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人民的名義》播放“熱”之“冷”思考

      2017-11-29 07:20:53張婷婷湖南大學文學院長沙410082
      名作欣賞 2017年33期
      關鍵詞:人民的名義名義官場

      ⊙張婷婷[湖南大學文學院, 長沙 410082]

      《人民的名義》播放“熱”之“冷”思考

      ⊙張婷婷[湖南大學文學院, 長沙 410082]

      《人民的名義》從現(xiàn)實、歷史、體制、文化等諸多層面挖掘官場中腐敗現(xiàn)象滋生的原因,在鞭撻丑惡、弘揚正氣的同時完成了權力異化下的人性反思。本文從劇作對官場百態(tài)與轉型期社會問題的鏡像表達、文化視域下的人物塑造以及迎合大眾的敘事方式這三個層面出發(fā),具體分析了該劇的藝術特色及其產生熱播現(xiàn)象的深層次原因。

      《人民的名義》 官場 文化 敘事方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戰(zhàn)略部署的指導下,中央以高度果決的行動態(tài)度懲治腐敗勢力,引發(fā)了國內外輿論的強烈關注。為充分展示中共中央的反腐決心和工作成果,《人民的名義》以“匡世”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該劇一開播便受到極大的熱捧,收視率居高不下,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話題熱度與傳播效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劇沒有局限于一些官場/歷史正劇受制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敘事,而是極具智慧性地引入了社會轉型期的新因素和其間展現(xiàn)的民間精神,使主流意識形態(tài)要求與大眾消費文化期待達成了完美的遇合。整體而言,該劇較好地恢復和發(fā)揚了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傳統(tǒng)精神,從現(xiàn)實、歷史、體制、文化等諸多層面挖掘官場中腐敗現(xiàn)象滋生的原因,在鞭撻丑惡、弘揚正氣的同時完成了權力異化下的人性反思,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

      一、對官場百態(tài)與轉型期社會問題的鏡像表達

      (一)批判性——現(xiàn)代官場體制中的人情觀念

      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中國社會逐漸步入現(xiàn)代化的市民社會代替?zhèn)鹘y(tǒng)的政治社會的劇烈轉型期。在利益最大化原則的侵蝕下,一種政治信仰萎縮、個人主義至上的“官場倫理”粉墨登場,中國傳統(tǒng)知識分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和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奉獻精神在此間受到嚴重威脅。我國自古以來就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與市場經濟重視自由競爭、金錢效益的觀念不謀而合,自“五四”以降就備受推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而受到壓抑、至20世紀80年代又重獲新生的“人的主體性”在此遭遇異化,這導致一批批知識分子踴躍參與政治、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抱負,卻又深陷“你追我趕”、風云詭譎的權力游戲當中,甚至不惜背棄共產黨人的精神信仰和個人的道德尊嚴,成為腐蝕黨和國家的偉大事業(yè)、危害人民的蛀蟲。

      作為一部深刻反映黨的反腐政策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以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敘事完成了對當代中國官場與社會的鏡像表達,但它不僅從道德層面對個人腐敗行為進行控訴與批判,還試圖將整個官僚系統(tǒng)內部的運轉過程公之于眾,一針見血地指出官場中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卻更具危害性的體系腐敗。劇中以高育良、祁同偉為核心人物的“漢大幫”就是這種腐敗的典型,他們以前任漢東省省委書記趙立春為靠山石,利用京州市副市長丁義珍的職務便利行貪腐之實,勾結漢東油氣集團老總劉新建以及趙立春曾經的心腹秘書陳清泉共同侵吞國家資產,并與趙瑞龍名下各大公司、高小琴的山水集團之間有著紛繁復雜的利益關系鏈。這種集體性的腐敗行為固然與為官者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低下和黨性意識的不足有關,卻還有著不容忽視的文化根源。

