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威
吳威(1993-),男,河南濟源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體育經濟與管理。
西南財經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4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Sichuan, China.
“健康中國”視角下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
吳 威
學校體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國民體育的基礎,《H健康中國2030”030中國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明確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學校體育的現(xiàn)狀,總結出一系列的問題,并針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學校體育改革提出建議:以力度。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學校體育的現(xiàn)狀,總結出一系列的問題,并針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學校體育改革提出建議:以“激發(fā)興趣”為核心思想,以增強體魄、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為目標,小學自主選擇運動項目,中學以技術為主,并設立體育項目興趣協(xié)會,大學通過比賽增強興趣,旨在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終身體育意識,為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與發(fā)展做出貢獻。
學校體育;改革;興趣;終身體育
2015年2月,“打造健康中國”首次在李克強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八大報告也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健康是人類發(fā)展的必要前提,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保障。目前,我國居民因得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死亡人數(shù)的85%,醫(yī)療衛(wèi)生費用每年增長20%,再加上環(huán)境的污染、人口老齡化的加速,人民健康問題已成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丁敖】抵袊?030”規(guī)劃綱要》的出臺將人民健康列入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正式上升為國家戰(zhàn)略。
2014年教育部印發(fā)《學生體質健康評價方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要求每名學生每年都要進行體質測試,并進行成績劃分,計入檔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也提出只有體質測試成績達到良好或優(yōu)秀的,才有資格參加各類評優(yōu)評獎,普通高中、高校的學生體育測試成績不足50分的將不能畢業(yè),《“健康中國2030”規(guī)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確保學生每天校內活動時間不低于1小時,《中長期青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6-2025)》也提出要發(fā)展青年健康,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青少年身體的健康狀況直接關乎我國的未來,體育鍛煉不僅能夠增強青少年的體質,而且能夠緩解學習壓力、培養(yǎng)團隊精神、樹立高尚的品德和頑強的意志,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而學校體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國民體育的基礎,王宗平教授2012年在《中國體育報》上首次提出“動商”理論,即動商和情商、智商一樣,能夠促進人類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對建設“健康中國”具有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經歷了5次改革,經過大膽地嘗試和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使我國在學校體育的課程內容、課程評價體系、師資、管理制度上都逐漸成熟,形成了以書本和課堂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健康第一,發(fā)展素質教育,促進身心協(xié)調發(fā)展轉變。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學校體育可能是他們一生中最后接受體育教育的階段,已經畢業(yè)的學生很少再會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來系統(tǒng)地學習體育運動,因此,學校體育在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增強體魄上尤為重要。
然而,我國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卻依然不斷下降,特別是耐力、速度、爆發(fā)力、力量素質呈進一步下降趨勢,學生超重與肥胖檢出率不斷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等問題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令人擔憂,《中國體育報》曾發(fā)表文章稱,我們中國人體質最好的年齡段是3歲到4歲,也就是說進入學校接受學校體育教育后,身體素質便開始下滑,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學校體育還存在著許多問題,
1.1 大、中、小學之間缺乏連貫的教學培養(yǎng)體系
課程改革已實行多年,大、中、小學之間都有各自的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然而各個階段的學校之間相互獨立,在培養(yǎng)體系和教學內容上有許多重復的地方,教學的內容也缺乏實用性,比如有的學生從小學起上體育課時就開始學習籃球的三大步上籃,而到了大學的體育課依然學習三大步上籃,結果在畢業(yè)時完成了規(guī)定的1404學時的體育學習后,仍然沒有熟練地完全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甚至連基本的運動常識也沒有,除了幾個基本動作外,什么也沒有學到,更別談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了。
除體育課外,其他的學科大多數(shù)都是從基礎開始,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都有一套嚴密的教學體系,學習難度逐漸增加,知識面逐漸拓寬,體育課的教學也應該與其他科目一樣,在大、中、小學之間建立一套連貫的教學培養(yǎng)體系,在不同的教學階段制定不同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畢業(yè)時能夠熟練掌握一兩項運動技能,為終身體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1.2 體育教育的指導思想與學生有偏差
