也會火起來呢?用人民日報的評論就是引發(fā)了“全民追劇”的現(xiàn)象,案例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劇中反腐故事、腐敗官員以及代表正義的反腐的力量大都可以在現(xiàn)實中找到原型,如“小官巨貪”趙德漢的原型就是著名的億元司長魏鵬遠——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長。劇中辦案人員在趙德漢隱蔽的別墅家里搜出了2.3億現(xiàn)金,從銀行運來十二臺點鈔機,竟然都燒壞了六臺,而這一幕正是檢查機關在魏鵬遠家中查獲的贓款2億余元人民幣、5臺點鈔機連續(xù)清點了14個小時的真實寫照。當然,除了反面人物有原型外,正面人物也大都可以找到真實的例子。如許多人認為劇中“空降書記”沙瑞金的原型是原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沙瑞金和王儒林都是在該省出現(xiàn)嚴重腐敗的情況下被空降的書記,他們最終通過努力,穩(wěn)定了塌方式的腐敗局面。
不論是貪腐分子的原型,還是清正廉潔的反腐力量的縮影,他們都為《人民的名義》提供了政治生態(tài)寫實的現(xiàn)實參考,觀眾預期的現(xiàn)實主義期待在這里得到了在再現(xiàn)和滿足。我們所說的現(xiàn)實主義期待不僅表現(xiàn)在觀眾希望看到影視中反腐敗斗爭的寫實,從心理期待上來看,觀眾最希望的還是看到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
《人民的名義》不僅滿足了觀眾既有的期待視野,也在題材選擇、敘事線索、人物關系以及臺詞設計方面滿足了觀眾對于“政治好奇”的期待,這部分期待可以稱為讀者的創(chuàng)新性期待視野。姚斯認為藝術作品需要與讀者保持合適的距離,一部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常常需要打破讀者慣性的思維方式,應該跳脫出一定時期流行的創(chuàng)作方法,用新的觀察方式給予讀者完全不同以往的審美體驗,給他們以新鮮感,讓他們感到振奮,這樣他們的視野空間才會不斷被打破、重構(gòu)、拓展?!度嗣竦拿x》的創(chuàng)新期待視野主要體現(xiàn)在反腐題材的選擇、大尺度的內(nèi)容設計以及“老戲骨”的加入三個方面。
首先是反腐題材的選擇。涉案劇、反腐劇在2004年因過度開采而被規(guī)定退出電視臺黃金檔,此后沉寂了十幾年。《人民的名義》在湖南衛(wèi)視熱播之后,有人認為這是一次涉案劇的“解凍”。在《人民的名義》出現(xiàn)之前,電視熒屏上基本上都是玄幻、武俠、帝王、妃子等,充斥著一股“IP改編”熱,電視劇類型同質(zhì)化問題嚴重。類型的有限,老套的故事劇情很容易讓觀眾產(chǎn)生審美疲勞。《人民的名義》無論在題材的類型,還是視聽語言的風格上都給觀眾帶來驚喜和意外,尤其是年輕的觀眾。另外,很多年輕觀眾對于陌生的政治話題也充滿了好奇與想象,這部劇對他們來說無疑充當了一部“政治掃盲劇”的作用。他們討論著公安局局長趙東來是不是要受公安廳廳長祁同偉的領導,市委書記比廳長大嗎等等話題?!度嗣竦拿x》向他們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他們紛紛在網(wǎng)絡上表示“漲知識了”。
其次是大尺度內(nèi)容的設計?!度嗣竦拿x》被稱為“史上最大尺度的反腐劇”。我們說的尺度大小,可不是論揭露腐敗官員的級別大小,而是要看立意,是舍本逐末還是正本清源?是緣木求魚還是得魚忘筌?[5]劇中涉案的最大級別的官員是“副國級干部”趙立春,雖然能在現(xiàn)實中找到這個“副國級干部”的原型,但此前的反腐劇從來沒有貪官級別涉及這么高的官員。另外,一般涉案劇在敘事上不涉及到官員的家庭生活,《人民的名義》中卻用了很大的筆墨在干部們的家庭生活中,這也反映出涉案劇在敘事策略上的一個轉(zhuǎn)變。在臺詞的設計上也是讓觀眾耳目一新,很多臺詞犀利尖銳,直面現(xiàn)實。如:“現(xiàn)在老百姓對干部的感覺就是無官不貪,再不刮骨治療,再不反腐,咱們黨和政府的形象就要敗壞完了”;那個“勝天半子”的祁同偉經(jīng)常提到“政治平衡”以及“政治資源”等敏感的政治詞語。同時,劇中也以正面視角面對上訪問題、群體性事件、網(wǎng)絡謠言管理等等極為現(xiàn)實但感敏的話題,這在電視劇中絕對是“開天辟地”的事情。
