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近年來,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導致成人學生質量大幅下降,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普遍較差,各大成人高校都在教材、課時、教學手段、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一些改革來應對這種局面。反應在學生學習上,就是學生不再重視課堂知識的全面掌握,不注重語言的運用,聽說讀寫能力極差,聽不懂英語對話,念起文章來結結巴巴,口頭表達能力很差,寫不了英語句子,考場上作弊現(xiàn)象嚴重。由于學生及格率太低,教師往往不得不提前劃定“考試范圍”,造成教、學的惡性循環(huán)。
成人高校的學生到課率不高,很多學生都是已經參加工作的,在職的同學很難經常請假來上課,即使請了假,也難以安心聽課。由于以前的很多課都已經落下,自己的思維也很難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這樣使很多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降低了很多,很多情況下難以做到學習、工作兩者不能兼顧。種種原因造成了成教學生缺課嚴重,積極性不高。其次,他們英語水平普遍很低,對于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就再也沒系統(tǒng)的接觸過英語,功底較差,而且不像普通高校學生那樣遵守課堂紀律。對于這個特殊的高校群體,教師當然不能按照教育普通高校學生的方法來要求他們,否則就會出現(xiàn)上述教、學的惡性循環(huán)結果。
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重“精”輕“泛”,教學活動基本圍繞課本展開。教師上課“滿堂灌”,學生成了知識的接受者,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這種課堂教學是一種單向的教學活動,缺乏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機會很少。不僅如此,語言信息渠道單一,僅靠課堂及教科書上有限的語言學習,致使學生獲得的語言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質量也不高。這主要表現(xiàn)為:①教材內容陳舊,沒有時代感和現(xiàn)實感,脫離生活實際,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語言缺少新的詞匯和新的表達方式。②語言材料經人為處理,過于書面化。例如,用于聽和說的語言材料,結構齊全,從句疊加,缺少重復、停頓、猶豫和重新組織、省略等口語特征。③教學模式刻板,單調,教學手段匱乏,普遍采用的是“書本+黑板”這種單一的語言教學手段,使語言教學抽象化、程式化,語言學習是在缺乏真實而豐富的語境情況下進行的,缺少與語言使用有關的非語言信息,致使學習過程枯燥乏味。加上學生單用聽覺或視覺感知學習材料,降低了語言“吸收”的效率。這些又是導致英語教學難以收到預期效果的又一原因。
因此,作為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改革教師講,學生聽,教師主,學生輔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并且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與此同時,教師應采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教學,使原本抽象枯燥的語言形式用形象化的手段展示出來,大大地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既能看、又能聽,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起學生的興趣,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理解過程,內化學習內容,加深學習印象,從而提高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和教學效率。
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也能明顯地提高學習效率。英語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畫面、視頻、影像和文字,學生獲得的刺激不是單一的刺激,他們視覺、聽覺并用,這種接近自然的獲取信息的方法要比傳統(tǒng)的、單一的以語言為主的傳播方式更能節(jié)省時間、增強記憶、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發(fā)揮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作用,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同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取長補短,相輔相成,從而做到多層次、多維度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背景知識介紹、聽力訓練時,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使學生更直觀地獲得感性認識。在新課導入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課文中的重點、難點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在進行語言知識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變化多樣的演示功能,使學生獲得不同方式的刺激,避免枯燥的機械性操練。文化因素是跨文化交際的一大障礙,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生動地展現(xiàn)交際活動的場景、背景及人們在交際活動中常用的非語言交際手段(如手勢、表情、姿勢等),從而把語言結構、語言功能和相關的文化內涵聯(lián)系起來,向學習者提供真實的語言背景和語言活動,使學生置于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中,直觀地感受文化差異,這將有助于學生了解一些與語言學習相關的非語言因素,對培養(yǎng)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此外,英語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還能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和教學過程,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真實、地道的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語言作為知識而不是技能來教,上課采用“教師講、學生聽”這種單向灌輸?shù)恼n堂教學模式,其活動不外乎圍繞教材內容的語言要點、難點進行解釋,對語法規(guī)則進行講解,對句子結構進行分析。教師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輕視語言的實際運用,認為語言知識的積累會自發(fā)地轉化為語言應用能力,因此,給予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很少,學生雖然掌握了很多語言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合適的語言表達方面的訓練,仍然無法在交際實踐中使用。這種只重視語言知識、輕視語言運用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是造成大多數(shù)學習者雖經過多年勤奮苦學到頭來仍然無法恰當、有效地使用英語進行口頭或筆頭交流的一個原因。大多數(shù)英語學習者雖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正規(guī)英語學習,但大部分仍無法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際。
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向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外語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接觸大量的、真實的語言材料,使其“沉浸”于外語的環(huán)境中,并在真實的語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各種知識和技能進行有目的、有意義的交流活動。為此,我們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形式多樣化,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盡可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運用外語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對象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實現(xiàn)從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向多種學習渠道、多種學習形式、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轉變,教師要根據(jù)大綱要求,制定教學方案,安排教學內容,挑選出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真實性的教學材料,設計好教學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交際活動,在學生遇到表達和理解困難時,及時地給予指導和幫助。因此,教師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
在課堂之外,教師還要盡可能地主動接近和了解成人學生,摸清他們的特點、興趣,使教學氛圍更輕松。
要徹底改變成人學生“文憑觀”,“無用論”等不良心理,就必須把實用性擺在第一位,要根據(jù)成人學生的普遍特點和個性特點進行調整,要突出英語與生活、各種職業(yè)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要調整教學目標,應試模式。讓成人學生真正學到對自己、對工作、對生活有用的英語知識和技能。
成人高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懈怠心理,為此,英語教師應及時加以思想引導,并通過活躍教學氣氛,以實用性為教學導向,激發(fā)成人學生對英語的學習熱情,從而不斷提高成人高校英語教學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總之,在當下全球化時代,英語無處不在,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成人高校來說,英語是一門必修課。成人高校的英語教學只有不斷突出成人特色,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成效。此外,成人學生學習外語既有有利因素,也有不利因素。在成人英語教學中,還應針對成人特點,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探索適合成人特點的英語教學法,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玉萍.成人教育教學的思考[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8(11).
[2]黃健.成人教育課程開發(fā)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9).
[3]李佩.成人英語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提高[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1(4).
[4]胡玲俐.成人高校英語教學模式研究遠程教育,2010年第10期(下半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