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佤山村寨新生活

      2017-11-16 17:21:32魏永剛
      經濟 2017年21期
      關鍵詞:磚瓦房西盟安居工程

      魏永剛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

      “山山嶺嶺哎,歌聲起紅旗飄,閃閃銀鋤落……”

      這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了40多年。很多人都是通過它認識佤族的。歌曲節(jié)奏歡快優(yōu)美,歌詞勾勒出令人神往的山水美景。最近,記者來到這首歌誕生地——云南西盟佤族自治縣,又聽到歡快的阿佤民歌,更在村村寨寨看到了佤族人民的新生活。

      佤族人口只有十多萬,是從原始社會“直過”到現代社會的民族。這個民族幾十年變遷本身是一部生動的歷史教材。最近幾年,脫貧攻堅給這里帶來的生動變化,也是令人難忘的一章。記者在翠綠掩映的山間溝壑中,走訪了西盟縣7個鄉(xiāng)鎮(zhèn)中的5個,先后到8個村、組采訪百姓生活。那些天,記者一直被佤族的深刻變化所感動。

      路通山間

      西盟山多。出縣城不遠,往哪個方向走都是山;比山更遠的是路。到最遠鄉(xiāng)鎮(zhèn)新廠鎮(zhèn)的路上,望見山坡上的村莊,記者舉起相機已經能清晰地拍攝到村莊全貌。但汽車卻得繞到谷底,再盤旋而上,走了半個多小時才到達。農民有句話“看山跑死馬”,用在這里倒有幾分確切。

      初來佤山,驚嘆于這山間的路;西盟本地人最想說的也是路。新廠鎮(zhèn)黨委書記是一位拉祜族女同志。她2014年到那里上任,第一件事就是修路。主干道二級公路到鎮(zhèn)政府所在地有28公里砂石路,她來了之后開始鋪設水泥,2015年6月才完工。

      新廠鎮(zhèn)最遠的村莊叫永廣村,中緬邊界線就從村邊劃過。3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艾刀來說起變化,第一個談的也是路。2016年,全村7個村民小組實現水泥路入組,僅這一項就修了27公里;今年,他們正在修37公里的林間道路和斷頭路。

      在勐梭鎮(zhèn)班母村第十三村民小組,組長楊智城對路更有一段獨特感受。他的祖上從江西到云南來,先落腳瀾滄縣,再遷到西盟,住在班母村第十二村民小組,1997年搬到第十三組來。搬遷下來“就是因為那里沒有路”,他說?,F在,從十三組有一條路蜿蜒盤旋而上,已經通到了山腰的第十二組。

      在這里,記者遇到了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余浩。這位云南農大畢業(yè)的干部曾經在勐梭鎮(zhèn)擔任多年副鎮(zhèn)長,現在是西盟縣農業(yè)局副局長。他深切感受到,佤族人民生活發(fā)生巨大變化是從路開始的。2016年每個村民小組都通了水泥路,這是佤族山鄉(xiāng)一件大事。這里每個村莊都有好幾個村民小組,小組其實是分散居住在不同山頭的自然莊,相互之間相距遠近不一,最遠的有二三十里。每個村民小組修通水泥路,可以說,路才真正通到農民家門口。

      生活在崇山峻嶺之間的佤族同胞,祖祖輩輩雙肩挑扁擔、兩腳走山間,背負起千百年的佤族歷史?!安∩碜钣X風露早”,山里人更懂得路重要。最近幾年,在脫貧攻堅和惠農政策推動下,西盟鄉(xiāng)村公路建設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如今,水泥路修到每一個村民小組,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也深深地改變著這些村寨。余浩說:“路通了,就可以開發(fā)出很多優(yōu)質土地,就能有更大效益?!?/p>

      班母村黨總支書記巖上告訴記者,村組道路通了,他們耕作就用上了機械?,F在,村里有微耕機、拖拉機、割草機、耙地機等各種農用小型機械。機械的使用提高了農田耕作效率,生產工具的進步從來就是生產力發(fā)展最顯著的標志。這種變化減輕的是人們的勞作負擔,改變的是這個民族發(fā)展的歷史。

      阿佤新居

      伐木筑屋是佤族傳統(tǒng)。過去的住房都是竹木板擋墻、茅草鋪頂,年深日久,竹木和茅草經雨水洇濕泛出褐色,遠遠望去,村寨暗黑一片。但是,今天行走西盟鄉(xiāng)間,總被山坡上星星點點的紅瓦房或者藍瓦白墻所吸引。村村寨寨展開的安居工程,讓佤族山村脫去褐色,展現出靚麗。鮮亮的村寨仿佛從繚繞的云霧間飄落的花瓣,隨心所欲地散落在層層翠綠中,格外美麗。

