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然
從芭蕾動作中解析核心力量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
■周琪然
從古至今,地球上的人類早已形成了生理平衡意識,平常的地心引力不會給健康的正常人造成任何負擔。但在專業(yè)的芭蕾舞訓練中,動作穩(wěn)定性就不是這么簡單能做到了。就Battement tendu(擦地)這個芭蕾中最為重要、最為基礎的動作來說,扎實的腳和腿部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想做好動作,首先得站穩(wěn),通過挺胸、收腹、轉開胯部使得臀部收緊,最重要的是幫助了中段穩(wěn)固。而中端穩(wěn)固則更進一步加強了動作時的穩(wěn)定性。以Battement tendu雙手扶把“向旁”擦地來說,腳一位站好,重心于垂直,然后向旁擦地之前,要先轉換重心,把重心放到支撐腿的腳掌上。此時上身保持不動,動作腳是緊貼地面的,不需要任何與地面分離的瞬間。
在地面做動作時,不管是坐姿還是躺在地面上,身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受力面擴大有利于學生完成各種動作。但是在把桿上,受力面相對于地面部分大大縮小。這些問題,使得舞者必須盡心去斟酌如何平衡雙腳與地面的關系,如何才能穩(wěn)固地站在地面上,并完成舞姿。這當然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協(xié)調能力與平衡能力。中段腹部、背部的力量不可缺少。在舞蹈語匯中,重心的轉移是隨處可見的,而Battement tendu,是學芭蕾的人所接觸到的重心轉移動作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因此,Battement tendu的重心轉移是一個難點,更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芭蕾舞者首先要掌握穩(wěn)定性的動作。
曾經(jīng)有人這樣說過:“一個Battement tendu就能看出這個芭蕾演員的水平。”要想完成一個正確標準的Battement tendu,可不是那么簡單的。腳掌與地面的接觸、摩擦,演員要能感受到地面與腳掌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其對于腳感的鍛煉是不言而喻的。這也為今后腳下動作的流暢性與舞蹈性打下基礎。
向前和向后的Battement tendu,必須要帶上頭的方向,不再是看向正前方。先前tendu頭看向動作腿的方向,向后tendu頭看向支撐腿的方向。而這僅僅是對于雙手扶把的把桿訓練來說。這也加大了掌握穩(wěn)定性的難度。單手扶把做Battement tendu時,可在做前tendu時加上三位手,旁tendu七位手,后tendu Arabeque的手。抑或做變換不同方向的tendu時,手在這些舞姿中變換,從而形成與tendu腳下的配合與流動,這樣就有了舞蹈性。同時身體中段力量的不可或缺,就在這里體現(xiàn)了,因為在變換舞姿造型的同事,你需要穩(wěn)固住結實的腹背肌,才不至于身體的搖晃,才能更好的展現(xiàn)舞姿。
而到了把下又不一樣??膳浜螩roise的六位手、五位手,對Efface的六位手、五位手。Tendu的同時,眼睛的方向跟著手的變化而帶動頭,氣息。上身與腳下的配合,也是體現(xiàn)了身體中段力量對自身穩(wěn)定性的重要。不僅僅是如《天鵝湖》中白天鵝那樣,頭、手、上身隨著腳下動作的韻律、節(jié)奏來柔美緩慢地起伏輕擺,還難在腳下與上身在不同動率時,如何保持穩(wěn)定協(xié)調,并自如地舞蹈表演?《巴黎的火焰》最后一幕雙人舞中的女變奏,中間一段就是女生腳下是快速、急促的向前移動的ballonne腳尖小跳,而手臂則是柔和柔緩的做著“port de bras”抒情的動作。這種綜合類型的動作,需要演員有較高的協(xié)調性與控制能力。做好腳下動作的同時,兼顧上身舞姿的優(yōu)美表現(xiàn)。而上身與腳下完美的配合,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琢磨練習的。