      中國古代社會深受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產生了以宗法族制為核心的倫理規(guī)范,這種人情文化已滲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際交往更是受到熟人社會中的血緣親情、同門友情、老鄉(xiāng)之情等關系的羈絆。在官場中,具有人情性質的“潛規(guī)則”也經常代替具有契約精神的法治規(guī)范而對中國的政治生活產生作用,正是這種以情代法、以個人道德自律代替客觀法制監(jiān)督的權力運行邏輯在一定程度上引發(fā)了腐敗問題的產生:滋長了官員的權利庇護思想,消解了腐敗的體制約束力量。在《人民的名義》中,陳巖石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正是趙立春在位時拉幫結派、搞人情政治,漢東省的官場腐敗現(xiàn)象才大量產生。劇中的高育良是祁同偉的啟蒙老師,且受到祁同偉的岳父梁群峰的知遇之恩;陳清泉是高育良曾經最為喜愛的秘書;劉新建也曾受到趙立春的青睞而得到提拔。這些人秉持著“用人唯親”的原則在官場上相互包庇,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官商勾結,政治權力與個人私利之間形成了曖昧的交換關系,進而造成了集體腐敗的惡果。在當今社會的政治生活中,這種凌駕于法理正義之上的公共組織人情化、利益化的現(xiàn)象不在少數(shù),因此,《人民的名義》對這一社會性腐敗的揭示與批判不僅具有深刻的警醒作用,而且富于直面現(xiàn)實的勇氣。

      (二)人民性——關注轉型期的社會問題

      杰瑞米·波普在分析反腐敗戰(zhàn)略的成功因素時說道:“為了確保輿論的明達,法律和行政環(huán)境必須允許自由報道。一方面不應該缺乏完善的審查制度,另一方面政府不應該使用任何手段妨礙媒體闡述事實(其前提是首先頒布《新聞自由法》,這樣,任何人包括政府在內就無法妨礙披露腐敗現(xiàn)象)?!倍谖覈壳懊襟w的自由表達受到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的輿論生態(tài)下,從現(xiàn)實主義出發(fā)對官場百態(tài)和社會現(xiàn)實進行披露的反腐文學、反腐題材影視劇則負載了上述“自由媒體”的部分功能,具有一定的實錄性和批判色彩;小說/影視劇中所刻畫的官場也絕不僅僅是官場,更是整個中國在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交匯點?!度嗣竦拿x》之所以受眾面寬廣,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該劇對當下社會生活中人們感興趣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的關注,具有強烈的人民性和憂患意識。正如評論家賀紹俊對該劇編劇的評價:“周梅森并不是堅持過去的受制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宏大敘事,而是充分利用社會轉型帶來的新的因素,將宏大敘事與民間精神結合起來,從而使受到冷遇的宏大敘事獲得新生?!薄度嗣竦拿x》除了對官場生態(tài)進行了逼真的刻畫,涉及新老干部交替的人事制度、腐敗分子貪贓枉法的惡劣行徑、傳統(tǒng)人情文化對政治的影響,還涵蓋了國有企業(yè)改革、職工下崗再就業(yè)、當代婚姻家庭等諸多社會矛盾,不僅深深地觸及了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方方方面面,也因強烈的問題意識而使劇作富于人文關懷和歷史的厚重感。

      關于底層的描寫在新世紀以來已經形成了一股重大的潮流,而在《人民的名義》中,處于底層的大風廠員工也在劇情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據(jù)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是護廠隊與拆遷隊抗衡時不小心釀造的一場大火將這一官員腐敗議題擴大為影響更為惡劣的社會性事件,進而提高了黨和國家對此的關注度;也是工人們的據(jù)理力爭揭示出蔡成功偽造股權轉讓書與山水集團簽訂違法合同這一事實,推動了案情朝更加光明的方向發(fā)展;在侯亮平遭人陷害時,更是工人們積極地參與到尋找證人證據(jù)的行動中來,為保全一位正義凜然的好官做出了貢獻。這群老老實實、本本分分的勞動人民不貪財、不鬧事,痛恨腐敗,追求正義,有的只是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的需求和最樸實的人生理想。這群底層人民中的一個異數(shù)是王文革,燒傷毀容的王文革因為股權被侵占而破產,走上了綁架無辜的蔡成功之子以示威脅的絕路,甚至失手傷害了為人民盡心盡力的老黨員陳巖石。這不僅體現(xiàn)出劇作對底層人民生活狀態(tài)的關注與反思,也深刻地反映出腐敗勢力對人民造成的嚴重惡果。

