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棟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對學生的行為品德建設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是思政教育目標和功能實現(xiàn)的保障。因此,在當前的高校管理工作中顯得尤其重要。為更好促進學生管理工作,教師要正視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由點到面、剛柔并濟,創(chuàng)新各個教育環(huán)節(jié),使管理效果達到最佳。
關鍵詞:思想政治;品德建設;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5-000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5.002
新時期的復合型人才,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還要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前提,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完善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規(guī)范學生的基本社會觀念的關鍵,必須肩負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擔,積極面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戰(zhàn),努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然而,在當前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學生群體的思想道德意識明顯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如性格多樣化、思想復雜化、行為異?;?,給高校的思政教育管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高校思政教育管理勢必需要尋找一個突破口,不斷尋找新規(guī)律,探索新方法,建設更為有效的思政教育管理模式,切實體現(xiàn)思政教育管理的實踐價值。
一、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是一個紐帶,聯(lián)系著師生之間和學校成員的關系。堅持以濃厚的校園人文精神底蘊為支撐,積極營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格調的校園文化氛圍,是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有效途徑。首先,環(huán)境文化。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條件。不管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都要在整、潔、靜、雅上下工夫,還要適當建設一些適宜學生學習休息的綠化景點,充分運用墻報、宣傳櫥窗、廣播、電視等手段,宣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學生營造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其次,精神文化。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基礎道德教育等是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也是高校精神文化氛圍的關鍵。教師要多引導大學生自覺履行公民基本道德,高標準要求自己,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力和抗挫折的能力,讓學生接受正確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和文明風尚的感染。
二、積極進行對話交流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離不開對話交流,平等、溫馨的對話,能夠讓學生敞開心扉,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并給予合理、有效解決。一般而言,交流的形式主要包括:1.小型座談會。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組織部分學生代表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交談。座談內容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最好是突出的熱點問題,做到談深談透。座談的人員不宜過多,力求每個人都能發(fā)言。這樣的形式便于教師與學生及時溝通,從而在了解學生的普遍思想狀況的基礎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2.單獨談心。由于日常的教育形式多是共性教育,不能針對每個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所以針對學生不同性格特點進行的區(qū)別性談心總是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對于貧困學生和有特殊心理的學生群體而言,教師可以在談心過程中給予其一定的精神鼓勵,或適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挫折教育,引導他們樹立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
三、創(chuàng)新思想教育途徑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雖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著許多局限與不足。為了實現(xiàn)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突破,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不滿足于簡單進行理論教育和對話交流,開始了對新途徑的大膽嘗試。首先,網絡平臺。網絡平臺有著海量信息,其即時性、快捷性、全面性、靈活性的特點,拓寬了高校師生的交流方式,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比如,QQ群、微信、微博、E-mail等平臺的建立便是教師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良好途徑。這些集引導、教育、服務于一體的網絡平臺,使得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及時與學生取得聯(lián)系,一旦需要溝通與引導,教師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地提供幫助。其次,社會實踐?,F(xiàn)在的大學生大都是在家長的嬌生慣養(yǎng)下成長的,實踐能力差、社會意識薄弱幾乎是這一群體的通病。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要將視角延伸到社會層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走進社區(qū),利用專業(yè)知識為社區(qū)提供各種服務;走進敬老院,與老年人進行對話,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開展勤工儉學,接受社會磨煉,學習人際交往等。這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能幫助學生找到努力的方向,提升社會責任感,是鍛煉大學生實踐能力、陶冶情操、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四、形成多方教育合力
新時期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對大學生日常的教育和關心外,還要強化教師與家長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首先,教師方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任課教師起著關鍵的作用。這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學識水平,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文化素養(yǎng),還要具有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美學等相關知識,以強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影響學生。其次,家長方面。雖然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和生活場所是校園,但仍與其家長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中,任課教師要多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爭取他們的支持和配合。這樣,既可以讓家長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還能形成合力,共同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所出現(xiàn)的一些棘手問題。
五、結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廣大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擺正思想、提高認識,從思想教育的現(xiàn)狀出發(f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學生為本,不斷探索與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和成才。
參考文獻:
[1] 楊鑫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5(3).
[2] 趙卓.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工作[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4(7).
[3] 牟紅星.怎樣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管理工作[J].考試周刊,2013(74).
[4] 周燕.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教學刊,2015(22).
[5] 姜丹,莊郁馨.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思考[J].管理觀察,20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