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韋良
(北京市朝陽區(qū)第一少兒業(yè)余體校 北京 100123)
對我國優(yōu)秀棒球投手技術特點的分析
李韋良
(北京市朝陽區(qū)第一少兒業(yè)余體校 北京 100123)
隨著棒球運動進幾年在我國的不斷發(fā)展,有更多的人了解了棒球,并漸漸喜愛上了這項運動,本文通過對我國優(yōu)秀棒球投手,投球的物理原理、投手如何控制棒球、投球幾中基本類型、投球風格的闡述,著重從投手身體轉動的效果、身體圓運動、跨步動作、上半身的訓練、揮臂式投球動作等方面進一步分析投球的技術特點。目的一是為了與更多熱愛棒球的人士共同進行探討;二是要汲取我國優(yōu)秀投手投球技術精華,并且結合自身的特點,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投球方法,爭取對棒球投手的投球技術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棒球 投手 技術 特點
人才是一個運動項目保持長盛不衰的基礎。從2002年起我國也推出了棒球職業(yè)聯(lián)賽,通過近幾年聯(lián)賽的鍛煉,各隊也涌現(xiàn)出了不少優(yōu)秀投手,他們不僅成為隊伍中防守的核心,同時體現(xiàn)出了球隊實力,為球隊的取勝起到了關鍵作用。也置身于我國優(yōu)秀棒球投手的行列當中,對我國棒球運動的發(fā)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手球速快是基礎,準是核心,變是絕招,控球能力包含準和變,準要投點準,而且直線球投點和曲線球入點要有變化,棒球比賽中投手是為一能起進攻性作用的防守隊員。不但能以控球,配球抑制對方擊球,而且減輕我方的防守負擔,因此投手在一場比賽中起到勝負關鍵的60%~80%作用。所以本文以這些優(yōu)秀投手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投球技術特點進行分析討論。
對我國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河南、四川隊等一線棒球投手共進行調(diào)查研究(見表1)。
查閱相關文獻數(shù)20篇,提供理論依據(jù)。
走訪北京隊李兵等5名教練員,10名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健將)其中現(xiàn)役北京隊隊員五名,國家隊隊員五名就投手投球動作及投球握法進行分析討論。
對收集到的所有資料,進行科學的深入分析與探討,旨在尋找投手投球技術存在的不足,為投手提供今后訓練 比賽的實踐依據(jù)。
在現(xiàn)場通過比賽的實踐收集資料。
在比賽當中主要是投手和擊球員之間的對抗,可以說,51%是個人之間的對抗,49%才是集體對抗(依據(jù)北京棒球隊2005年聯(lián)賽技術統(tǒng)計)。棒球的每個攻守行為,也就是集體行動都首先從投手投球開始,首先從投手向擊球員投球,擊球員把投手投出來的球擊出去開始。投手投球時,他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幫助他;擊球員擊球時,他也是孤獨的,也沒人能幫助他。一投一擊之間是個人的對抗。擊球員把投來的球擊出之后,才有集體的攻守對抗。因此,先有個人之間的對抗,才有集體之間的對抗,個人對抗產(chǎn)生集體對抗,集體對抗是由于個人對抗而產(chǎn)生。在個人和集體對抗之中,投手投球又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投手把球投的很好,就能控制擊球員的擊球,就能全面控制對方的進攻。有沒有進攻,有怎樣的進攻,產(chǎn)生不產(chǎn)生集體對抗,產(chǎn)生怎樣的集體對抗,是由投手發(fā)動的。因此說,投手決定著全局的比賽,且在一場比賽中起70%~80%的作用這是經(jīng)過多年的觀察和研究才得出的結論。
投手站在離擊球區(qū)60英尺6英寸(18.4m)遠的土坡上,且站在高出地面10英寸(25cm)的橡膠投手板上,位于擊球區(qū)的上方。投手投出的球可能以每小時95英里(154km/h)的速度向擊球員奔來,或者是慢得多的變化球,看上去要在空中停滯,然后下降并俯沖,離開擊球員預計的方向。擊球員要在不到2.5s的時間里確定來的是哪種球——從球離開投球手到球穿過本壘板——選擇是用球棒擊球,還是讓蹲伏在擊球員后面的接球手用手套接住它?是不是好球?該不該揮擊?這些決定需要在不到一秒鐘的時間里做出,它們會對輸贏起決定作用。
表1 對我國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河南、四川隊等一線棒球投手共進行調(diào)查研究
投手是怎樣做的呢?人的胳膊如何能推動5盎司(140 g)的棒球,使其以比大多數(shù)汽車還快的速度移動60英尺6英寸(18.4m)的距離?他們?nèi)绾文軐⑶蛲度霊矣诒緣景迳系姆叫慰臻g,而且不但控制它將到達的位置,還控制它到達后的運動方式?
