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撰稿 劉葳漪
謝謝你!海頓爸爸
■本刊特約撰稿 劉葳漪
海頓作品所展示的是最為典型的“古典模式”——平衡、客觀,
韻律中保有純粹的美感,這正是古典主義的精神內(nèi)涵。
今天我們能沉浸在美妙的古典音樂中,真的要感謝200多年前的海頓。
1809年5月,維也納被隆隆炮聲包圍,拿破侖的軍隊正以勢不可擋的速度征服這座音樂之都。
77歲的海頓臥病在床,靜靜地,等待著死神降臨。這時,一名法國士兵奉拿破侖之命來到海頓家里,謙卑地說:“尊敬的閣下,我將在這里為您站崗,以免您受到不必要的打擾?!?/p>
這個例子說明了海頓在當(dāng)時的社會地位與影響力。這位長得比較抱歉、無法代表顏值正義的老人,生性幽默、才華橫溢。作為古典主義鼎盛時期最有影響力的音樂家,他被冠以“交響樂之父”和“弦樂四重奏之父”。
由于海頓對其他音樂家的無私幫助和鼓勵,使得他們心存感激。很快,他贏得了“海頓爸爸”的稱號。在他的后半生,他在音樂界一直被這樣尊重。
海頓作品所展示的是最為典型的“古典模式”——平衡、客觀,韻律中保有純粹的美感,這正是古典主義的精神內(nèi)涵。他深深地影響了貝多芬和莫扎特,在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海頓的影子。1790年,莫扎特首次見到海頓,這之后他們交往漸深,莫扎特將自己最好的六首弦樂四重奏獻給了海頓。
今年是貝多芬逝世190年。在今年的北京國際音樂節(jié)上,愛沙尼亞指揮大師帕沃·雅爾維執(zhí)棒德意志不來梅室內(nèi)愛樂樂團在北京上演了四場音樂會,囊括了貝多芬從維也納時期、創(chuàng)作成熟時期到創(chuàng)作晚期的經(jīng)典作品。德意志不來梅室內(nèi)愛樂樂團是世界頂尖樂團之一,帕沃·雅爾維更曾被授予“年度藝術(shù)家”和“年度指揮家”。10月22日、10月23日、10月25日和10月26日,他們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的演出,是古典音樂愛好者的盛宴。
了解古典音樂,個人推薦兩本書。一本是音樂學(xué)博士、上海音樂學(xué)院音樂教育系系主任余丹紅2003年出版的《音樂之門》,從樂器、樂隊講到音樂本身,讀來并不艱深,全都是基礎(chǔ)知識。
另一本是要格外推薦的,上海音樂學(xué)院音樂學(xué)系教授孫國忠的著作《向交響樂傳統(tǒng)致敬》。這本文集中,一半以上的文章都屬于樂評,盡管樂評不是音樂學(xué)論文,但作者的文章依然具有學(xué)術(shù)底蘊。這本書中的樂評既不是報道演出過程或傳播幕后花絮的“新聞稿”,也不是陶醉于個人抒情的“聽樂漫談”,而是有音樂史蘊意的論說、有品位的賞析。孫國忠還有自己獨特的學(xué)術(shù)背景,藝術(shù)感覺與評論指向也更敏銳獨到。
今天我們能沉浸在美妙的古典音樂中,真的要感謝200多年前的海頓。
想當(dāng)年,莫扎特對海頓說:“爸爸(莫扎特一直這么稱呼他),你對外面的世界沒什么概念,而且你幾乎不會說外語?!薄班蓿 焙nD回答,“我的語言全世界都能聽懂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