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立英 林敏勇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基于校運動會下的學生裁判培訓路徑與功效分析①
甘立英 林敏勇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 福建漳州 363000)
在校運動會中,啟用學生裁判,一方面可以減輕教師的負擔,另一方面也可以對學生進行鍛煉??紤]到裁判工作的特殊要求,應該加強對于學生裁判的培訓,明確裁判的任務與職責,提升其對于突發(fā)狀況的應對能力。本文結合某高校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裁判的分配和培訓進行了分析,并就學生參與裁判工作的功效進行了探討。
校運動會 學生裁判 培訓路徑 功效
通常來講,在新學期伊始,為了對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體育鍛煉情況等進行檢驗,都會舉辦大型的學校運動會,這可以推動學校體育的健康發(fā)展,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生活氛圍。在校運動會中,可以選拔和培養(yǎng)學生擔任裁判工作,強調學生在校運動會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提高,對于校園精神文化的構建意義重大。
某高校在暑假過后的新學期,為了歡迎新生,同時為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團隊精神進行檢驗,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大型學校體育運動會,運行項目包括了鉛球、跳遠、籃球、百米跑、4×100m接力跑等數(shù)十個項目??紤]到時間與場地的安排,如果單純以教師作為裁判,不僅工作量巨大,而且無法完全滿足需求,對此,決定在全校范圍內選派學生擔任裁判工作。
這里的學生裁判是從普通學生中選拔出來,經(jīng)過培訓后掌握一定的裁判知識,對于學生的能力并沒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因此不應該僅僅局限于體制好、運動能力強的學生,而應該將選拔的范圍擴大到全體學生。在對學生裁判進行分配和培訓的過程中,應該堅持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在對學生裁判進行培訓以及分配時,應該堅持因人而異,堅持公平合理的基本原則。如果學生對裁判工作具有一定的了解,富有經(jīng)驗,則可以在適當培訓后,分配一些難度較高的工作;如果學生初次接觸裁判工作,則應該強調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適當安排工作量,對其能力進行鍛煉[1]。
在裁判培訓環(huán)節(jié),不僅應該關注當前的裁判任務,也需要從長遠方面進行考慮。例如,對于一些曾經(jīng)擔任過裁判工作,表現(xiàn)優(yōu)異,同時運動能力或者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應該從管理能力的角度著手培訓,減少簡單的重復性工作,使得學生能夠勝任關鍵環(huán)節(ji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其工作的范圍信息拓展,促進學生裁判技能的提高,幫助其積累經(jīng)驗,在保證運動會順利開展的同時,也能夠減少體育教師的負擔;而對于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應該加強裁判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教導裁判判罰的具體方法以及注意事項,確保其能夠在完成裁判任務的同時,積累經(jīng)驗,獲得長遠發(fā)展。
想要保證校運動會的順利進行,需要班主任、裁判員和運動員的相互配合,在學生裁判的培訓環(huán)節(jié),應該強調強弱互補,長短互補,充分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應該注意不能將同一個班級的學生集中安排在一起,以免喪失公平,在學生裁判的分配過程中,應該注重班級之間的權衡,強化相互監(jiān)督,通過合理的搭配來調動學生對于裁判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2]。
想要提高學生裁判的能力,需要對培訓的方式進行優(yōu)化,引入相應的理論模式,具體來講,對于學生裁判的培訓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裁判知識的學習,對選拔出的學生裁判進行集體教育,引導認清自身的職責,樹立起公平、公正的意識,對裁判規(guī)則和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明確,針對具體的項目,如田徑、籃球等,教授相應的裁判知識和常用手勢;二是裁判培訓,可以組織學生裁判觀看相應的比賽錄像,對裁判工作的細節(jié)進行明確,依照項目分組,對錄像觀看的成效進行反饋,然后進行比賽的模擬,鼓勵學生在模擬環(huán)境下進行裁判知識的融會貫通。在這個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模擬裁判工作進行評價,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引導學生改進,經(jīng)過反復的實踐和完善,提升學生裁判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三是實踐,在校運動會中進行裁判工作的實踐,實現(xiàn)不斷提高。
一是應該明確對彩排的任務和職責,要求學生裁判重視校運會工作,熟練掌握相關項目的競技規(guī)則以及裁判方法,提升自身的裁判水平,做到公平、公正、嚴肅、細心,在裁判工作中關注安全問題;二是應該做好裁判問題的解決,在競技過程中,學生的動作錯誤可能會影響成績的公平性,甚至可能會引發(fā)相應的安全問題,對此,要求學生裁判必須具備良好的應變能力,能夠及時制止運動員的不規(guī)范動作或者犯規(guī)行為,確保運動會的順利開展;三是應該強調學生裁判培訓的長效性,在校運動會期間,每輪比賽結束后,應該對學生裁判進行集中,一方面匯報自身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實現(xiàn)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對遇到的問題以及有效的解決方法進行討論,以確保下一輪裁判工作的效果。而在校運動會結束后,還應該對學生裁判的工作感想進行收集整理,為后續(xù)的學生裁判培訓工作提供有效的文獻資料[3]。
在校運會結束后,對擔任學生裁判的學生進行了反饋評價,總結了裁判工作對于學生產生的影響。
在高校中,一年舉辦一到兩次全校范圍的運動會,通過有組織有目的的選拔和培訓學生裁判,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良好的機遇,使得學生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學習,促進學生組織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得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
校運動會的比賽項目眾多,每一個比賽項目都有著各自的獨特性,而且相互獨立,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做好裁判工作,學生裁判必須具備良好的觀察判斷能力,能夠在激烈的比賽中,對瞬間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快速分析和判斷,以保證裁判工作的公正性。例如,在田徑比賽中,需要判斷運動員在沖線時的身體位置,判斷運動員的成績和名次;在接力比賽中,需要觀察接力棒的交接是否在接力區(qū)完成等。
裁判工作是為運動會和運動員服務的工作,而學生裁判從全校范圍內進行選拔,來自不同的班級和年級,相互之間可以進行經(jīng)驗的交流,也可以接觸到其他年級的學生,在相互溝通中展示自我,通過彼此之間的配合,確保裁判工作的順利完成,能夠提升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
在擔任裁判的過程中,每一場比賽對于學生而言都是一節(jié)生動的體育實踐課程,學生可以在實踐中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并將其延伸到其他項目中,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4]。
總而言之,在校運動會中,選拔和培訓學生裁判,能夠提升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觀察判斷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強化其對于體育知識的認知程度,對于終身體育理念的形成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1]王在芳,連俊英.校園運動會啟用學生裁判員的嘗試[J].中國學校體育,2015(10):82-83.
[2]陳志山,朱婷婷.基于校運動會視角下學生裁判培訓的路徑及功效的探討[J].體育教學,2015(11):47-48.
[3]吉慧婷.學生裁判給力學校運動會[J].體育教學,2012,32(3):76.
[4]唐雪梅,陳志山.基于校運會視角下中學生田徑裁判實踐能力的市政研究[J].體育師友,2016,39(4):43-45.
G633.96
A
2095-2813(2017)09(a)-019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5.190
漳州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院本課題“我院運動會學生輔助裁判梯隊建設研究”編號:ZYS201613。
甘立英(1960,11—),女,漢族,福建漳州人,副教授,主要從事學校體育及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