      住房變化對于佤族有著獨特意義。地基用料像歷史的刻度計,形象地標示著佤族人生活的變遷。早年的佤族民居叫杈杈房,就是用兩根長長的樹枝交叉搭在一起,以茅草圍起來遮風擋雨。后來,佤族人開始蓋起有地基的房屋,用四根粗壯的樹枝支撐起四角,下面飼養(yǎng)家畜,第二層鋪設木板,四周以竹板或者木板圍擋成墻,用來居住。這就是“木基”房子。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他們用土夯筑起地基的四角,叫“土基房”。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土夯的地基被磚塊和混凝土代替,佤族人住進了更加牢固的“磚基房”。今天,已經很難找到“杈杈房”,連土基房也不多見,散落在村寨里的多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磚基房”了。

      在勐卡鎮(zhèn)班哲村第二村民小組,61歲的巖刀老人講述了他幾十年的“筑屋經歷”。1969年他們家從原來第三村民小組搬遷到這里,用茅草搭建起第一棟房子。1976年,剛剛成家的他再次蓋房子,修建的是“土基房”,黃土夯筑四根柱子作地基,上面搭建竹板房,下面一層飼養(yǎng)牛和豬、雞等。1983年,他們家翻修房屋,以竹籬笆擋墻,當地人叫“竹笆房”。1988年,巖刀家又整修房子,這次雖然還是“土基房”,但房頂用上了鐵皮。這個房子一直居住了20年,到2008年他們住上了“磚基房”,房屋四角地基用上了空心磚。2015年,政府安居工程實施,對農戶住房改造給予補貼,巖刀拆除了“磚基房”,修建起200多平方米、分上下兩層的磚瓦房。房子總共花了26萬元,政府補貼4萬元,原有14萬元積蓄都用上,又借了8萬元左右,他們家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里。

      “這兩年磚瓦房已經十分普遍,幾乎家家都要住新房。”西盟縣委宣傳部的佤族姑娘魏琳霞在中課鎮(zhèn)駐村5年,感觸很深。她說,剛剛下鄉(xiāng)的時候,一個村子里間或才能見到一兩戶磚瓦房,這兩年每個村子都成了磚瓦房。

      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變化。2015年5月,云南省委提出,“情往邊疆灑、項目往邊疆放、資金往邊疆流,先要把關系千家萬戶的安居工程,民生事項辦好”。7月30日,西盟農村安居工程建設正式啟動,他們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11333戶農村危房改造和1513戶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

      按照當地政策,農村居民危房改造每戶可以得到4萬元補貼。這個標準保證最貧困的農村五保戶能住進30多平方米的磚瓦房里。記者走訪了不同類型的8個村民小組,當地修建磚瓦房的成本價最高1300多元,最低1100多元。這項政策激發(fā)起佤山村寨改善住房的積極性,在山鄉(xiāng)看到的大都是60多平方米左右的新蓋磚瓦房。西盟縣以“安全、適用、經濟、功能完善”的理念和傳統(tǒng)佤族民居原型元素,設計出60-100平方米80種戶型圖和14種效果圖供農戶選擇。所以,在不同村寨看到的是各異的風景。

      安居工程是西盟近50年來從沒有過的新跨越,整體解決了農村貧困群眾安居問題。記者在調研采訪中理解,這里說的“整體解決”至少包括幾個方面含義:一是農村每戶人家的住房問題都得到了解決,尤其是貧困戶和最沒有蓋房能力的五保戶。4萬元政策補貼可以保障他們都能住到磚瓦房里;再一個是所有村莊都實現了“居者有其屋”,2015年以來推進的安居工程幾乎是普惠的;還有一個是住房結構和房屋質量實現了跨越式換代,“木基”“土基”“磚基”都已經不再是衡量標準,佤族同胞直接住進了混凝土結構磚瓦房里,房屋仍然有上下兩層的,但下層已不再是牲畜家禽的“窩”,做到了“人畜分離、廚衛(wèi)入戶”。

      不平衡性是我國地區(qū)經濟社會發(fā)展長期面臨的一個任務。少數民族地區(qū)由于歷史原因和地理限制,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更加嚴重。在少數民族社會內部,也存在農戶和農戶之間的差異。在扶貧攻堅政策推動下,西盟農村不僅每個村民小組都通了水泥路,而且家家戶戶住上了磚瓦房,這個歷史性變遷有著耐人尋味的變化。從某種意義上說,扶貧攻堅本身是少數民族地區(qū)趕上全國發(fā)展步伐的過程,更是各民族平等在更廣和更深程度上實現的過程。

