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鵬+林忠平
摘要:目的觀察加減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氣虛血瘀證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81例和觀察組81例,對2組均進行西藥基礎治療,對照組在西藥基礎治療的基礎上進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進行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治療前后均以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shù)評分法、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改變進行療效觀察。結果經過治療后,觀察組在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hs-CRP、血脂等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加減補陽還五湯對腦梗死氣虛血瘀證有較好療效。
關鍵詞: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
中圖分類號:R74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11-0048-02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卒中,是卒中最常見的類型,屬于中醫(yī)學“中風病”范疇,具有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以及高致殘率等特點,常出現(xiàn)以偏癱為主的神經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盡早選用最佳治療方案治療至關重要。補陽還五湯出自清代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許多研究證實對腦梗死療效顯著?,F(xiàn)有研究中從神經功能和化驗指標兩方面同時對照的觀察較少,筆者應用加減補陽還五湯治療腦梗死氣虛血瘀證患者,以簡化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法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數(shù)評分法、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改變進行療效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4年2月—2016年11月本院收治的162例腦梗死患者選取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編著《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2006.12)腦梗死的診斷標準,同時符合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的中風病氣虛血瘀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組。對照組女29例,男52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67.11±1.23)歲;最長病程為21 d,最短病程為1 d,平均病程為(15.78±2.11)d。觀察組女31例,男50例;最大年齡為79歲,最小年齡為41歲,平均年齡為(67.11±1.23)歲;最長病程為21 d,最短病程為1 d,平均病程為(15.78±2.11)d。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腎、肺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和精神障礙患者,且均是自愿參與本次調查研究的。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臨床診療指南·神經病學分冊》推薦的腦梗死常規(guī)西藥基礎治療方案,如調整血壓、控制血糖、降體溫、降顱壓、調節(jié)血脂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腦代謝以及預防并發(fā)癥等治療,心源性腦梗死患者用華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0-3.0)。配合調節(jié)情緒,適當功能鍛煉,針對無法自主活動的患者,應引導患者家屬對其進行適當?shù)谋粍踊顒印V谐伤幖盎钛鲱愔兴幍人锌赡軐εR床觀察結果造成影響的藥物都必須停用。
觀察組患者除了采取常規(guī)西藥基礎治療外,再加以口服加減補陽還五湯治療,意識障礙者從鼻飼管喂入。方藥:生黃芪30~120 g,當歸9~15 g,地龍9~12 g,赤芍9~15 g,桃仁9~12 g,紅花6~12 g,川芎9~15 g,丹參9~15 g。隨癥加減:上肢癱加桑枝、桂枝;下肢癱加牛膝、杜仲;血瘀嚴重加水蛭、地鱉蟲;言語不利加石菖蒲、遠志;心悸喘息者加桂枝;失眠者加酸棗仁、夜交藤;肢體麻木加伸筋草、木瓜;小便失禁加益智仁、桑螵蛸。用法:把以上藥物混合后,加入0.8L水煎煮至0.2L-0.3L為止,每日早晚飯后各服用1次。
2組都進行30 d的治療,治療后對2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治療期間2組患者均禁止服用治療中風病的其他藥物或使用其他療法,禁止使用會影響觀察結果的有關藥物。
1.3觀察指標對2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體運動功能及化驗指標的恢復狀況進行評估,比較2組治療前后的差異以及2組之間的差異。①評估日常生活能力:選取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指數(shù)評分法來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各進行1次評估。②評估肢體運動功能:選取簡化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法(FMA)來對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估,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各進行1次評估。③檢測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總膽固醇(TC)以及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水平,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各進行1次檢測。
1.4統(tǒng)計學意義采用 SPSS15.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χ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
