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連華
出生于浙江余姚的陳之佛,自幼擅長畫畫,20歲那年畢業(yè)于杭州甲種工業(yè)學(xué)校并留校任教。1916年,陳之佛遵從父母之意,與一位名叫胡竹香的農(nóng)村女子結(jié)了婚。胡竹香長相普通,不識一字,而且是小腳女子。無論從哪方面看,這都是一樁門不當(dāng)戶不對的婚姻。
善良的陳之佛沒有絲毫嫌棄妻子之意,而是給予妻子寬容與理解。胡竹香辛苦操持家務(wù),用心侍奉公婆,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陳家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然而,平靜的生活沒有持續(xù)多久,陳之佛便憑其優(yōu)秀成為第一個到日本留學(xué)的工藝美術(shù)生。在日本,風(fēng)度儒雅、學(xué)識淵博的陳之佛,很快成為學(xué)校的名人,也博得幾名日本女孩的愛慕之情。但是,面對日本女孩的表白,陳之佛都禮貌地拒絕了,在他心里,雖然妻子無才無貌,但她善良溫柔,是自己的好伴侶。
留學(xué)歸國后,陳之佛到上海任教,妻兒也隨他來到上海。上海的繁華與濃厚的文化氛圍,讓胡竹香常常手足無措,每當(dāng)家里來了客人,她不知怎樣招待,往往端上茶之后,就不知再說什么、做什么,非常尷尬。
陳之佛理解妻子的難處,也不責(zé)怪。為了增強妻子的自信,他為妻子取了一個新潮的名字——胡筠華,而且每天抽出時間,教她識字、讀書。雖然妻子是小腳女人,但陳之佛從來不介意,每有朋友聚會或參加婚宴,陳之佛總會帶著妻子前往。漸漸地,胡筠華不再拘謹,變得非常自信、開朗。
身為藝術(shù)家,才華橫溢的陳之佛吸引了很多女孩子。有一位女畫家,對陳之佛很欣賞,明知他有家室,還是向他表達了愛慕之情,陳之佛很干脆地拒絕了。
丈夫的優(yōu)秀,讓胡筠華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們不般配,你還是娶一個畫家吧。”胡筠華無奈地對陳之佛說。陳之佛則笑著安慰她:“你是我的妻子,也是五個孩子的母親,不管配不配,你永遠都是咱家的女主人?!?/p>
“真正的藝術(shù)家,一定要感情真摯,感覺敏銳,思想活躍,但不失良知。”陳之佛說。
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家七口人,全靠陳之佛一人教書養(yǎng)活,生活常常捉襟見肘。為了減少花銷,胡筠華精打細算,孩子們的衣服,都是她一針一線縫制出來的,常常忙到深夜。胡筠華認為陳之佛教書勞累,天天為他烹制可口的飯菜,孩子們也能吃到一些葷腥,而她只吃剩菜剩飯。雖然常常要出去應(yīng)酬,但胡筠華幾乎沒為自己添過新衣,一件舊旗袍總是縫縫補補,為了看起來美觀,她會在補丁上繡一朵漂亮的花。
有一次,陳之佛參加活動,需要上臺演講,卻沒有一件像樣的長袍,胡筠華急得團團轉(zhuǎn),最后,她翻出一塊布料,連夜趕制出一件長袍。當(dāng)陳之佛穿上妻子連夜縫制的長袍時,眼里泛著淚花。
因為過度操勞加上營養(yǎng)不良,胡筠華患上了貧血。一天,正在廚房忙碌的她突然暈倒,這可嚇壞了陳之佛和孩子們,但胡筠華醒過來后,卻輕描淡寫地說:“沒事,只是有些頭暈而已,休息一會兒就好了?!?/p>
萬縷柔情入畫來。妻子的付出,陳之佛看在眼里,非常感動,他將對妻子的萬縷柔情,融入畫筆中,充滿激情的創(chuàng)作,讓陳之佛的繪畫作品日臻完美,他不僅被視為當(dāng)代中國十大名家之一,作品還入選世界巡展,轟動一時。1962年,陳之佛因過度勞累而逝世,妻子胡筠華守著他的畫作,活到90歲高齡。
愛情不一定轟轟烈烈,細水長流更能經(jīng)得起歲月的打磨,雖然陳之佛與胡筠華有著不同的精神世界,但在愛情面前,他們卻是平等的。愛是彼此付出,愛是彼此慰藉,縱然光陰薄涼,歲月滄桑,因為相愛,蒼白的日子也會變得色彩斑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