      村寨之變

      路通之后,佤族同胞住進新居,佤山村寨發(fā)生了很多細小變化。這些變化也許僅僅是“草色遙看近卻無”的狀態(tài),但其社會意義很值得觀察和品味。記者的感受是從村民小組打掃街道衛(wèi)生開始的。

      中課鎮(zhèn)有一個窩籠村。這個村第六村民小組以打掃街道衛(wèi)生出名,他們已經堅持了11年,最近剛剛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zhèn)。記者穿過長長的橡膠林,沿著蜿蜒的水泥路來到這個小組,碰巧見到了最早倡議打掃衛(wèi)生的村民小組原組長水拉。

      這位51歲的佤族漢子2005年到2009年擔任村民小組長。那些年,他前前后后到過昆明、瀾滄縣、孟連縣等城鎮(zhèn)。“最羨慕人家的干干凈凈,綠道上連一個煙頭都沒有?!彼f,他的愿望就是把家鄉(xiāng)的衛(wèi)生也搞得干干凈凈。當時,小組街道都是土路,沒有人愿意打掃。

      “我先從自己的婆娘開始做工作?!彼o愛人打比方:早晨起來要先洗臉、梳頭再做飯,這樣做出的飯人們才愛吃。村里的事也是這樣,每天把街道打掃一遍,干凈了人們就愿意來。水拉動員群眾,從2006年開始,每天安排三戶打掃街道衛(wèi)生,后來是六戶一個組,保證天天有人清掃街道。土路還沒有硬化,掃地人必須忍受飛揚的塵土。他們戴著口罩堅持了下來。2007年,政府幫助小組進行道路硬化,村里人打掃衛(wèi)生的勁頭更足,也更認真了。2009年,第六組被評為縣級文明村,2015年被評為普洱市文明村,去年又獲得云南省文明村稱號。

      第六組的面貌變了,其他組跟著學起來。窩籠村委會副主任巖勇告訴記者,現在全村都學習這個辦法,天天打掃街道。其實,在西盟縣這樣的故事近兩三年越來越多。佤族村寨對于村落公共衛(wèi)生的自覺性,主要來自于村莊的變化。

      永廣村第一組是在搬遷之后開始自覺打掃的。原來這里只住了兩戶人家,2008年政府把移民小區(qū)建在這個組,一下子搬下來93戶。村黨支部書記說,村里鋪上了水泥路,路上再有牛屎、泥巴,看上去就很不舒服了。村委會要求大家打掃衛(wèi)生,幾乎是一呼百應,這項工作就推開了。剛開始還要村干部督促檢查,保證每天打掃一次,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看見有臟東西,隨時清掃。

      盡管2009年永廣村第一組就有清掃公共衛(wèi)生的習慣,但全村7個村民小組并沒有跟上來。2015年全村按縣里規(guī)劃進行安居工程建設。房子建成之后,其他村民小組都感到“亂”。這時,村黨支部決定推廣第一組清掃公共衛(wèi)生的做法,很快就推廣開了。

      佤族村寨千百年來散落在重重大山里,居住非常分散,村落人煙稀少,人們并沒有公共衛(wèi)生意識。這幾年,隨著安居工程的推進,不僅異地搬遷形成了好多移民新區(qū),就是原有村寨的住房結構也發(fā)生了巨大變化?;A條件的改善給人們生活觀念帶來了極大變化,自覺清掃公共衛(wèi)生就是這種變化的表現之一。

      其實,居住條件改變而帶來的變化遠不止這些。因為歷史原因,佤族人積累意識并不強。采訪中記者曾經產生過一個困惑:一個農戶養(yǎng)六頭豬,按市場價格,每頭豬至少可以賣一兩千元。他卻堅持說沒有收入,這個不能算收入。后來,鎮(zhèn)領導解釋說,當地人的傳統(tǒng)是誰家殺豬,全村人都來吃。家家戶戶都這樣,所以,養(yǎng)豬是殺給大家吃的,在當地農民意識中可能真算不上收入。