2結果
2.12組患者治療前后Barthel指數(shù)見表1。
2.2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FMA評分見表2。
2.32組治療前后的hs-CRP、TC、LDL-C 水平比較(x±s)
3討論
《醫(yī)學發(fā)明·中風有三》說:“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凡人年逾四旬,氣衰多有此疾?!保夺t(yī)林改錯·半身不遂記敘》中說:“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非因跌仆得半身不遂,實因氣虧得半身不遂”?,F(xiàn)代中醫(yī)對缺血性中風病因病機的研究也出現(xiàn)了氣虛生風學說、血瘀學說。所以中老年人臟腑之氣日衰,則經氣鼓動無力,血行不暢,阻滯肢體、舌體絡脈等,致病的根源是氣虛,病邪的核心是血瘀??梢姲肷聿凰臁⒒贾洘o力、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語不利,吞咽困難,偏身麻木或疼痛,或手足不溫,面色萎黃,舌暗淡苔白、脈緩無力等。補陽還五湯為益氣活血的代表方,補氣而不壅滯,活血而不傷正??赏ㄟ^調整機體紊亂的陰陽氣血,使病變部位的氣血通暢,進而達到臟腑功能恢復。endprint
筆者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缺血性中風患者中經絡多見,但病情復雜多變,言語不利者敘述病史不全面,體格檢查欠合作。所以必須密切觀察神志、瞳神、氣息、血壓、舌象、脈象情況。四診合參,準確辨證,遵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方藥須靈活化裁,不僅要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更可減輕后遺癥,以利康復。
據(jù)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補陽還五湯中有效組分生物堿、多糖、苷、苷元能減少腦梗死體積,改善腦缺血后神經行為癥狀,生物堿既可能通過與AT-Ⅲ結合而滅活凝血因子,又可能促進了蛋白C(Pc)對凝血因子的滅活,從而發(fā)揮抗凝作用[1]。當歸、紅花和桃仁具備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微循環(huán)與血液流變學以及抗血栓形成等特點,可以起到較好的活血作用[2];黃芪包括黃酮和多糖類,可以使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其還具有改善微循環(huán)、對抗神經細胞缺氧損傷、減小血小板黏附率以及抗自由基損害等功效[3];地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存在著大量的水解蛋白酶,能夠對粥樣硬化斑塊及血栓起到有效的軟化作用;川芎中存在著川芎嗪,其能夠對血栓的形成及血小板的聚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同時,其還可以使紅細胞電泳速度實現(xiàn)加快,使靜脈壁白細胞黏附、血小板黏附率實現(xiàn)有效的降低,對紅細胞聚集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從而避免血液黏滯度上升[4];丹參存在著丹參素,配伍川芎嗪能抗脂質過氧化損傷和調節(jié)載脂蛋白代謝,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具有協(xié)同保護作用[5]。當歸、地龍、丹參、川芎、紅花等活血化瘀藥具有降血脂作用[6],可減輕動脈內脂質浸潤、防止斑塊形成和促其消退,減少了卒中的危險因素。加減補陽還五湯與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腦梗死的原理是一致的,可恢復腦缺血區(qū)的血液供應,促進神經功能障礙的康復,起到益氣、活血、通絡的作用。
腦梗死是因為血管內膜受損以及腦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動脈管腔縮小,再加上其他某些原因導致局部發(fā)生血栓,從而使動脈管腔縮小情況變得更加嚴重,至完全阻塞動脈管腔,進而造成腦組織缺氧、缺血、壞死,并引發(fā)一系列的神經功能異常。血脂升高會使腦梗死的風險明顯增加。hs-CRP參與了血栓形成和動脈硬化的病理過程,是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在急性腦卒中發(fā)生后可呈反應性上升,含量與梗死面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相關,是判斷腦梗死病變程度的指標[7]。Fugl-Meyer評分法及Barthel指數(shù)評分法具有可靠性高、靈敏度好的評價特點。本次研究多種方法評價綜合證實,加減補陽還五湯可以使腦梗死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改善,使患者的血脂代謝得到好轉,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也實現(xiàn)有效的降低。
綜上所述,加減補陽還五湯治療可改善腦梗死氣虛血瘀證的運動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致殘率。取得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唐映紅.補陽還五湯及其有效組分生物堿和苷對動脈血栓形成大鼠抗凝系統(tǒng)活性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7,13(6):39-42.
[2]葛立君.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缺血性腦卒中 40 例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8(6):470-471.
[3]李應宏.血府逐瘀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3,19(3):263-265.
[4]李金樓.解郁化瘀湯治療老年腦梗死后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25(8):172-173.
[5]李元.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對缺氧/復氧損傷腦基底平滑肌細胞的保護作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7):618 -621.
[6]樓錦英.中藥降脂研究現(xiàn)狀[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 2002,26(5):79-80.
[7]周偉君.超敏C-反應蛋白與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7,19(6):325-3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