就芭蕾雙人舞來說,舞劇中的雙人舞,大多是一種用來塑造人物,揭示其內(nèi)心世界并且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按照人物要求,必須是兩人之間深情、用心地交流,才能有情緒上的碰撞,開展劇情。就技術上來說,最為重要的是雙人舞者分別對自己動作控制的“穩(wěn)定性”。男士中段與下肢就像結實穩(wěn)固的座駕,而女士又得利用自己的腰背部與腿部肌肉,穩(wěn)定各種舞姿,加上雙方默契的配合,才能造就一段完美深情的雙人演繹。但別忘了,這一切的穩(wěn)定,大部分都取決于雙方的中段核心力量的結實。試想,在男舞伴把女舞伴舉在空中的時候,如何能一晃不晃地穩(wěn)定著?中段只要一松,不僅自己受傷,連舞伴也得受摔。核心力量的訓練,是做好一切動作的前提,它需要我們利用時間訓練,因為中段肌肉的加強也是為了自己不受傷。雙人舞表演時,演員除要求具備獨舞演員的條件外,還要求具有較高的合作意識。需要演員不斷揣摩劇情,需要演員之間投入真情真心。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舞者之間思想感情交流,展現(xiàn)人物關系。與此同時,觀眾才能感受到其中情緒。芭蕾舞劇《奧涅金》中達吉雅娜和奧涅金的那幾段雙人舞,就充分體現(xiàn)了這點?!剁R子雙人舞》是《奧涅金》里最耐人尋味的一段。編導把達吉雅娜對奧涅金的思念,用一個簡單無瑕的夢,令觀眾身臨其境。而鏡子的巧妙運用,如鏡中人的出現(xiàn)和破鏡而出,使兩人之間形成不可言喻的奇妙交流。重心的轉換,空中變換舞姿等一系列難度巨大的雙人舞動作,是技術與情感的結合。在女主人公幻想向奧涅金表白和傾述的愛之交流中,兩人配合的極度默契,體現(xiàn)出這是這部悲劇里唯一幸福的一段雙人舞。
“核心力量在舞蹈訓練中的作用”也體現(xiàn)在芭蕾的跳躍動作中?!癇allet”是芭蕾的英文,這一詞是由拉丁文“ballo”演變而來,最早的意思是“跳”??上攵S動作在芭蕾舞中占據(jù)了多大的成份。要想很好地掌握空中的穩(wěn)定性,我認為很有難度。對于跳躍來說,plie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要想跳得高,要想落得穩(wěn),無外乎是“蹲”的原因。要么就是腳踝、腳腕、腳掌、小腿、大腿……是的,下半身肌肉會占主要的成份,來決定你跳躍的高與遠。但是要想穩(wěn)定地維持空中舞姿,并且嚴格尊重音樂節(jié)奏完成跳躍,那么腹肌、背肌、側腰肌、肩臂肌的運用都尤為重要?!昂诵牧α俊笔侵刂兄?。這是許多人所忽視的。
布農(nóng)維爾風格的丹麥芭蕾,是以最絢麗擊腿技巧和最輕巧的彈跳而聞名于世。男演員有優(yōu)雅的舞姿,女演員有輕盈的動作。從《花節(jié)》《仙女》等劇目可以看到:在各式各樣的跳中,加上腳下旋轉、打擊、劃圈、移動……要想保持不斷躍動中的穩(wěn)定性,談何容易?如《仙女》當中的男變奏,演員需要很靈巧的雙腿和很協(xié)調的身軀,在很快的節(jié)奏中,完成很多并且精湛的彈跳。那么上述說到的各項變換,如何能在空中保持穩(wěn)定性,從容完成每一個起跳與落地,并且契合音樂歡快輕靈的節(jié)奏?這需要結實的中段“核心力量”。利用“核心力量”,肩臂的協(xié)調也是為了能快速地轉身、移動。時而應對音樂的需求,在空中停留時間長,落地短促,再繼續(xù)彈起。彈起彈落,體現(xiàn)了舞者的靈巧、輕快。
因此,要想做出漂亮的跳躍動作并很好地維持空中舞姿。除了本身課堂上的基訓課,腹背肌的輔助訓練,課堂之外的其他對于中段“核心力量”的輔助訓練一樣每天必不可少。身體中段腰腹背部的肌肉,是維系了每個芭蕾舞者職業(yè)生涯最重要的肌肉,甚至說,是維系了我們自由行走的重要肌肉。大多數(shù)舞者都會加強腿部訓練的同時,忽略了身體中段肌肉的訓練。加強身體中段肌肉的訓練,不僅為了能更好的舞蹈,更是為了自己在不能舞蹈之后,擁有一樣健壯的身體,給自己自由舒展的身體,給自由活動的軀體最大的保護。要知道,腰維系著上身與下身的連接,也是我們需要注重核心力量訓練之不可反駁的原因。
芭蕾訓練是一個綜合的訓練過程,在工作之余、舞蹈之余,還可以借助普拉提,借助彈力帶,借助瑜伽的訓練,借助一切輔助的“核心力量”訓練,從而使得身體能夠更好地受控制,使之在各種各樣的芭蕾舞蹈和雙人舞配合以及舞蹈在空中都能從容地穩(wěn)定住舞姿。這樣才能在表演時有一個自然、完美的展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