      因為政府補貼之外,每個家庭都需要自己墊付一部分資金,所以,住進新居之后,每個家庭多少都有些經濟壓力。這種壓力改變了當地農民的生活觀念,外出打工的人多起來。記者沒有得到這幾年西盟縣外出打工人數增減的統(tǒng)計數據,但是,村里人普遍感到,出門打工的人多起來了。永廣村第五組的尼板耐就是得益于兒子夫婦兩口外出打工的收入,才蓋起了新房的。他說,兒子打工5年都沒有給他們帶回來過錢,掙多少花多少。去年安居工程給家里蓋了新房,他今年就交回9萬元。“他們已經說好了今年春節(jié)不回來,”尼板耐說,“兒子計劃明年在新房傍邊加蓋一個伙房,把現在的伙房也搬過去?!?/p>

      生活習慣和生活觀念,是一個民族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反映,也是這個民族共同的遵循,反映著人們最普通、最廣泛的思想意識。剛剛幾年工夫,住房結構變化和村寨面貌改善,就促使佤族同胞自覺形成清掃公共衛(wèi)生的好習慣,正在改變他們的生活觀念。這種改變似乎難以說出有多大,卻有著重大意義。甚至可以說,這是佤族這個古老民族住進磚瓦新居之后,向生活文明現代化的再一次邁進。

      產業(yè)成鏈

      路通了,新居有了,接觸到的一些鄉(xiāng)村干部都說,現在考慮最多的是產業(yè)發(fā)展。一個駐村扶貧的干部感慨,在這里扶貧一缺人才,二缺組織起來。勐卡鎮(zhèn)班母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同志認為,精準扶貧目前最難的是精準選擇產業(yè),產業(yè)選準了,才能保證穩(wěn)步脫貧。

      肉牛養(yǎng)殖是西盟縣正在推進的一項扶貧產業(yè)。產業(yè)化形式依然選擇了公司帶動農戶。他們引進云南省三江并流農業(yè)科技養(yǎng)殖公司,以“企業(yè)(三江并流公司)+平臺(縣扶貧投資公司)+貧困戶”的組織形式養(yǎng)殖肉牛。目前,已完成勐梭鎮(zhèn)3個肉牛養(yǎng)殖小區(qū)、新廠鎮(zhèn)3個養(yǎng)殖小區(qū)的建設,正在建設勐卡鎮(zhèn)2個養(yǎng)殖小區(qū)和力所鄉(xiāng)1個養(yǎng)殖小區(qū),還規(guī)劃翁嘎科鎮(zhèn)和中課鎮(zhèn)4個養(yǎng)殖小區(qū)?,F在,進場種牛、肉牛有1500頭,種植飼草飼料7000畝。

      肉牛產業(yè)化形式上看,是在傳統(tǒng)養(yǎng)牛方式中增加一個企業(yè)。農民過去是把牛直接賣到市場上,現在則由企業(yè)集中銷售。有了這個企業(yè),農戶收入不僅有賣牛錢,還會增加其他方面?,F在看,產業(yè)化養(yǎng)牛對農戶帶動作用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認養(yǎng)牛,就是農民認養(yǎng)公司的牛,按照自己的放養(yǎng)方式養(yǎng)殖;再一個是種植飼草。

      養(yǎng)牛企業(yè)規(guī)定,建檔立卡戶認養(yǎng)一頭牛,提供飼料收入2100元;參加養(yǎng)殖培訓補助400元;加上入股分紅,每年認養(yǎng)肉牛貧困戶收入可達到2900元以上。

      飼草種植主要是種植青貯玉米和皇竹草。這成為農民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新廠鎮(zhèn)黨委書記告訴記者,他們那里3個養(yǎng)殖區(qū),養(yǎng)了907頭牛。他們的計劃是養(yǎng)到1400到1800頭牛。養(yǎng)殖區(qū)帶動2700多畝青貯玉米種植。這里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每畝地一年收入2100多元。目前,已有700多戶老百姓種植青貯玉米,其中463戶是貧困戶。

      西盟縣鄉(xiāng)村干部發(fā)展產業(yè)的眼光大都盯在茶葉、甘蔗、高山蔬菜和養(yǎng)豬、養(yǎng)牛這樣一些傳統(tǒng)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上。簡單看上去,工業(yè)化發(fā)展思路在這里似乎不明顯。但仔細琢磨一下會發(fā)現,這一方面與這里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關,另一方面也是由農業(yè)發(fā)展水平決定的。從傳統(tǒng)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起步的產業(yè)化,在扶貧實踐中發(fā)揮著獨特而有效的作用。

