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爽
淺談吉州永和窯褐色彩繪瓷
——以赭彩菱形瓷枕為例
陶 爽
吉州永和窯始于晚唐,興于北宋,盛于南宋,終于元末。吉州窯最有特色的兩種手法:一是,黑釉裝飾;二是,褐色彩繪。褐色彩繪瓷流行于宋代和元代,而以南宋成就最高。在胎上以褐色彩直接繪畫,褐色彩畫在潔白的化妝土上,然后經(jīng)過罩釉高溫燒成,是吉州永和窯具有特色的品種。器物的品種有:罐、瓶、枕、花盆、粉盒和玩具等。吉州永和窯的產(chǎn)量很大,存世的品種較多,表現(xiàn)的手法豐富,且風格迥異。
紋樣繁雜 種類豐富 創(chuàng)新
吉州窯,又稱永和窯。現(xiàn)處江西省吉安縣的一座小鎮(zhèn),位于吉安市區(qū)以南約10公里,瀕臨贛江。贛江在古代是一條溝通中國南北的重要渠道,在贛江附近的青原山不僅是一座佛教圣地,香火旺盛,千年不衰,而且是重要的瓷土產(chǎn)地。這些獨特的自然優(yōu)勢與深厚的文化沉淀使得吉州永和窯的陶瓷文化得以不斷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民物繁蔗,舟車輻輳”的繁榮景象。吉州窯陶瓷在中國宋元時期是屬于重要的商品,它為促進中國和世界各國的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十分重大貢獻。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館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窯的名貴產(chǎn)品。1975年,在東京博物館舉辦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吉州窯的兔毫斑、鷓鴣和玳瑁斑成為傳世珍品,日本國珍藏的剪紙貼花盞被譽為國寶。韓國中央博物館陳列的42件吉州窯瓷器被視為稀世珍品。英國博物館所藏的吉州窯產(chǎn)鳳首白瓷瓶堪稱瓷中尤物,木葉天目盞則被列為國寶。
吉州窯赭彩菱形瓷枕,枕形呈長方束腰,兩端寬大,中間收束。褐色彩繪寬邊角隅,枕面兩側各畫一束蘭花,另外四面繪有菱形幾何紋樣,枕面兩側勾畫花卉。菱形幾何紋與蘭花紋樣各具魅力,圖案美觀,畫工精細。蘭花淡雅,草葉幽香,菱形幾何紋樣大方美觀,十分適合瓷枕本身的用途,使枕者甜美入夢。
赭彩菱形瓷枕的紋樣設計疏密有序,在節(jié)奏感的把握上十分得當,細密的幾何回紋與舒展的蘭花圖案相得益彰。
褐色彩繪瓷的紋樣包括魚蟲禽獸、珍花異草、符號圖案、幾何紋樣和人物等,也有詩句作為裝飾。吉州窯赭彩菱形瓷枕采用幾何紋樣與珍花異草相結合的表現(xiàn)形式,布局新穎別致。
枕面上大量的菱形幾何紋樣是吉州永和窯幾何紋樣的一種,還包括:盤旋多變的卷草、起伏波動的海濤、回折返轉的回紋、單一規(guī)整的弦紋、拼排有序的錦紋、疊合整齊的芭蕉葉,這些紛繁卻有規(guī)律的線條體現(xiàn)了古代人類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這是人類的智慧結晶,在現(xiàn)代的設計中這些精美的幾何紋樣也常常被借鑒使用。
褐色彩繪紋樣對花卉的使用十分豐富,各類植物在器物上的使用渲染了人們對崇高品質的褒獎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春天盛開的梨花、燦爛山野的映山紅、寒冬時節(jié)孤傲的臘梅、富貴的牡丹、蒼翠的竹枝等。吉州窯赭彩菱形瓷枕兩邊繪有蘭花紋樣,蘭花清香高潔,自古以來就有大量的詩句贊美蘭花,比如“唯有蘭花香正好,一時名貴五羊城”“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等。在瓷枕的兩邊繪上栩栩如生的蘭花,使枕者仿佛枕在蘭花之上,香甜如夢。
褐色彩繪瓷運用紋飾的褐彩差異創(chuàng)造出觀感截然不同的兩種彩樣。第一種是白底褐繪圖案,在白色的胎上直接以褐彩繪畫,產(chǎn)生出騰空出世的明顯效果,它有著精細工整的描繪,也有灑脫不羈的寫意,還有不同線條的排布。吉州窯赭彩菱形瓷枕就屬于白底褐繪的形式。 第二種是褐地百花圖案,先在胎上勾勒出紋樣的輪廓,輪廓外用褐色彩填涂,留下白色的紋樣,更加立體的凸現(xiàn)出表現(xiàn)對象的重要特征,很多都為精品,相對白底褐繪留存較少。
褐色彩繪瓷的圖案分布分為全面裝飾、底紋裝飾和層次裝飾三類。一,全面裝飾的紋飾比較細密。器物的全身繪滿紋樣,顯得繁復顯眼,像波濤紋、卷草紋、回型紋、錦紋和波線紋經(jīng)常會被使用。二,滿鋪底紋,開光突出。器物表面以某種紋飾為底紋,其中開光,在其內(nèi)部填主紋、海濤紋、蔓草紋和錦紋。三,層次豐富,手法絢麗多彩。這種手法多用于立體感較強的罐、瓶和爐等,使器物更加富有特色。圖案的布局以圈帶為層次,從上至下多層排布,器物腹部主紋,頸、肩和脛部則多用弦紋、回紋和蓮瓣紋為輔。
吉州永和窯崛起于窯火旺盛、瓷業(yè)大興的宋代,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更有著深厚的人文底蘊,具有無拘無束的、博采眾長的開放意識,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分析總結,繼承了歷代的傳統(tǒng)裝飾手法,借鑒不同地方的先進制瓷工藝,是自己的瓷器別具風格,創(chuàng)造出文明中外的瓷器新品種。正是這種創(chuàng)新意識,使吉州永和窯的瓷器成為中國瓷的重要品類。吉州永和窯是中國陶瓷業(yè)一個重要的里程碑,為推動中國古代瓷業(yè)生產(chǎn),積累制作技藝作出了巨大成就。
[1]裴光輝.吉州窯瓷[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4.
[2]王寧.吉州永和窯作品集[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5.
[3]北京藝術博物館.中國古瓷窯大系:中國吉州窯[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
南京藝術學院)
陶爽,女,漢族,江蘇人,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裝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