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艷青
芻議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之矛盾與對策
施艷青
學生大數據是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科學化管理、推進高校學生工作服務水平的重要資源,但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面臨著觀念沖突、技術沖突、倫理沖突、利益沖突等諸多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便成為了推進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的關鍵所在。
高校 學生工作 大數據
隨著互聯網的崛起,大數據儼然成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至關重要的另外一種資源,其應用價值堪比“新石油”。高校,集中著海量數據,如何去開發(fā)好這股“新石油”是當今學術界、教育界共同探討的話題。“以互聯網發(fā)展為戰(zhàn)略思維,以大數據所提供的資源為戰(zhàn)術思維”成為了各大高校共同的發(fā)展思維。
新形勢下,高校學工部門力圖依托大數據的采集、梳理和應用,進一步推進高校學生工作的科學化管理,進一步推進針對學生個體的“個性化服務”,強化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與“服務”兩大職能。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開發(fā)與應用雖百花齊放,但矛盾依然突出。
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大數據”巨大的應用價值雖然已經成為了高校管理者、學生工作者的共識,但這并不意味著推動“大數據”工作能被全員或者是大部分人所接受。需求分析、數據采集、流程梳理及數據分析與應用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且建設周期較長、應用成果難以一蹴而就。具有前沿眼光的“改革者”仍然只占據了少數,大部分人仍然是傳統(tǒng)工作方式的支持者,尤其在經驗主義盛行的學生工作領域,這一矛盾更加突出。
“原始的大數據呈現出一片混亂的狀態(tài),從事數據工作的人普遍認為80%的精力都用在了數據清理上。”[1],每個步驟都需要極大的人、財、物的投入,在技術條件不成熟的條件下尤其如此。高校學生工作以輔導員、行政人員為主,缺乏相應的大數據思維與技術,相反,若把大數據建設進行外包,則可能會面臨大數據建設脫離學工實際的風險。
基于互聯網的學生數據的采集在學生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例如中國人民大學副研究員陳璞在《人民日報》撰文寫到通過采集和比對學生進出寢室、夜間用電的時間等數據,可以將最適合的人安排在同一個宿舍。[2]這一數據的利用可以妥善地解決令眾多輔導員頭疼的因作息不一致而引發(fā)的宿舍矛盾,但同時也意味著學生“隱私”的曝光;同樣,通過對網絡交友圈、沖浪偏好、購物喜好、運動習慣、校園卡消費等數據的采集和分析都能促進學生工作的科學管理,但前提是必須犧牲學生個人的“部分隱私”。面對如此龐大而又隱私的數據,法律和道德是否已經作好準備?維權意識愈發(fā)強烈的青年學生是否能接受?
四個矛盾貫穿了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的全過程,尤其在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需求分析與數據采集階段,矛盾尤為突出。但妥善解決矛盾,讓“大數據”成為高校學生工作的有效載體與先進手段,仍有可為:
(1)統(tǒng)一思想,明確需求,讓“數據主義”與“經驗主義”和諧發(fā)展?;ヂ摼W時代的“大數據”思維不應該是學校領導、學工部門的前瞻性思維,而應該是每個基層教學單位、每位一線學生工作者的共性思維,也只有當“大數據”思維成為了共性思維,才能進一步明確“大數據”的需求。所以,在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中,一方面要重視技術支持,同樣也需要更新高校學工人員“大數據”觀念。
(2)確定目標,分步推進,讓“眼前困難”與“長遠利益”相互協(xié)調?!按髷祿敝疄椤按蟆?,是因為其具有體量大、價值分布密度低的特性,以致于“大數據”建設千頭萬緒。因此,在明確需求的基礎上確定建設目標,制定詳細而周全的建設計劃,把穩(wěn)步、有序地推進高校學生工作“大數據”建設與高校學生工作的管理緊密、有效地結合顯得尤為重要。
(3)完善立法,強化道德,營造綠色、有序、溫暖的“大數據”建設環(huán)境。“大數據”建設是本著便捷工作和服務學生為出發(fā)點的,是一項提升高校學生工作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的暖心工程,所以,“大數據”建設既要重視數據的采集與應用,又要注重學生隱私的保護,這些都離不開良好的法律環(huán)境和參與者的道德約束。例如,南京某高校的“暖心飯卡”就為高校學生“大數據”應用于助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4)制定標準,資源整合,“政府”、“企業(yè)”、“高校”發(fā)揮聯動效應。政府、企業(yè)、高校在教育“大數據”建設中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利用各自的優(yōu)勢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只有政府制定行業(yè)標準,結合高校需求,充分發(fā)揮相關企業(yè)在數據開發(fā)與應用中的技術優(yōu)勢,才能解決“大數據”的整合難題。
[1]鄔賀銓.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求是,2013(04).
[2]陳璞.大數據推動高等教育變革[N].人民日報,2015-9-10.
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輔導員工作研究會專項課題“大數據時代高校學生工作中的‘矛盾’博弈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6FYHLX092)。
施艷青(1985-),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