身體需要確切地知道怎樣能夠確保每次球都到達板上。一次次的練習會強化投手的腿和胳膊的肌肉,這是投球所需要的。要成為成功的投手,關鍵因素不僅是強壯的胳膊,還有強壯和健康的身體。像使用卷曲的鞭子一樣使用身體就能激發(fā)投球的速度。腿能夠產(chǎn)生投球的大部分力量。這是投球動作以腿開始的原因。腿部為棒球提供了最初50英里每小時的能量。如果您想知道是否正確,試著坐在地上投球。您將會吃驚地發(fā)現(xiàn)這樣投的球是多么慢。后背和肩提供了一小時中下20英里的能量。下一個15英里的能量是由胳膊和肘提供的。只有最后的十英里是真正由手和腕提供的。只有利用了從腳到手的每一處肌肉,投手才能象彈弓一樣以驚人的速度將球投出。
僅僅知道利用身體的全部還是不夠的;怎樣利用身體對成為成功的投手也極為重要。保持平衡,同時以協(xié)調(diào)的方式利用身體是投好球的唯一方法。依靠腿部、后背和肩的肌群的力量使球產(chǎn)生速度,這樣使投手能利用手指和腕的細微操縱來控制球離開手后的精確位置和旋轉方向。如果投手握球太松,就會失去對球的控制。如果握得太緊,則會失去力量和旋轉。像握雞蛋那樣輕輕地但牢固地握球能保持對球的控制和力量之間的平衡。胳膊的姿勢對確保投球達到最大速度來說也是重要的。在背后握球,手掌向上,肩部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拉緊力。手掌向下握球,由于抓住球的上部準備猛擲,球感覺輕一些,并且胳膊也舒適多了。懂得了球投出的速度取決于整個身體的完美協(xié)調(diào),有利于您關注于正確的努力方向。
其關鍵在于球上的縫合線。球由兩片皮革覆蓋,用紅棉線縫在一起,形成108道縫線。這些縫線(一起稱為縫合線)在球向板旋轉時接觸空氣,使球外側受到的壓力和力量不同,因而使球向不同方向運動。
圖1 兩線快球
圖2 四線快球
圖3 變速球
圖4 指叉球
圖5 曲線球
圖6 滑球
圖7 螺旋球
圖8 指節(jié)球
每個不同的投球都是以稍有不同的握球開始的。在向板投球時,腿、背和肩的動作基本是相同的。只有胳膊和手的動作有不同之處。腕部的投擲能使球走弧線、潛滑或直奔向好球區(qū)中心。實際上好的投手投球時胳膊的姿勢是相同的。大多數(shù)投手在投不同類型球時胳膊的動作略有不同,而這些不同經(jīng)常被擊球員看穿,并成為泄密的信號,使擊球員能更容易地擊球。
通過2005年全國棒球聯(lián)賽技術統(tǒng)計來看,現(xiàn)今我國投手投球基本上有四種類型:快球、變速球、變化球和指節(jié)球。每種球都有不同的優(yōu)點和弱點,有些投起來要比其它球更有難度。
快球依靠速度來制服擊球員。握球主要有兩種方式:兩線快球(如圖1)和四線快球(如圖2)。在我國投快球的佼佼者是北京隊投手徐錚,它的球直接投向本壘板,在向下脫手時可以在指間滾動——使在它飛向板的過程中直線回旋。快球的特點是球沒有太多動作,直接從脫手到板。這是最快的投球,它也對控制球的旋轉要求得最少。美國投手能使他們的球速每小時超過100英里(162km/h)。徐錚可以投到時速93英里(150km/h)快球是最容易學的投球,但它要求投手具備一定天生的能力,投球速度要每小時90英里(146km/h)以上。有兩種典型的握球方法,它們稱為兩線和四線(以主旋轉方向上縫合線的數(shù)量命名)。這兩種投球都是以拇指和其他兩根手指主要持球。釋放球時手指輕彈,使球能回旋。
徐錚在投四線球時,球在旋轉時四條縫合線抓住空氣,四條線產(chǎn)生的支持力使球在空中飄浮。
兩線球中,由于只有兩條線抓住空氣,球有下沉趨勢。
目前在投快球時我國投手大多數(shù)采用的是兩線快球的投球方式。
變速球(如圖3)的最終目的是蒙蔽擊球員。投球時與快球相同,但是速度要比快球每小時慢10~15英里(16~24km/h)。在我國現(xiàn)今優(yōu)秀投手中,北京隊李晨浩對變速球的控制是屈指可數(shù)的.他握球時將球更加靠近手掌,五個手指以相同的力度放于球上。他投出球的效果,是胳膊的動作與投快球相同,但是球會以慢得多的速度飄向板。它的目的是欺騙擊球員,使其相信投的是快球,然后在球未到達板就已經(jīng)揮擊了。變速球的高手能有效的利用它,使他們的快球看上去更快,使擊球員上當揮動球棒。
變化球有許多種。大多數(shù)投手能掌握2~3個。
