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憲 高千里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青島 255666)
中國乒乓球運動“馬太效應”發(fā)展困境及對策探討①
王憲 高千里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山東青島 255666)
任何事物都具備兩面性的特征,平衡好雙方的位置是保證其良好發(fā)展的前提,而當下中國乒乓球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中的發(fā)展一強一弱的鮮明對比,與“馬太效應”所呈現的兩極分化的發(fā)展態(tài)勢極為相似。針對中國乒乓球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中發(fā)展失衡的現象,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馬太效應”現象提出應對策略,幫助中國乒乓球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中均衡、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乒乓球 馬太效應 應對策略
中國乒乓球長期壟斷于世界乒壇[1],使其越來越符合馬太效應這一現象。馬太效應是指好的愈好,壞的愈壞的一種現象。我國乒乓球的實力世界人民有目共睹,無論是技戰(zhàn)術的先進性、還是隊伍的訓練方法,都領先于世界其他國家。然而反觀乒乓球在中國社會基層中的普及程度,除一些中老年人在社區(qū)或俱樂部里參與乒乓球運動外,幾乎見不到年輕人打球的身影。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關系應該是金字塔的塔尖與塔基的關系,也就是競技體育應該以群眾體育為基礎,而中國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卻不符合這一原則,逐步形成了中國乒乓球運動的“馬太效應”這一發(fā)展態(tài)勢。
1.1 中國乒乓球在競技體育中“一家獨大”
縱觀歷屆奧運會乒乓球項目的金牌榜,自1988年漢城奧運會至今,在乒乓球項目中產生的32枚奧運會金牌中,中國隊捧回了28枚。特別是在第29屆北京奧運會中,中國隊除了包攬所有四項乒乓球比賽金牌之外,還囊括了兩個單項的前三名[2], 在另外兩大賽事世錦賽和世界杯中,中國隊也是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力壓群雄,競賽成績獨占鰲頭。
1.2 國內乒乓球運動的競技水平與群眾對其的關注度不相符
近年來,中國隊在各大乒乓球賽事中取得的輝煌戰(zhàn)績似乎并沒有增加老百姓對其的關注度,反而還在一定程度降低了人們對它的興趣。中國隊在各項大型賽事中的大包大攬使比賽懸念大幅下降,觀眾也因此少了一份帶有懸念的樂趣。2009年第50屆橫濱世乒賽,是中國隊歷史上第7次包攬全部5個單項金牌,原本這樣的戰(zhàn)績足以使得全國球迷歡呼雀躍,然而在當時不管是電視、報紙還是網絡,記者們似乎都不太關注這個優(yōu)異的成績,甚至有網友將這屆世乒賽稱之為“世界上最沒有懸念的比賽”。另一方面,在我們的普通生活中,并沒有見到像籃球場地一樣隨處可見的乒乓球場館和打乒乓球的人們。相比之下,德國的乒乓球專業(yè)運動員水平雖然不如中國,但乒乓球在德國的普及度非常可觀,在德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乒乓球臺,群眾參與意識濃厚。乒乓球在我國雖被奉為“國球”,但其在群眾中的開展程度卻不容樂觀。國球不僅僅是一個國家引以為豪的項目和為國家贏得榮譽的手段,還應該得到大眾的認可與熟知,幫助人們增強體質陶冶情操,而目前中國的乒乓球只做到了一半,雖然已經把這一半做到了極致,但距離真正“國球”的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在中國的乒乓球運動正處在一種兩極分化的狀態(tài),若要扭轉這種局面,必須對中國乒乓球的發(fā)展進行調和,使競技乒乓球帶動休閑乒乓球,才能使乒乓球運動在中國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下去,成為名副其實的國球。
2.1 利用政策導向來平衡競技乒乓球與大眾乒乓球的地位
2.1.1 增設社區(qū)業(yè)余乒乓球教練員崗位
一直以來我國乒乓球在舉國體制的培養(yǎng)模式下,因傷病、年齡、個人能力或其他種種因素而結束其職業(yè)乒乓生涯的運動員大有人在,而他們又因為過早的放棄學業(yè)而缺乏其他的謀生手段,這不僅是他們未來生活的難題,他們的改行在宏觀上講也是對乒乓球人才資源極大的浪費。若是能在各個社區(qū)場館增設業(yè)余乒乓球教練員的崗位,不僅能重新利用這部分人才資源帶動人們打乒乓球的積極性,促進全民健身的良好發(fā)展,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會就業(yè)崗位,解決這部分特殊群體的就業(yè)難題,可謂一舉兩得。
