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尚文進 張 惠
推進校園足球需要厘清的幾個問題
文/尚文進 張 惠
推進校園足球健康發(fā)展,六個方面的問題需要厘清: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規(guī)范而非任性;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全員普及而非單一競技;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長期規(guī)劃而非短時期許;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張揚個性而非打造共性;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正向增量而非反向減量;推進校園足球運動需求真務實而非盲目蠻干。
校園足球;推進;健康發(fā)展
校園足球新政作為一項國家戰(zhàn)略引起高層領導的重視,其本質是打造校園足球的升級版,不但能促進廣大青少年身體素質的全面發(fā)展,而且還能夯實國家足球事業(yè)人才基礎,因此推進校園足球運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足球作為一項運動進入校園,我們應該將其作為一個教材(內容)來看待,而不能視其為娛樂項目,更不能簡單的認為只要孩子在體育課或是大課間、體育活動課上“踢一踢”就是足球進入了校園。當下較多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一些學校將足球運動呈現(xiàn)在大課間活動之中,以足球操的形式來展示,這本來無可厚非,但有些動作還是值得商榷與推敲的。筆者曾在一所學??吹阶闱虿僦杏袀€動作是正腳背踢球(原地徒手練習),學生的動作過于夸張,整個動作都變了形(特別是下肢動作)。長此以往,學生不但掌握不了這個動作,還極有可能傷害到學生的身體。畢竟足球是一項運動,每個動作都有其動作技術結構,有其規(guī)范性,既要符合其動作技術要素,又要符合人體解剖學的特征,這樣才是科學的學練動作。其次,我們還要系統(tǒng)安排足球這項教材,體現(xiàn)一定的層次性與遞進關系,而不是隨意、無序的安排教學內容。過于任性,甚至將足球運動當成一種休閑娛樂顯然是不可取的,即便是帶有娛樂的成分,我們也要把握好這個度,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
足球進入校園是以普及足球運動為首要目的,讓更多的孩子從事足球運動,以此來提高足球運動人口的比例。但足球進校園一般成立足球隊,利用業(yè)余時間進行訓練,并參加一系列的足球比賽。組建足球隊訓練,讓有足球天賦或特長的孩子在足球運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本來是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是此舉往往被一些人看作是足球進校園的標志性動作或行為,顯然有失偏頗。因此,足球進校園應該是舉校參與,普及足球運動是終極目標,搞競賽只能作為推進足球進校園的一種手段,或是一個杠杠,以此潛移默化的讓學生逐步形成運動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最終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成孩子和諧、健康的發(fā)展。
足球進入校園是一種長遠的謀劃,也是一種人氣聚集,體現(xiàn)的是一種運動被接納與認可,這為其后續(xù)的推動打下基礎,我們只能有序的推進,這種推進需要一定的時間,是三年或者是五年乃至更長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引領下,足球運動的人氣會越來越旺,最終才能讓足球運動真正走進我們的校園。但目前來說,這僅僅是一種藍圖,我們不能期許短時間內立竿見影,讓足球運動猶如一股洪流,舉國沸騰。即便真的變成這樣,足球運動進校園也只能是海市蜃樓、曇花一現(xiàn),終究不會健康發(fā)展。因此,足球運動進入校園目前來說就是務實有序地開展好相關的活動,讓足球運動猶如一壇老酒,在神舟大地上散發(fā)出其內在的魅力,逐步滲透于祖國各地孩子的心中,最終形成信仰,從而愛上足球,成為其生活、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足球進入校園是學校教育的一個有益補充,而學習的主體就是學生。周所周知,男女生在性格特點、運動技能儲備、身體素質、興趣愛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女生多數喜愛操舞的韻律性活動,男生多數喜愛球類的對抗性項目,只有極少部分女生喜愛足球。我們應該重視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做好正確引導,在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盡力滿足不同興趣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我們在推進校園足球運動時不要一刀切、齊步走,有興趣的,給他們提供學習的空間與時間;實在沒有興趣的,也不一定要強其所難,可以在足球之外讓他們去選擇,去張揚他們的個性?,F(xiàn)在的孩子可塑性極大,在信息高速時代,他們有能力把控與主宰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只要在規(guī)范的框架下,可任其成長。因此,我們在推進足球進校園的宏觀策略下,不是共性發(fā)展,而是突出個性。
足球進校園是對學校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是為了進一步充實孩子們體育學習的內容,不能因為足球進校園而減少原有的教學內容,足球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其他體育項目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為了有效的緩解這個矛盾,我們可以有計劃的安排足球教學內容,讓其有機地穿插于日常的教學之中,使其變得系統(tǒng)、有序,實現(xiàn)足球教學與其他項目同步發(fā)展。倘若因為足球進入校園而導致其他教學內容或課時減少,這就是曲解,更是對足球進校園這一國策的褻瀆。某省為了推進校園足球運動,將正常開展的籃球聯(lián)賽停辦,其實足球進校園不應當減少教學內容或課時,而應該是校園體育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增量。我們舉全國之力來務實推進校園足球運動,絕不能、也不應該排斥其他體育項目的常態(tài)開展。
習總書記倡導的中國足球“三大夢想”激勵的國人熱血沸騰,但實現(xiàn)這些夢想我們必須要考慮到當下的國情,比如場地器材的匱乏、師資力量的缺失、經濟水平的不均衡、校園足球文化氛圍的淡薄、社會足球背景的蒼白等等,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在一定程度上都著實讓人望洋興嘆。因此,我們只能依據當下的實際情況,用我們的智慧來運作足球進校園這一壯舉。除了要通過多渠道增加足球運動的人口、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我們的足球師資力量以外,同時還要大力宣傳校園足球運動,讓其深入大眾人心,得到社會、學校、家長的支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還要走出國門,向那些已經成功或正在走向成功的國家與地區(qū)學習,比如德國、巴西、日本等,借鑒他們的一些先進做法與經驗,實現(xiàn)洋為中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實干加巧干,最終才能讓校園足球運動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開花結果。因此,我們不能搞浮夸風,更不能脫離實際,盲目蠻干只能事倍功半。
誠然,推進校園足球運動是一項復雜的系列工程,更是振興中華足球運動強有力的支撐,它的和諧構建需要國家行政推動,更需要我們一線體育教師精準的定位與認知,因為我們體育教師才是執(zhí)行該政策的主體大軍,唯有這樣它才能健康有序發(fā)展!
G633.96
A
1005-2410(2017)11-0042-02
(江蘇省如東縣教師發(fā)展中心 226400)
(江蘇省如東縣實驗中學 2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