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家女巧手剪出大事業(yè)
提起甘肅定西剪紙,“80后”的農(nóng)家女景愛琴有著說不完的話題。這不,對著她的心血之作、剪紙版的《清明上河圖》,她滿是自豪地介紹起來:“這幅《清明上河圖》有人用機器做,一天能做100多套,我用手工剪,花了整整一年。但我覺得,純手工應該是剪紙的魅力所在?!?/p>
從小時候玩剪紙,到經(jīng)營剪紙,再到把剪紙工藝送出國門,這位隴中黃土地上的農(nóng)家丫頭,憑著一股韌勁與執(zhí)著,硬是將普通的農(nóng)家剪紙剪出了名氣,剪成了事業(yè)。
作為家中幼女,景愛琴從小被慣著寵著,但卻很有主見。10多歲時,她就把自己的剪紙拿到市上的畫廊里代銷。20多歲時,景愛琴決定自己開個剪紙店。沒想到,家里人都炸了鍋:女娃娃家剪著玩就算了,這哪是個營生?看著女兒愁眉苦臉,母親心軟了,她支持女兒開了店。
“開店前3個月,我加班加點剪了20多幅作品放到店里,沒想到一開張根本沒生意?!辈环?shù)木皭矍侔滋扉_剪紙店,晚上擺地攤賣生活零用品掙錢。她清楚地記得賣出去的第一幅剪紙作品是《二十四孝圖》,掙了600塊錢?!鞍肽旰?,每個月能賣出去兩三幅作品。錢不多,但生活費有著落了?!?/p>
后來生意越來越好,景愛琴注冊了公司,辦起了剪紙合作社,帶動周邊農(nóng)村的60多名婦女做剪紙?;顑鹤龅枚嗟膵D女,一年能掙2萬多元,平均下來每人一年有3000多元的收入。掙錢是次要的,在景愛琴心里,一幅幅剪紙作品更是文化?!胺俏镔|文化既要傳承,也要通過市場推廣,讓傳統(tǒng)技藝真正活起來。”2015年,景愛琴作為中國文化界的婦女代表,參加了在南非舉辦的“南非中國年”中南婦女文化交流活動;2016年,景愛琴又作為非遺傳承人代表,參加在埃及開羅舉辦的“甘肅文化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展演……
不過,景愛琴也有她的困惑,特別是傳統(tǒng)手工剪紙如何應對工業(yè)化剪紙的沖擊。手工剪紙不僅時間成本高,用料成本也高,僅手工紙張的成本就是機器生產(chǎn)用紙的10倍左右。剪紙是傳統(tǒng)藝術的重要載體,內容創(chuàng)新才是關鍵,這也是應對機器沖擊的關鍵。為此,景愛琴加大了原創(chuàng)設計的力度。在景愛琴的店里,不少剪紙動漫、人物臉譜等新潮作品比比皆是?!拔覀冞€在探索剪紙創(chuàng)意產(chǎn)品,把剪紙與茶具、廚具、土特產(chǎn)品等融為一體,擴大剪紙的影響?!本皭矍僬f。
邢大軍據(jù)《經(jīng)濟日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