      二、文化視域下的人物塑造

      (一)英雄人物——迎合主流的清官意識與烏托邦情結

      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作品以再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性格見長,《人民的名義》不僅具有宏偉磅礴的美學特質和雄渾大氣的史詩品格,還以典型的英雄敘事為顯著特點,塑造了一群有膽量、有擔當、“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政壇英雄形象,成為昂揚向上、奮發(fā)進取的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的表征。這類卡里斯瑪式的典型人物具有超凡脫俗的神性特征,對黨和人民的利益表現(xiàn)出至高無上的忠誠,對“為人民服務”的光輝事業(yè)展現(xiàn)出孜孜不倦的追求,對反腐行動中的困難挫折體現(xiàn)出驚人的征服能力。以侯亮平為例,他在零口供的情況下成功拘捕歐陽菁,為徹查腐敗勢力的違法行為打開了突破口;在提審狡猾多疑的劉新建時,以黨和人民的名義慷慨陳詞,誘使劉新建交代自身的犯罪行為;在山水莊園與祁同偉、高小琴唱“智斗”的過程中,明知自己身處險境,又能成功地利用餐廳的設計布局躲過狙擊手的伏擊……在驚心動魄的正反勢力對決中,這類英雄人物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創(chuàng)世紀般的崇高感,他們身上所輻射出的巨大的革命性力量也使得官場的權力體系和社會的人心秩序得以重新整合,使站在人民立場上的主流價值觀得以確認和弘揚。

      丹納說:“深層社會意識,尤其是社會心理,決定著審美趣味,并且審美趣味的深層社會意識充分蘊藏著由于歷史、環(huán)境以及遺傳而存起來的心理能量和動力?!睆男睦砩顚由峡?,《人民的名義》以及時下諸多反腐題材藝術作品中對政壇英雄的塑造源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清官意識。在古代中國沿襲千年的封建統(tǒng)治時期,位于社會底層的普通民眾的生命基本依附于擁有絕對權威的統(tǒng)治階層,身處困境、遭遇壓迫的老百姓無法依靠法制來尋求公平與正義,只能試圖借藝術夸張、神化后的理想清官與現(xiàn)實世界相對抗,以達成心理上的平衡。在這一維度上,《人民的名義》彰顯了在中國傳承千年的清官文化,較好地達成了社會主流文化與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劇作中的侯亮平、陳巖石、李達康、易學習等人都是富有社會責任感、不畏強暴、唯民不唯上的包青天式清官形象,他們與兇惡狠毒的腐敗分子斗智斗勇,為受冤屈者平反昭雪,也讓利益被損害者的不滿情緒得以發(fā)泄——以黑暗勢力的最終落敗使民眾的艱難的現(xiàn)實處境得到了想象性超越。

      事實上,這些具有理想人格的政壇精英也在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創(chuàng)作者強烈的烏托邦意識——在本文中與某種指向未來的“理想”“規(guī)劃”或“藍圖”有關。作家/影視創(chuàng)作者出于人文關懷的立場,往往愿意在其作品中構建一個美好的烏托邦,以表達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批判、對理想的憧憬和向往。在《人民的名義》中,它表現(xiàn)為主要英雄人物對黨性和人民性的無條件追隨,對違法亂紀的社會現(xiàn)實的成功反叛和超越,甚至最高領導者(如劇中的沙瑞金形象)化身成一個象征著絕對的公平與正義、神格大于人格的“符碼”。此外,劇作還在對矛盾沖突的解決中設計了針對現(xiàn)實政治問題的操作方案,表達了創(chuàng)作者理想的政治理念。例如劇中展現(xiàn)的破格提拔和嘉獎優(yōu)秀官員的制度、實施同級監(jiān)督以防止獨斷專權和政治腐敗、開設“懶政干部培訓班”對不作為的干部進行“回爐重造”等,都對現(xiàn)實中的腐敗現(xiàn)象提供了建設性的解決措施,給觀眾以光明終究戰(zhàn)勝黑暗的正能量。這也充分印證了周梅森接受雜志專訪時的那番言論:“我愿意把生活的亮點找出來,挖掘出來,形成一種面。我希望在人們的心中種植下理想和希望,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理想和希望,那是可怕的?!?/p>

