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俊成
抓關鍵環(huán)節(jié)強制度反腐
◎文/張俊成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聚焦全面從嚴治黨重大主題,提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標志著“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總體框架日臻完善,從思想上組織上制度上作風上全面構建治黨從嚴的制度籠子,成為運動式、治標式反腐向制度式、治本式反腐轉變的重要標志。
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筑牢從嚴治黨思想根基。嚴肅黨的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1980年制定的《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于當時恢復和健全黨內民主、維護黨的集中統(tǒng)一、嚴肅黨的紀律、促進黨的團結,實現(xiàn)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撥亂反正,實現(xiàn)全黨工作中心的轉移,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形勢任務和黨內情況的變化,黨的建設既積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經驗,又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一些官員的腐敗軌跡、過程令人震驚,黨內存在的腐敗現(xiàn)象與黨內政治生活不正常有直接關系。這次重新制定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出臺了一系列十分嚴厲的舉措。這是對以往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實施的系統(tǒng)性總結,突出了密切聯(lián)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黨內民主等內容,強化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有利于解決黨內政治生活中的庸俗化、隨意化、搞“小圈子”等問題,堅持運用好這個銳利武器,開展積極健康的思想斗爭,為全面從嚴治黨筑牢根基。
從加強黨內監(jiān)督做起,構建制度反腐機制體制。全會重新修訂的黨內監(jiān)督條例,打造制度反腐籠子體系。黨正面臨著執(zhí)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和外部環(huán)境的考驗,存在著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為此必須把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放在突出地位。從個人腐敗發(fā)展到制度性腐敗、再發(fā)展到社會性腐敗的過程來看,必須打造不能腐的制度籠子,強化對權力的監(jiān)督約束?;诖耍珪鞔_指出,必須加強對領導干部的監(jiān)督,要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必擔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和制度防線,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黨的各級組織和領導干部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絕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這些重要舉措彌補了權力監(jiān)督制度短板,為制度性反腐構建了堅實的基礎。
從黨員領導干部嚴起,樹立領導干部規(guī)矩意識。黨的十八大以后,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不管腐敗涉及什么人,不管權力有多大、地位有多高,都一查到底,決不姑息,強調反腐沒有“鐵帽子王”,反腐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等,目前已經有170多名省部級以上高級官員和將軍落馬?!瓣P鍵少數(shù)”之所以有這樣高的腐敗率,本質上是因為監(jiān)督缺失所致。六中全會強調要解決“關鍵少數(shù)”的問題,是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的實踐給人們巨大警示的經驗總結。六中全會要求領導干部要以身作則,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把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作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點和關鍵,讓領導干部樹立起規(guī)矩意識,時刻保持警惕,劃出紀律紅線,只有管好自己、家屬親友身邊人,才能抓好班子、帶好隊伍。
從健全完善制度抓起,防止制度籠子成為擺設。只有制度籠子真正關嚴關牢,才能發(fā)揮威力,產生長期效應。全會制定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監(jiān)督條例是管總的,還需結合實際制定出更加具體、可操作的舉措。如準則強調黨員要忠誠老實,不能對黨組織說假話,領導干部也不能用任何手段方式逼迫下級說假話。再比如,誠實報告有關個人、家庭的重要事項,還要在一定范圍內公示,接受黨員群眾監(jiān)督。因此,按照新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如何解決黨員干部存在的種種特權,規(guī)范從政行為,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只有健全完善制度,堅決貫徹執(zhí)行制度,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才能真正獲得群眾的支持和認可,提升執(zhí)政黨的競爭力和公信力。
(作者系阜新市清河門區(qū)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