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璐秋
摘要:目的 探討綜合ICU(重癥監(jiān)護室)多重耐藥菌(MDROs)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措施。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開展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調查。選取符合標準的80例綜合ICU就診患者,對其進行多重耐藥菌感染檢測。同時針對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制定相應的護理方案,以達到降低后期感染的目的。結果 80例受檢者中,最終確定感染者47例,所占比例為58.75%。從菌種感染情況分析,常見感染菌種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鮑曼不動桿菌、大腸埃希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銅綠假單胞菌,感染比例分別為21.25%、10.00%、10.00%、6.25%與11.25%。從感染部位分析,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血液感染及傷口感染,所占比例分別為22.50%、18.75%、8.75%、與7.50%。結論 加強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及控制,對提高綜合ICU病房患者的生存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而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可降低感染幾率。
關鍵詞:ICU;多重耐藥菌;感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959(2017)21-0092-02
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往往將進入綜合ICU進行治療。除了常規(guī)維持生命體征外,抗感染治療也是疾病治療的關鍵[1]。因患者機體受到疾病侵害,其免疫功能受到影響。而在治療期間又多受到侵入性的操作,若不運用抗菌藥物等,極易誘發(fā)院內感染[2]。因此,對于綜合ICU患者,抗感染治療對于改善病情而言具有積極作用。但在現(xiàn)實操作中,抗感染治療是十分困難的,尤其是近年來抗菌藥物濫用情況明顯,多重耐藥菌種的出現(xiàn),使得許多醫(yī)師在用藥選擇方面舉棋不定,十分棘手[3]。為了保障患者得以安全治療,控制病情不會進一步發(fā)展并得到改善,在本次調查中,我院將對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進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更好的促進患者康復,現(xiàn)作下述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15年1月~12月開展本次調查,選擇符合標準的80例綜合ICU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例,女31例,患者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55.4±2.1)歲。納入患者滿足以下標準:①進入綜合ICU病房≥48 h;②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本次調查情況知情,醫(yī)囑遵從性較高。本次多重耐藥菌診斷標準參照2010年美國等國家共同提出的關于MDROs 國際標準化定義建議(草案)。
1.2方法
我院針對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特制定如下的護理方案。
1.2.1醫(yī)護人員的觀念培訓 對綜合ICU的醫(yī)護人員進行有關培訓,要求醫(yī)護人員能夠加強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重視程度,時刻做好相應準備,積極參與至流行病學的預防、控制當中。并不斷的掌握相關知識,提升醫(yī)護人員的業(yè)務水平。
1.2.2深靜脈置管護理 對患者進行置管時,需保障操作的無菌性原則。首先選擇適宜的穿刺部位,觀察該處皮膚有無皮損、紅腫。一旦發(fā)現(xiàn),則需選擇另一處皮膚進行穿刺。在穿刺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滲血或滲液,則需立即更換一次性無菌紗布,并對該處進行局部加壓包扎[4]。若在護理期間發(fā)現(xiàn)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癥狀,并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感染后,則需考慮是否出現(xiàn)管道感染,同時抽取導管及導管對側血液,進行細菌培養(yǎng)。一旦確認,則立即拔出管道,并開始實施抗感染治療。
1.2.3無菌操作規(guī)定的建立 為了強化醫(yī)護人員無菌操作的理念,要求在消毒設施上方張貼示意圖。時刻提醒醫(yī)護人員遵循無菌操作的規(guī)定,包括在與患者接觸前及接觸后均需洗手,進入ICU時需穿好隔離服,嚴格控制無關人員的進入。對于所使用的醫(yī)療物品,一次性使用器械在使用結束后需集中的處理,嚴禁二次應用[5]。對于多次使用的器械,則需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回收、消毒等,以確保不影響二次應用。
1.2.4加強耐藥菌監(jiān)測 當患者進入病房后,醫(yī)護人員需立即采集標本,并對患者進行細菌培養(yǎng)。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多重耐藥菌感染,則需對患者進行單間隔離。準備相應的指示牌懸掛于患者的床頭,提醒其他醫(yī)護人員加以重視。同時在患者病歷上進行詳細記錄,列舉每個感染細菌的名稱[6]。
1.2.5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毒管理 使用后的醫(yī)療用品及器械,均以1000 mg/L的有效氯消毒液進行消毒。每日由專職人員為患者的ICU病房進行衛(wèi)生打掃,包括開窗通風,地面、桌面等各個部位消毒[7]。定期清洗患者的床單、病號服。每日對病房進行巡視,對衛(wèi)生情況進行檢查。
2 結果
對于納入的80例患者,我院對其耐藥菌感染情況、感染部位進行相應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感染者共有47例,所占比例為58.75%。從菌種感染情況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感染17例(21.25%)、鮑曼不動桿菌感染8例(10.00%)、大腸埃希氏菌感染8例(10.00%)、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5例(6.25%)、銅綠假單胞菌感染9例(11.25%)。從感染部位分析,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感染18例(22.50%)、泌尿系統(tǒng)感染15例(18.75%)、血液感染7例(8.75%)、傷口感染6例(7.50%)。
3 討論
進入綜合ICU病房治療的患者大多病情危急,住院時間長,機體抵抗力差,身體耐受性弱。如若在各項操作治療中不加以重視,易誘發(fā)院內感染,甚至多重耐藥菌感染。一旦發(fā)生,不僅患者將接受多種抗菌藥物治療,同時增加心理負擔,影響患者的身體康復,降低生存質量[8]。因此,臨床上十分重視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護理操作。而結合相應的臨床操作,分析其主要原因為可能與患者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多方面因素相關。
為了使得更多醫(yī)務人員了解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危害性,積極預防及控制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的發(fā)生。我院制定了一系列的護理方案,包括對MDROs感染患者及時采取隔離措施[9],加強醫(yī)護人員的觀念意識,加強無菌操作的管理,耐藥菌監(jiān)測等,均起到了一定的預防作用。且由最終調查結果可知,該47例感染患者均炎癥消除,未造成其他重大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綜合ICU病房的患者,需加強進行抗感染處理, 提高患者治療的安全性。而優(yōu)質的臨床護理是預防及控制感染的基本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健,孟軍,江淑芳,等.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9):1743-1744.
[2]李莉.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J].白求恩醫(yī)學雜志,2014,12(2):204-205.
[3]黃思會.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J].醫(yī)藥前沿,2016,6(21):288-289.
[4]李莉.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及院感干預[J].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4(6):11-12.
[5]李丹.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監(jiān)測分析與干預[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5(11):160-164.
[6]劉川.綜合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分析與護理干預[J].飲食保健,2016,3(1):41.
[7]姚源,曹素玉,祝波,等.2009-2011年某醫(yī)院ICU多重耐藥菌多重感染調查分析[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2,18(24):2892-2894.
[8]顧克菊,沈永紅.實施主動篩查防控重癥監(jiān)護病房多重耐藥菌傳播流行[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6,15(6):401-404.
[9]楊會香.綜合護理干預對控制ICU多重耐藥菌感染的影響[J].護理管理雜志,2014,14(4):271-272.
編輯/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