“老戲骨”們的參與也給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盛宴。劇中集結(jié)了侯勇、吳剛、白志迪等“老戲骨”們,觀眾對于他們的表演,多用“炸裂的演技”來形容,其影響程度可見一斑。有一位影評人就這樣評論:“侯勇、張豐毅等老戲骨的爆炸演技,豆瓣評分8.6分,國部級官員貪腐的敏感話題,辛辣犀利而又充滿諷刺意味的臺詞,這一切無疑在一分鐘之內(nèi)就勾起了我的興趣?!盵6]觀眾往往很少在一部劇中看到如此多的實力派演員,并且對于此前一直霸屏的“小鮮肉”,多多少少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老戲骨”們的實力飚戲給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審美體驗。老戲骨們優(yōu)秀的演技將劇中人物表演地出神入化,如侯勇飾演的趙德漢完美的表現(xiàn)出一個“雙面人物”的性格——在事跡敗露前口口聲聲稱自己多么多么地為人民服務,事跡敗露之后又跪地流淚說自己是農(nóng)民的兒子,其前后表演的對比反差實在讓人折服??梢哉f,沒有這些老戲骨實力的演技,劇中各色人物特征就很難表現(xiàn)出深刻、入骨。人物塑造的成功也是《人民的名義》大火的一個重要的原因。人民日報因此發(fā)表評論認為:“近年來,一系列主旋律電視劇的熱播,共同原因就在于遵循生活邏輯對人物進行塑造、深入心靈深處對人性進行挖掘,改變了以往人們對主流電視劇人物性格單一、劇情生硬俗套的刻板印象?!盵7]
《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彰顯了時代正劇的回歸和審美新的轉(zhuǎn)向??偟膩碚f,一部反腐正劇能夠得到全國人民如此熱烈的關注說明主旋律正劇只要在題材選擇、劇情設置和演員安排方面多考慮觀眾的接受心理就一定能在市場中受到歡迎。接受美學理論證明了觀眾接受的狀態(tài)是主動而非被動的,是反饋而非單向的。影視生產(chǎn)活動不僅僅要考慮觀眾既有的期待視野,有時候還應該跳脫出泛濫的類型、俗套的劇情,從接受美學的角度出發(fā)觀照觀眾接受的過程可以有效地把握觀眾接受心理,尤其是對主旋律影視劇來說,劇情題材類型往往比較“硬”,只要抓住了觀眾喜聞樂見的接受習慣,對弘揚主旋律,講好中國故事都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人民的名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國家鐵腕反腐的影視縮影,它表明國家在反腐倡廉問題上的決心和毅力,也表明了廣大人民對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期待和支持。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1]彭吉象.藝術學概論[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381.
[2][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第三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216,217.
[4]與歸.《人民的名義》:戳痛你的是現(xiàn)實[N].新京報,2017-04-06.
[5]杜俊飛.網(wǎng)絡民族主義表達及文化消費景觀——美聯(lián)航事件、《人民的名義》談話錄[J].編輯之友,2017(07):111.
[6]向坤,小菊千代子等.老戲骨的爆炸演技——評電視劇《人民的名義》[J].工友,2017(05):52.
[7]高偉.以匠心之作贏得青年觀眾[N].人民日報,201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