目前,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大綱的是以“健康第一”為核心思想,主張以增強學生體質為主,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為輔,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然而,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目的卻并不一定是為了獲得健康,青少年的身體正處于發(fā)育階段,很少出現(xiàn)疾病,在主觀上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很健康,無需通過其他方式來增強體質,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目的可能僅僅因為興趣,通過體育活動來釋放學習壓力、培養(yǎng)團隊合作精神、塑造身形、享受快樂、鍛煉意志品質等等,而增強體質僅僅是體育鍛煉后增加的附加值而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一個人對一件事情產生興趣時,就無需督促,他會自動自發(fā)地去做他喜歡的事情,而且會做的很好。如果學校體育將“以健康為目標”強加于學生頭上,那么進行體育鍛煉不僅不會引起學生的重視,還可能會適得其反,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形成惡性循環(huán),不利于學校體育的發(fā)展,也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學校體育的改革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投其所好,大力培養(yǎng)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
1.3 學校和家長忽視體育的發(fā)展
課程改革已實行多年,但在應試教育下,學校只注重升學率,強調文化課的成績,忽視國家的相關規(guī)定,忽視學生的體質好壞,隨意占用體育課,挪用體育經費,利用一切時間來補習文化課,即使在中考時要進行體育考試,也只是在考前進行突擊訓練,考什么就練什么,考完就丟;很多家長也為了自己的孩子能考一個好學校而大費周折,把文化課當作重中之重,在周末找補習班、請家教,根本不給孩子一點喘息的時間,很少會把體育活動當作孩子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手段。在學校和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生也會對體育產生一些誤解,認為“體育無用論”,體育課可有可無,練體育的人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至于有些學校和家長愿意讓孩子花大量時間花在體育鍛煉上,大多數(shù)也是為了換種方式讓孩子順利升學或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取得名次。
誠然,對學校而言,這樣做可能提高了學校的升學率,但對于學生來說,不僅學不到任何運動技能,還會阻礙他們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身體素質也得不到發(fā)展;對國家來說,相關的政策得不到落實,學生的體質得不到發(fā)展,“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也只能淪為空談。
1.4 體育教學大綱沒有落實到位
由于體育課的特殊性,使得體育課程的教學與其他學科具有一定的差異,體育場地的需求、學生的安全、項目的多樣、器材的利用都需要考慮在內,除此之外,還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教學,學生的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適合所教項目、能否完全吸收利用、訓練強度的大小等等都是體育教師所要注意的。
而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還很單一, 并沒有完全按照教學大綱來執(zhí)行,所教授的內容基本上由田徑、籃球、足球、排球、體操組成,并且一用就是很多年,變化極小,還有的學校由于受到教師水平或場地、器材的限制,上體育課時除了讓學生跑步還是跑步,無法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項目,或是一上課就進行體質測試,不達標就重復測試,直到達標為止,長期下去學生就會對體育課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情緒;還有的學校在教學中沒有把握好學生與老師兩者之間的關系,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到引導作用,而很多學校在上體育課時直接實行“放養(yǎng)式教學”,在做了熱身活動后就讓學生自由活動,在課堂教學中,一味得講究“自主”,更多的時候變成了“自流”,忽視技能的學習和運動強度,過度地放縱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引導下,許多學生并沒有真正意義地學到運動技能。
另外,體育教學不僅要教學生運動技能,對于體育理論、體育健康、運動損傷與防治、安全理論、裁判及比賽組織、自我鍛煉指導和體育比賽欣賞等知識都要涉及其中。
1.5 體育教學資源不平衡
目前,我國體育教學的資源配置還很不平衡,無論是場地、器材設施還是體育教師都存在著缺失,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的資源差異尤為明顯,無論是經費投入還是師資分配都嚴重失衡,在一些偏遠地區(qū)不僅沒有任何體育器材設施,導致體育課程無法開展,有的學校教學老師也是一肩多挑,語文、數(shù)學、歷史、美術、體育都由同一個老師擔任,教學方式落后,在沒有專業(yè)教師指導和缺少場地器材的情況下,學生不僅得不到科學的鍛煉,盲目地教學甚至可能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傷害,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也無法落實,從而影響體育教學改革的成效。
2.1 在大、中、小學構建一套連貫的教學體系
在實踐中學校體育要想真正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提高身體素質,沒有一套科學完整的教學體系是不行的,因此,教育部要根據(jù)青少年的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在大、中、小學制定出一套連貫的教學體系: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才剛剛開始發(fā)育,不宜進行大強度的訓練,威廉士的“自然觀點”也認為:“體育要符合兒童的生物學和本能需要,獲得樂趣為主,促進兒童個性的自由發(fā)展?!币虼耍谶@一階段,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注重多樣性,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感情趣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在中學階段,隨著學生身體的不斷發(fā)育,主要以學習運動技術為主,學校成立一些不同項目的體育社團,由不同專項的體育老師進行管理指導,在課余時間同學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學習,既可以緩解學習壓力,又能擴大社交范圍,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而到了大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發(fā)育逐漸成熟,就要進行大重量的力量練習,在經過中學階段的積淀之后,學生的技戰(zhàn)術水平也有了一定的基礎,大學階段課余時間也比較豐富,這個階段就以體育比賽為主,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來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2.2 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
學校體育和美術、音樂等一些藝術類科目一樣,始終處于學校教育的邊緣學科,而學生的體質在不斷下降的同時,雖然有人對此很關注、很擔憂,但是大部分的人依然關心的是學生考了多少分、排了多少名、能不能上一個好的學校。因此,在學校和家長都忽視學生身體健康的情況時,提高學校體育的地位迫在眉睫。2011年,山東省擬將體育考試加入高考,最終由于輿論壓力和一些其他原因,這個計劃沒有實施;將體育納入高考的初衷也是為了督促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引起學校、家長和學生的重視,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然而家長和學生卻認為多了一個考試科目,就多了一份負擔,尤其對于身體素質不好的學生來說,就要分散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體育考試上,在一分之差就可能決定成百上千個學生命運的高考中,時間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浙江省作為高考改革試點省份之一,在2017年的高考中將技術列為高考的選考科目之一。盡管很多家長和學者不同意將體育考試納入高考,但在應試教育下,在學校和家長都忽視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時,唯有這樣才能引起學校和家長對學生體質、對學校體育的關注,盡管會遭到質疑,會在改革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但相比起遏制全民族身體素質下滑的現(xiàn)狀,將體育納入高考利大于弊。
