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顥
從影視道具看明清家具裝飾風格異同
■殷顥
道具是與場景和劇情人物有關聯的一切物件的總稱,分為“陳設道具”和“戲用道具”兩大類。在影視劇中,道具的合理運用是呈現故事發(fā)生區(qū)域和時代背景、體現人物性格、渲染氛圍以及彰顯作品藝術風格的有效手段。明清家具作為陳設道具的一種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各類影視劇中,在裝飾點綴場景的同時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為影視作品注入濃厚文化氣息,為觀眾提供了視覺和文化的雙重體驗。明清家具是我國古典家具設計發(fā)展的頂峰,在裝飾風格上既相互聯系,又各具特色。
明代家具類型齊備,有坐具、承具、臥具、庋具、架具、屏具六大類,不僅功能上滿足了當時的生活需求,其裝飾風格基于合理巧妙的榫卯結構,更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優(yōu)質硬木的色澤和紋理。明代家具疏朗空靈、雋永淳樸,簡潔儒雅,充滿著文秀的書卷氣息,顯示著濃郁的“中國氣派”。清代早期家具基本上繼承了明代家具風格,變化不大。雍正、乾隆以后,逐漸吸收了多種工藝手法,式樣多變、追求新奇,同時受到上層階級審美趣味的影響,家具的設計與裝飾尺度宏大、雕飾繁復、絢麗豪華,充滿“富貴氣派”,形成了有別于“明式”的清式家具風格。
明代文人階層很大程度上參與了明代家具的設計工作,使明式家具成為他們“情”和“意”的表現。他們審美上崇尚“清雅寧靜”,身心上追尋“自在空靈”,在造物上提倡“寧樸無巧、寧儉無俗”,這是明式家具裝飾風格“古樸、雅致”的決定因素。例如,唐寅臨摹的《韓熙載夜宴圖》在五代畫家顧閎中的原作二十多件家具基礎上又增繪了二十多件樣式各異的明式家具。明代書畫家周公瑕在自己使用的坐椅上刻了一首“無事此靜坐,一日如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的座椅銘,這情不自禁的感嘆既讓我們看到了明代文人參與家具設計的事實,也讓我們感受到明式家具的藝術魅力。
由張繼青主演的昆曲《牡丹亭》早在80年代就被搬上電影屏幕,場景采用地道的明式家具替代了傳統(tǒng)戲劇的“一桌二椅”陳式化布置,陳設了梳妝臺、幾案、床榻、文椅等,同樣由明代文人參與創(chuàng)作的昆曲在明式家具的映襯下愈發(fā)旖旎古雅。
清式家具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趣味影響以及匠人對上流階層時尚的迎合,其裝飾風格向繁褥奢華發(fā)展。從雍正年代起,宮廷家具生產由大內造辦出樣,并從用料到樣式都一一過問,對明式家具加以變體和發(fā)展。在這種氛圍中清式家具裝飾的奢華一步步走向極至,在晚清一發(fā)而不可收,過度地堆砌和雕琢使家具裝飾更為繁瑣,使原先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形式最后成了華而不實的擺設。
由此可見參與設計人群的身份、地位是決定明清家具裝飾風格的重要因素。
家具的造型,不僅是構成家具物質形體的形象,而且是表現家具裝飾風格的載體。明式家具設計主要吸取了建筑大木梁的組合形態(tài),在造型上以框架式樣為主,在視覺上簡潔方正,安定大氣。明式家具尺寸考究,制作嚴謹精致,處處體現結構美感,運用榫卯結構造型與連接,在連接上完全棄用金屬釘子,輔助于鰾膠粘合,既符合功能要求和力學結構,又堅實牢固,美觀耐用,并能適應冷熱干濕變化。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制作精良的電視劇,場景設計體現了較高藝術水準。影片中隨處可見官帽椅、圈椅、條案、香幾等家具,這些精美的明式家具即使沒有任何外在裝飾,就其造型而言,就已經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
明式家具不僅注重材料的質地、紋理和顏色,而且善于運用線條的起伏變化和構件的精巧來體現家具的簡潔典雅。明式家具的造型是依賴獨特的藝術語言——“線條”來實現的。構成明式家具實體的各種部件,如椅子的搭腦、桌案的牙條,各類形體的腿足(馬蹄足、反馬蹄足等),其外部輪廓線都是極富韻律的線型。明式家具各種不同的“S”形靠背曲線,曾被西方科學家譽為東方最美好、最科學的“明代曲線”,它在適應人體使用功能的同時又使整個造型產生獨具一格的美感。明式家具運用獨特的線型表現形式與整體家具融為一體,既具備加固、支撐實用的功能,又使家具在裝飾風格上典雅、大氣,可謂是結構化的裝飾。