2.1.2 實行大眾乒乓球技術等級考核
如太極拳、跆拳道、鋼琴等項目,乒乓球運動也可實行“段位制”考核來評定運動員的技術等級。國家體育總局于1999年下發(fā)了《關于在全民健身活動中推行業(yè)余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的通知》[3]。另據深圳特區(qū)報訊,深圳在經過長期調研、考察、實驗后,《深圳市大眾乒乓球技術等級標準實施系統(tǒng)》在2015年底經專家評審會通過,將于今年起陸續(xù)在深圳市展開推行。這種方法填補了我國大眾乒乓球運動等級制度及應用的空白,不僅能夠幫助人們了解自身的技術水平,還能突顯球員之間的水平差異,從而激發(fā)人們對乒乓球運動的參與熱情。
2.2 改進人才培養(yǎng)體制
享有日本乒乓球“教父”之稱的青森山田高??偨叹毤锇卜蚪榻B青森培養(yǎng)模式:無論學生的乒乓球基礎如何,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成績較好的隊員會成為重點培養(yǎng)對象留在精英班級,其他隊員也可以繼續(xù)在隊練球,最后完成學業(yè)考取大學。精英班的隊員經過在青森的訓練后,要在日本最受重視的全國比賽中取得佳績,才能入選日本國家乒乓球隊。盡管是以打球為主,但青森高校不會放松對學生的文化教育。曾經就讀于青森高校的日本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曾表示,自己在青森的時候沒少為學業(yè)犯難??梢钥闯?青森模式雖不及我國舉國體制下培養(yǎng)出的高水平運動員,但它對于優(yōu)秀運動員的選拔效率則高于我國的培養(yǎng)體制,并且很好的做到了乒乓球與文化學習并重的效果。而我國作為人口大國,具備乒乓球后備人才的基數大、職業(yè)化程度高、優(yōu)秀運動員的選拔數量極為有限的特點,導致我國的運動員在成才效率上較國外低了很多,并且造成了大量乒乓球人才資源以及培養(yǎng)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的浪費。從宏觀上講,青森培養(yǎng)模式不僅有益于我國乒乓球運動的長足發(fā)展,而且對于改善運動員的前途、促進社會的穩(wěn)定都具有重大而長遠的意義。
2.3 完善中國社會自上而下的體育觀
當前整個中國社會對體育價值的認識還較為膚淺。長期的為國爭光的思想不斷提高競技體育的地位,使得“唯金牌”意識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體育本身的價值并不只是通過為國家獲取優(yōu)異成績來體現的。體育在中國的使命應該由“奪冠”轉向“健身”。增強大眾身體素質,通過體育來滿足人們在自身價值實踐上的追求,真正實現“強國強種”,才是體育真正的價值所在。另一方面,在人們日益注重健康的今天,要想促進乒乓球在大眾體育中的開展,必須讓人們了解乒乓球的健身價值,只有從根本上使人們明白體育是教育人和發(fā)展人的重要手段,才能使人們的身心真正的因體育而健康、生活因體育而美好。
雖然我國乒乓球運動的突出為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推動作用[4],但其在競技體育中的所向披靡和在群眾體育中束之高閣的發(fā)展狀況即是“馬太效應”這一概念的現實體現。通過利用政策、體制、意識的導向功能,使競技乒乓球與大眾乒乓球均衡發(fā)展,幫助中國乒乓球運動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兩大領域中健康、協(xié)調、可持續(xù)的發(fā)展。
[1]張龍斐.中國乒乓球運動發(fā)展文化影響因素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27):150-151.
[2]蘭彤.論后奧運時期中國乒乓球文化的和諧發(fā)展[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9(3):6-10.
[3]席翼,郭永強,高穎,等.大眾乒乓球技術等級標準研制[J].體育科學,2013(7):12-20,28.
[4]曹石見.中國乒乓球運動對世界乒乓球發(fā)展的影響探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2(9):44-45.
G846
A
2095-2813(2017)03(a)-025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7.252
王憲(1990,7—),男,山東淄博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