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亞君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咸寧 437000)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
譚亞君
(咸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北 咸寧 437000)
目的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應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性護理措施,觀察組患者實施循證護理措施,比較并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護理滿意度為97.50%,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為(38.48±3.54)分和(40.93±4.16)分,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50%,護理滿意度為67.50%,SAS評分和SDS評分分別為(43.58±4.96)分和(45.36±4.22)分,觀察組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將循證護理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有利于提升治療效果和患者護理滿意度。
循證護理;反流性食管炎;滿意度;臨床效果
反流性食管炎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多見于老年人,以胸痛、吞咽困難、反酸、惡心嘔吐等為主要臨床癥狀[1],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甚至可能引發(fā)食管出血、潰瘍等現(xiàn)象,導致患者無法正常進食,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雖然藥物治療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病情的進展,但由于該疾病與患者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2-3],因此必須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護理服務。本文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獲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6~76歲,平均(61.82±0.67)歲;病程為3~18個月,平均(10.35±1.69)個月。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5歲,平均(62.20±0.83)歲;病程為4~20個月,平均病程(10.48±1.73)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年齡結構、患病時間等一般資料經(jīng)過比較分析后,未發(fā)現(xiàn)存在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已了解實驗詳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性護理措施,如健康教育、服藥指導、環(huán)境護理等。
觀察組患者給予循證護理措施,主要方法如下。
(1)尋找循證支持:確定以改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其生活質量作為主要護理目標,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和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將“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護理”作為檢索關鍵詞,搜尋相關文獻,并進行實用性分析,獲得研究實證,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心理特點、年齡特點等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個性化護理方案。
(2)實施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嚴密地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經(jīng)常與其進行主動熱情的交流和溝通,采取音樂療法、深呼吸等方式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求,盡量滿足其各項心理需求,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感染患者,使其樹立起成功治愈的信心;②飲食護理:叮囑患者每餐的食量不宜過多,以六、七成飽為宜,堅持少吃多餐的原則,減少食物殘留;為患者安排科學合理的飲食計劃,盡量以清淡、低脂、易消化的軟性食物為主,食物的烹調方式盡量采取煮、燉、蒸,叮囑患者少吃油炸、高脂肪、辛辣、刺激性的食品,減少對于胰液泌素和食管黏膜的刺激;叮囑患者適當攝入蛋白質,食用牛肉、豆制品、奶制品、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嚴禁患者食用巧克力、濃茶、咖啡等降低食管括約肌張力的食物,嚴禁患者抽煙酗酒;③口腔護理:叮囑患者在早晚按時刷牙、餐后及時漱口,將口腔內的殘渣清理出去,并根據(jù)患者口腔的pH值和黏膜情況使用適宜的口腔護理液;④生活護理:在患者用餐后,指導其采取直立或半臥位進行休息,使軀干與下肢的角度大于90°,患者平臥時將床頭抬高20~25cm;勸告患者在進食后慢走或端坐半個小時,促進胃排空。
1.3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通過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黏膜已恢復正常狀態(tài);有效:患者的各項臨床癥狀得到明顯好轉,通過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食管黏膜仍有輕微出血和水腫癥狀;無效:患者各項臨床癥狀和食管黏膜均未出現(xiàn)好轉跡象,甚至逐漸加重。(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總有效率。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填寫自擬的護理滿意評價量表,使其對護理服務進行評價,量表中包括護理人員的工作態(tài)度、工作效率、技能水平及環(huán)境舒適度等多個內容。滿分為100分,評分達到90分及以上則為特別滿意,評分達到75~90分之間則為比較滿意,評分未達到75分則為不滿意。(特別滿意例數(shù)+比較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護理滿意度。
運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讓兩組患者對自身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評價[4],量表中一共包含20個項目,每項由輕到重以1~4分劃分為4個等級(其中包括部分反向評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總有效率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7.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的比較 [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的護理滿意度為67.5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
兩組護理后SAS評分和SDS評分與護理前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觀察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SAS評分和SDS評分分)
與同組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由于胃或十二指腸內的物質反流進入食管,對食管黏膜產(chǎn)生不良刺激所引起的炎癥反應。在老年人群體中的發(fā)病率較高[5]。由于該疾病容易反復發(fā)作,因此不僅要實施有效的治療措施緩解病情的發(fā)展,還要給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促使患者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從根本上改善其生活質量[6]。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對臨床護理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循證護理方式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7]。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在實施臨床護理的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從而確定護理重點,然后通過搜尋、查閱相關資料和文獻[8-10],進行實用性分析,對護理的主要目標和重點關注的對象進行探討和思考,最后為患者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個性化護理干預措施。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運用循證護理,通過心理護理,消除了患者內心的緊張和恐懼,感受到了悉心的照料;通過飲食護理、口腔護理以及生活護理等有效地調節(jié)了患者的行為和生活習慣,避免不利因素對治療效果的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將循證護理應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中,不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況,而且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1]李磊.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價值探析[J].世界中醫(yī)藥,2015,11(10):248
[2]程玉娥.整體護理在高齡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應用及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安徽醫(yī)藥,2014,18(2):389
[3]楊谷安.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心理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護理對策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3,1(1):180
[4]汪繼平,唐曉,張麗.護理干預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睡眠質量的影響[J].河北醫(yī)學,2016,22(3):509
[5]陳霞.反流性食管炎實施舒適護理的效果觀察[J].世界中醫(yī)藥,2015,2(2):882
[6]李秀芳,馬金春.循證護理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及臨床效果分析[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16,34(4):34
[7]張謹.消化性潰瘍老年患者循證護理的效果分析[J].中國急救醫(yī)學,2016,36(11):317
[8]魚富麗,吳苗,馬媛,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6,20(4):40
[9]劉清娥,張粉利.循證護理在老年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方法及臨床效果[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18):2184
[10]楊柳.循證護理在急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24):3518
R571
B
2095-4646(2017)05-0437-03
10.16751/j.cnki.2095-4646.2017.05.0437
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