      勐梭鎮(zhèn)班母村第十三村民小組楊智城多年前就養(yǎng)豬,一直想通過飼養(yǎng)業(yè)為鄉(xiāng)親趟出一條致富路。他們飼養(yǎng)的是當地傳統(tǒng)的“冬瓜豬”,學名叫滇南小耳朵豬。2006年,他爭取扶貧項目支持,給小組19戶農戶建設了磚砌的豬圈,養(yǎng)殖冬瓜豬。為了能更好銷售,他還聯合其他幾個村民小組的養(yǎng)殖戶,成立了“班母村養(yǎng)豬協(xié)會”,統(tǒng)一價格,統(tǒng)一收購,統(tǒng)一拉到普洱市找銷路。但是,養(yǎng)豬在這里最終沒有發(fā)展成一個致富產業(yè)?,F在西盟縣引進一個食品公司,對冬瓜豬進行精深加工。楊智城又“重操舊業(yè)”,信心十足地發(fā)展起養(yǎng)豬來。

      龍頭企業(yè)把山山嶺嶺的農民組織到了產業(yè)鏈條上,而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則成為組織農民的直接形式,支撐著脫貧產業(yè)的發(fā)展。這是記者在西盟縣看到的生動實踐。

      新廠鎮(zhèn)永廣村有2200多畝茶山,茶葉是傳統(tǒng)產業(yè)。但是,多少年沒有品牌,沒有集中經營。2010年,一個外出打工者回村辦起了茶業(yè)合作社,吸收327戶農戶參加。他們對茶山實行統(tǒng)一經營管理,雇用村里農民勞動。去年一年僅發(fā)放茶農勞務工資就有130多萬元。合作社對農民進行統(tǒng)一培訓,提高了茶葉加工水平,使永廣村的茶葉大大增值。村里還有1700多畝核桃樹,因為管理跟不上,現在還有掛果。村黨總支書記說,也要成立核桃種植的專業(yè)合作社,來管理這片核桃樹。

      產業(yè)成鏈催生了農村專業(yè)合作組織,農民也初步嘗到了合作起來的好處。西盟縣農村安居工程開展以后,建設單位遇到一個困難:找不到工人。勐梭鎮(zhèn)做了一番農村勞動力調查,發(fā)現留在農村的勞動力還是很多的。建設單位和勞動力之間缺的是把勞動力組織起來。于是,班母村成立了紅太陽施工隊,主要是為建筑工地尋找工人,承接建筑工程施工。

      隨著安居工程進展,建筑任務減輕,但組織起來的農民又找到了新的領域,他們把施工隊拓展為紅太陽農村專業(yè)服務合作社,開始參與農業(yè)開發(fā)和小型工程的承攬。今年,村里第八村民小組1000多畝皇竹草需要收割,這個活就是紅太陽合作社完成的。村黨總支書記說,合作社最大的特點就是“組織”,把農民組織起來,脫貧才更有希望!

      猜你喜歡
      磚瓦房西盟安居工程
      光彩安居工程 點亮幸福之光
      華人時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20
      安居樂業(yè)逢幸事 喜遷新居過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構建“安居工程”實現城鄉(xiāng)扶貧一體化
      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質量管理優(yōu)化策略研究
      西盟縣森林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探究
      現代園藝(2018年2期)2018-03-15 08:00:42
      土磚屋·紅磚瓦房·小洋樓
      土磚屋·紅磚瓦房·小洋樓
      磚瓦房
      老年世界(2016年12期)2017-03-06 17:05:07
      工會只會做好事——普洱市西盟縣勐梭鎮(zhèn)孟梭社區(qū)工會小記
      時代風采(2016年10期)2016-07-21 15:07:34
      振興發(fā)展鑄輝煌騰飛佤山奏華章
      ——慶祝西盟佤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暨第五屆中國佤族木鼓節(jié)
      今日民族(2015年3期)2015-07-26 06:05:13
      《滇池》文學雜志在滇緬邊境西盟建聯絡站
      滇池(2014年6期)2014-07-18 07:28:40
      资溪县| 瑞丽市| 临安市| 三穗县| 西吉县| 陇南市| 额尔古纳市| 明光市| 城口县| 陈巴尔虎旗| 渝北区| 平利县| 肇州县| 柘荣县| 大新县| 建瓯市| 苍山县| 江门市| 成安县| 容城县| 清水河县| 霍林郭勒市| 吴江市| 山西省| 额敏县| 新宾| 板桥市| 微博| 赫章县| 泰安市| 当涂县| 武安市| 大新县| 磐安县| 高阳县| 宁德市| 财经| 永兴县| 南京市| 手游| 鸡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