2.3 加強體育課堂監(jiān)督,鼓勵創(chuàng)新型教學
國家要加強對地方學校體育的監(jiān)管,根據(jù)課堂開展情況進行宏觀管理和適度調控,保證學校體育的順利開展,保證學生能夠充分參與到學校體育中來,對占用體育課、占用體育經費的行為進行懲處,以確保體育教學大綱的順利執(zhí)行。另外,傳統(tǒng)體育教學最困惑的是受學時、學生體能及規(guī)則的限制,通過正常教學很難達到所有學生都能享受到比賽的樂趣,而很多運動的目的都要通過不同形式的比賽才能實現(xiàn),無論是鍛煉身體、培養(yǎng)團隊精神、學習技戰(zhàn)術還是終身體育,必須建立在學生有參與比賽活動能力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學生學以致用并達到長期鍛煉的學習效果。因此,體育教學要在不增加學時不破壞規(guī)則的情況下,積極進行創(chuàng)新型教學,比如將比賽運用到教學中,以提升學生比賽能力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既能掌握運動項目的基本技戰(zhàn)術又能通過學習,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參與比賽,以達到學以致用目的。因此,要在“健康中國”理念的指導下,著力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使體育運動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和生活中,從而提高身體素質。
2.4 加強對偏遠地區(qū)體育設施的投入
要促進我國學校體育的發(fā)展,基礎設施是必須的物質保障,因此,國家要加快促進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學校體育的均等化,增加對農村偏遠地區(qū)的體育經費投入,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根據(jù)城市和農村體育教育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和實際條件,對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配備形式多樣的體育器材設施,建立起科學合理的學校體育均衡發(fā)展機制,保障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要。還要加強學校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知識的主要傳播者,體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可能會影響學生一生的體育興趣,所以要完善對體育教師的培訓機制,提高教師素質,提高體育教師的薪資水準,增加崗位吸引力,激勵更多優(yōu)秀專業(yè)人才進行體育教學。
沒有青少年的健康,就沒有全民的健康,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學校體育經過多次改革后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青少年的身體素質仍需提高,學校體育的體制仍需完善,只有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從整體上促進學校體育的發(fā)展,提高青少年的身體素質,為全民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1] 楊文軒.論中國當代學校體育改革價值取向的轉換——從增強體質到全面發(fā)展[J].體育學刊,2016,(06):1-6.
[2] 楊旭東.新時期對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及發(fā)展方向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6,(26):94-95+97.
[3] 徐偉,姚蕾,藺新茂,周珂,丹娟,侯方方,余欣蔚.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制約因素——來自基層的調查[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08):74-80.
[4] 馬孝志.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261-264.
[5] 張玉超,康娜娜.改革開放后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的發(fā)展回顧與展望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92-98+105.
[6] 董翠香,黨林秀,朱美珍,季瀏,張秀麗.新中國學校體育發(fā)展方式轉變的階段性特征及改革的基本思路[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4,(05):75-80+2.
[7] 蔡曉紅,黃小花,王林鈞.四川省青少年體育發(fā)展與學校體育改革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151-152.
[8] 代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學校體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教育理念變遷與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04):106-109.
[9] 趙莉莉,韓靜.對“陽光體育”視角下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構想[J].現(xiàn)代營銷(學苑版),2011,(11):231.
[10] 毛振明.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工作方針”中的學校體育任務(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2):1-4.
TheReformandDevelopmentofSchoolSportsinChinafromthePerspectiveof"HealthyChina"
Wu Wei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basis of national sports. "Health China 2030" strategy i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mprove people's health level, in which strengthening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is clearly put forward.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ums up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of all ages: using “interest stimulation” as the core idea, cultivating students' body fitness and lifelong sports as the goal, choosing sports by primary schools themselves, practicing skills in middle school by establishing sports interest association, and enhancing interest through competition in college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cultivate lifelong sports consciousness,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n china.
school sports; innovation; interest; lifelong sport
G807
A
1005-0256(2017)11-0146-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1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