(1)指叉球(如圖4)和分線快球的握球姿勢與快球相似,但不同的是球在前兩個手指滑動并使其不規(guī)則旋轉。手指分開大些放于縫合線上,象兩線快球一樣投球。這種球的特點是只比快球慢一點,但是根據(jù)球在指間的旋轉,它能向左、向右或向下移動。分線快球是稍慢一點的快球,投球時兩手指分開,但不象指叉球分得那樣大。因為手指彈球時不象快球那樣有效,這種球會稍慢一些,并能向左或向右移動,這與傳統(tǒng)的兩線球是不同的。
(2)曲線球(如圖5)是最有名的變化球。兩個手指沿著球外緣的縫合線握球,手腕在球上方下彈(朝著球外緣)。這種旋轉使球在向板運動時向下俯沖,這是因為旋轉較為側向,在球通過空氣時縫合線沒有產(chǎn)生支持力。曲線球要比快球每小時慢 10~20英里(16~32km/h)。
(3)滑球(如圖6)與曲線球相似,但投球時通常胳膊要比投曲線球伸的略大、略低些,抓球的縫合線要高一些。這樣球會側旋,使球在脫離投手后突變,朝著板相反的方向移動(對于右手投球的投手看到的是從右向左的方向)。
(4)螺旋球(如圖7)是最難投的變化球,因為它與胳膊在投球時的自然運動相反。投這種球,兩個手指沿著球內(nèi)緣的縫合線握球,發(fā)球時手腕下彈并在球內(nèi)部。這種旋轉會使螺旋球從投手移開(對于用右手的投手,球從右邊移到更右邊)。這種投球方式給投手的肘部帶來疲勞,要持續(xù)的投是極其困難的。
指節(jié)球(如圖8)是一鐘很難掌握的一種投法,在我國只有廣東隊的一號投手賴國軍,是全國唯一一位成功的指節(jié)球投手,即指尖伸入球內(nèi),使關節(jié)能緊緊抓住球。當球脫手時,抽出手指,努力將球推向本壘板,不帶任何旋轉。這種投球依靠自然氣流的力量,在球沒有旋轉向本壘板飄去時,推動球的縫合線運動。這實際上可以使球在方向和運動上作任何變化。賴國軍投的指節(jié)球是相當慢的,但是非常有效的,因為它缺乏預知性。擊球員要擊中它非常困難,筆者曾經(jīng)試過這種投法,但它也是極難操縱的。
談到我國投手投球的風格,基本上分為兩種:一種是模仿日本人投球的動作稱為日式投球;另一種是像美國人的投球動作,稱為美式。我國近幾年涌現(xiàn)出不少優(yōu)秀投手,投球的顯著技術特點,例如,王楠、徐錚、周靜、陳昆、張力、趙博等都是采用美式投球方法。通過筆者在國內(nèi)走訪的優(yōu)秀運動員及知名教練了解到的一些相關資料,同時今年筆者還利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跟著美國教練(Jason,曾經(jīng)是美國職業(yè)棒球大聯(lián)盟紅襪隊的球員)學習美式投球,與曾經(jīng)在日本學習到的日式投球技術做比較,使筆者更加了解到我國這些采用美式投球法的隊員的技術特點。
(1)根據(jù)Jason的說法,現(xiàn)在美國球員不再強調(diào)投球瞬間重心的前移,但非常注重身體的轉動的效果。因此他們第一,跨步比較??;第二,盡量不彎曲軸足的膝蓋;第三,在出手的瞬間讓身體盡量下壓,以軀體的轉動來取代重心的前移。他們相信這樣投球不但威力飽滿,也可以增加高度上的落差,讓球看起來是從高處摔下去的,這是第一個差異。
(2)第二個差異事實上是延續(xù)第一個差異,因為他們比較不重視重心的位移,取而代之的是加大身體圓運動的半徑,使得圓運動中的切線速度增加,所以整個投球動作的后半段收尾的動作必須強調(diào)盡量下壓,其實日式的投球也有強調(diào)這樣的動作,只不過美式投球當中,他們不但強調(diào)這一點,同時也以此點為力量的主要來源。
因此,跨步小一點對他們來說比較有利,大家可以做一個實驗,分別以90公分和140公分的跨步站立,然后把身體下壓,會發(fā)現(xiàn)跨步90公分會比跨步140公分容易將身體迅速下壓。
也因為如此,美國球員比較重視上半身的訓練,因為這樣的投球方式,上半身不夠強壯是很難發(fā)揮威力的!然而在日本,大部分投手都擁有非常壯觀的下半身,但是上半身肌肉卻不見得發(fā)達;重視上半身的鍛煉,并力求身體各部能夠得到均衡的訓練,這是很符合運動科學的做法。
所以,美式投球跨步時必須稍微用力往地上踩,而不是往前跨出,用力方向不同,是因為下踩可增加旋轉時的向心力,使身體的旋轉更快,這時候切線速度(揮臂動作)也會快,他們以這樣的方式來使用下半身的力量。我與國內(nèi)的運動員及教練的走訪中這個觀點也得到了認同。