清式家具造型在明式家具基礎上更為豐富,其腿足、牙條等各種裝飾部件在明式家具體型基礎上加以彎曲,加以變體,例如清式座椅大都直背,而且座身有束腰,束腰表現手法也是多種多樣,腿足也有不同形式的變化。而典型的明式座椅,椅背大都呈“S”曲線型,椅座有束腰者也在少數,兩者相比較,讓人耳目一新,這些富有創(chuàng)意的造型設計使傳統(tǒng)家具的品種更為豐富,在椅具中新增了如花背椅、屏背椅、獨座等新式樣,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陳設效果也很顯著。
87版《紅樓夢》是我國電視劇經典之作,反映了清代貴族階級生活日常,其中的明清家具展現了鐘鳴鼎食的富貴奢華,表現出明清家具的演繹與變遷。劇中展示的家具造型趨于多樣化,例如榮國府榮禧堂的楠木交椅相比較簡潔的明式家具造型更為華麗,裝飾有大量雕刻。影片中的“大紫檀雕螭案”在繼承了明式家具的結構上運用暗榫,樣式新奇。
此外,清式家具中的圓形家具,在造型上的變化獲得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如獨挺式圓桌和紋藤膨牙式圓臺、圓凳。清式家具中還出現了平面呈梅花形、海棠形、扇形、多邊形等形態(tài)。清式家具的造型在明式家具基礎上,在立面和平面上求異求新,推動了傳統(tǒng)家具的革新發(fā)展。
從明式家具到清式家具,其裝飾風格是一個從簡潔、內斂到繁褥、外在的衍變過程。這個變化表現在家具的紋飾上尤為明顯。
明式家具主要有以下幾類紋飾:1.飛禽走獸紋。大都為人們所崇拜喜愛之物,有螭龍紋、螭虎紋、鳳紋、麒麟紋、鹿紋、鶴紋等,其中龍鳳紋尤為突出,其風格帶有先秦及魏晉南北朝造像遺風。2.花卉及人物紋?;ɑ苡芯聿菁y、牡丹紋、纏枝紋、靈芝紋、梅花紋、荷花紋、云紋等,其風格繼承了唐代遺風,雍容飽滿。3.仿古紋飾。有仿古玉紋、仿青銅紋飾等,意境高古。
清式家具的紋飾種類繁多,裝飾風格趨向繁瑣復雜。除了繼承明式家具紋飾外,還出現了很多新的紋飾,較典型的是西洋紋飾,出現在家具上的西番蓮紋是西洋紋飾的代表,在西方,它如中國牡丹一樣備受人們喜愛。清代中晚期崇尚吉祥如意等象征寓意,“魚”的紋飾大量出現在清式家具裝飾中,象征年年有余,其他寓意紋飾還有“喜上眉梢”(動物紋飾)、“松鶴延年”(動植物紋飾)、“多福多子”(植物紋飾)等。
87版《紅樓夢》中陳設的家具不僅種類豐富而且紋飾多樣,例如怡紅院里的集錦格子: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雕刻的紋飾有“流云百蝠”(云紋和蝙蝠)、“歲寒三友”(松竹梅)、“萬福萬壽”(蝙蝠和壽桃)等,分別寓意洪福連綿不斷、品格清高、福壽雙全。影片中的家具堪稱明清家具的縮影。
明式家具的紋飾以雕刻為主,其它工藝為輔,白銅合頁、把手、緊固件等恰如其分對整體家具加以裝飾點綴。清式家具的裝飾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除了大量雕刻紋飾以外,將各種工藝引入家具制作,裝飾手法和工藝多樣化。如全漆描繪,雕漆噴漆,螺鈿鑲嵌,飾以玉石象牙,琺瑯瓷片、珊瑚寶石等,局部紋飾采用描金和彩繪等手法,使清式家具繁花錦簇,富麗堂皇,與明式家具輕裝飾重實用形成鮮明對比。
值得一提的是侯孝賢導演的電影《海上花》,影片中的家具有相當一部分是清代古董,據說片子拍完,家具場景保存成“海上花拍攝基地”。影片故事大都呈現在封閉空間,家具成了這部電影道具的主體,雕花大床、大理石鑲嵌圓桌、描金梳妝臺等裝飾華麗精美的家具烘托了人物性格,渲染了影片奢靡的氛圍。
明式家具主流紋飾裝飾風格是在家具中起“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家具在沉穩(wěn)中又透著幾分靈活,在靜態(tài)中流露著動感。這種點綴裝飾在椅具中往往表現在靠背板上方,那是容易吸引注意力的地方;在桌案中在牙板四周加以紋飾裝飾,使家具環(huán)繞上一條流動的“飄帶”顯得精致而細膩;其它床榻柜架等,在牙板、圍子處用紋飾加以點綴,大件家具就少了笨重、呆板之氣,而平添靈動、飄逸之感。
明式家具中還有一類家具被稱為“光素”,即沒有紋飾也沒有線腳的家具,純粹是面與面的組合與搭配,它們所表現出的冷峻和剛硬的審美意蘊是中國古代文人人生觀、價值觀的外在表現。光素類的家具沒有任何紋飾裝飾,所有的注意力被集中在家具自身,一切有動感的地方被隱去,靜態(tài)就顯出了無窮的魅力。其實,光素一類的家具,沒有紋飾的本身就是最好的裝飾,從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審美效果。
清式家具裝飾的特點往往是紋飾繁褥,如椅子的靠背,常常是紋飾滿布,或整雕、或攢格分裝,手法多樣。又如桌案,清式家具牙板雕刻明顯比明式家具多得多,清代工匠十分注重牙板上的裝飾,各類紋飾豐富多彩,爭奇斗艷,顯示出設計思想的活躍。但隨著奢華之風愈演愈烈,紋飾在家具上密不透風,使清式家具裝飾風格顯得沉悶繁瑣,紋飾也失去了最初的裝飾功效。
明清家具是中國古典家具的高峰,在裝飾風格上相互聯系,各具特色。明清家具在影視劇中被廣泛運用,有利于塑造人物、推動劇情,它獨特的審美價值更是成為寄情與物的藝術手段,使影視劇藝術性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