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良憶
印度尼西亞菜
◎ 韓良憶
荷蘭菜滋味偏平淡,印度尼西亞菜則熱辣噴香,讓荷蘭人一食驚艷,再吃著迷甚至上癮。這些荷蘭人返回歐洲時(shí)遂帶了多滋多味的殖民地佳肴,促使更多荷蘭人愛上這異國風(fēng)味。
有不少印度尼西亞菜如今已深入荷蘭人的日常生活,成為荷蘭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比方說“沙嗲”烤肉串(Saté),在荷蘭大城小鎮(zhèn)的咖啡館和小吃店的菜單上都看得到這款小食的蹤影。不過荷蘭人吃“沙嗲”時(shí),完全是“印菜荷吃”,不配米飯,改配炸薯?xiàng)l,香料和花生醬也淋得特別多,有時(shí)甚至多到我簡直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吃烤肉還是吃醬料。
除了上面的食物,荷蘭人普遍愛吃的印度尼西亞食物還有Babao、Pansit、Loempia和Mie(發(fā)音如“咪”)等。這些食物的名字如今已成為荷蘭語詞匯,而細(xì)聽其發(fā)音,不就是福建話中的“肉包”“扁食”“潤餅”和“面”嗎?想當(dāng)年,閩南和潮州一帶的華人移居印度尼西亞,將這些中國食物帶到異地,它們在“土著化”后,又隨著印度尼西亞人來到荷蘭,成為在荷蘭超市就能買得到的“印度尼西亞點(diǎn)心”了。
(摘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