(3)美國球員現(xiàn)在“揮臂式”投球都省略了把手套舉過頭的動作,并且在看暗號時兩腳平行站立,要投球的時候,自由腳直接往旁邊稍微退一步,并且盡量避免往后踏,然后就開始抬腿了,在日本打球的中國籍球員呂建剛就是采用這樣的動作。
他這樣做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減少后踏可讓在舉腿時旋轉少一點,以簡化投球動作,進而使投球的準備動作更容易、更穩(wěn)固。不過,日本投手習慣大步踏退的姿勢,似乎并沒有真的帶來顯著的不良影響,所以這一點在此提出來僅供大家參考,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但是,這樣的步伐有另外一種優(yōu)點不得不提一下,就是不會因為自由腳往后踏,讓整個身體有往后仰、甚至往后倒的機會,讓身體的重心可以保持好,這是很值得我們參考的一點。
壘上無人的時候,投手大可以慢慢做好每一個動作來投球,不必受到跑壘員給的壓力,把球投好,就可以減少有人在壘上的機會,上Jason的投球課時,他也一再強調(diào),只要自己感到舒適、可以把球投好,這樣的投球動作就是好的,他只是按照要求,把他所認為最典型的美式投球方傳授一番,并沒有覺得哪一種方法絕對比較好。
(4)此外,他認為投手跨步時,腳一著地的時候就應該馬上把球投出去,這好像和我們原來所學的不太相同,我們之前好像沒有提到什么時候該開始投球,強調(diào)的是讓自己站穩(wěn)才投球,不過自由腳一著地就投球基本上的好處就是可以保持一個很好的流暢性,讓自己的投球動作不會中斷,如果可以做得出來,這對投球會很有幫助。
不過,一跨步就投球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來的,有些老美也不這樣做!
有一項觀念和日本棒球界大不相同:美國棒球員或教練認為投手在投球的時候,每當自由腳舉起,軸腳不可以彎曲,以保持投手站在投手丘上對打者的高度優(yōu)勢,他們甚至認為這是站在投手丘上的最主要目的,這和日本人的投球觀念顯然不同!
日本球界普遍認為,軸腳的彎曲利于保持身體的平衡與柔軟,一開始相信,因為動作看起來有些丑,但后來親身體驗之后,覺得有時候雖然美國人動作丑(以我們的眼光來看),但是比較自然,適應他們的動作并沒有花費很長的時間。
(1)現(xiàn)在我國棒球運動開展形勢良好,各種賽事都涌現(xiàn)出許多技術水平很高的投手。隨著訓練水平的不斷加強,投球技術水平的不斷完善,我們看到中國棒球投手的水平正在和歐美日韓等強隊的差距逐漸減小,并且有趕超的趨勢。
(2)隨著棒球運動近幾年在我國的開展,棒球水平在我國不斷的提升,現(xiàn)在優(yōu)秀運動員的投球風格及各隊教練的指教方式都偏向于美式的投球風格了。
(3)我國投手采用美式投球方法,在自身力量上還仍有一定的差距,這直接影響到投出球的速度,不能更好的扼制擊球員的發(fā)揮。
(1)國家還應該加大對棒球運動的投入,在全國繼續(xù)普及基層棒球運動,尤其是在中小學及高校,建議開展校園棒球比賽,為我國培養(yǎng)出更多的優(yōu)秀投手,為我國儲備更多的人才。
(2)目前,針對我國優(yōu)秀投手風格多數(shù)偏向美式投球這一特點,建議應該也相對吸取日韓投手技術特點的長處,“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創(chuàng)新投球方式,總結出更適合中國投手風格的投球技術特點。
(3)針對我國投手自身力量欠缺這一不足,建議各專業(yè)隊加強投手全方面力量及專項力量訓練,例如:持加重球進行投球訓練以有效的增強投手肩臂力量的提高;通過器械訓練達到增強投手背部肌肉群力量的目的等等。
[1]王祥茂。現(xiàn)代棒球[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北京棒球隊中國棒球聯(lián)賽技術統(tǒng)計[Z].
[3]球隊技術統(tǒng)計[EB/OL].中國棒球聯(lián)賽官方網(wǎng)站.
[4]吳祥木.強力棒球論[M].臺灣省體雜社,2002.
[5]國家體育總局小球管理中心.全國棒球聯(lián)賽成績冊[Z].
G848.1
A
2095-2813(2017)09(b)-0197-04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