      (二)反面人物——權力欲望化下的人性危機

      何新先生在《論典型性格的復雜性問題》中說:“人性并不能一概簡單地歸入那種善、惡、光明、黑暗等相對立的二元模式中,文學是人學,文學應該揭示、探索和表現(xiàn)人性的各種復雜方面?!比绻f,正面英雄人物的書寫是作者理想化的產物,那么《人民的名義》中多層次、多側面的反面人物的塑造對人性的挖掘則更為深刻,亦增加了劇作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從整體來看,劇作從“官本位”思想和欲望驅使下的“權力異化”這兩個層面出發(fā),探尋了導致官員走向腐敗墮落的基本因素,并凸顯了“權力—欲望”這一核心結構。英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但“對于無窮的欲望而言所掌握的權力卻是有限的,因此人們常常在自己所掌握的權力的范圍內過度地去釋放自身的欲望,這形成了絕對矛盾,伴隨欲望所產生的種種現(xiàn)象便超脫了權力的界限,這是上位者為了爭取更多的權利從而滿足自身的欲望,腐敗現(xiàn)象逐漸衍生?!痹谛涡紊恼T惑下,“官階”與“權力”易在悄無聲息中蛻化為實現(xiàn)世俗欲望的工具,一些官員沉湎于級別、金錢、美女等欲望對象,其從政的內在意義與自身的社會價值亦被遺忘或拋棄。

      權力對于政府官員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既是責任也是義務,清廉者可以借助它發(fā)揮聰明才智,澤被眾生;腐敗者也會被它撩撥起人性的丑惡和貪念,導致災難。尤其是中國目前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轉型期,“官本位”思想和“官場倫理”的異化導致參政者紛紛投身于追名逐利的洪流,甚至為了躋身高位、獲得更高權力而放棄個人理想與尊嚴,走上道德失常、人性沒落的不歸路。就如《人民的名義》中的高育良,作為曾經的漢東大學政法系教授,他有著機敏的政治頭腦,在波云詭譎的權力游戲中表現(xiàn)得游刃有余,所向往的只有接近無限大的權力。但他未能在權貴橫行的官場保持清白之身,為了排擠李達康而與趙瑞龍達成骯臟的權錢交易,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治羽翼而三番五次縱容祁同偉,甚至不惜加害自己的得意門生侯亮平……在對這個具有多面性的人物的深刻表現(xiàn)中,劇作完成了對權力、人性、道德的拷問。

      三、迎合大眾的敘事方式

      按照符號學與敘事學家格雷馬斯的“符號矩陣”理論,在一個結構的內部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關系:(1)尖銳對立的兩項,X和反X,如黑色與白色的對立;(2)非 X,如綠色、紫色、黃色等;(3)非反 X,即非白色。與此類似,我們可以在《人名的名義》中形成如下的符號矩陣:

      (注:虛線表示不直接發(fā)生關系)

      分析這幅模型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至少以下幾種關系:1.秩序:以侯亮平、陳巖石為代表的清官式好干部將黨性原則和民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是公平與正義的化身,亦是合理合法的秩序維護者;2.反秩序:以趙立春、祁同偉為代表的腐敗官員伙同趙瑞龍、高小琴等不法商人竊取國家和人民的資產,肆意破壞現(xiàn)有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環(huán)境,并與秩序之間產生了尖銳的對抗;3.非秩序:大風廠廣大員工在整個“一一六”事件中是受害者,他們痛恨腐敗、追求公平正義,處于秩序的規(guī)約中,但本身并不具備顛覆性的打擊犯罪的力量;4.非反秩序:以沙瑞金為代表的上級領導處于秩序的更高層,他們與底層群眾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但能對侯亮平的反腐行動給予權力上的領導和道義上的支持,對腐敗官員給予致命的最后一擊。

      值得關注的是,《人民的名義》中的普通民眾并不如一般的反腐題材影視劇那般處于被腐敗分子完全壓制的地位,而是采取自己的方式向腐敗分子施壓,如大風廠員工在自身的合法股權被強占時,勇敢地組織起護廠隊與山水集團的拆遷隊相抗衡;大風廠工會主席鄭西坡被公安局非法拘留時,員工們采取靜坐的方式表示抗議。此外,當侯亮平被蔡成功誣陷時,也是陳巖石發(fā)動大風廠員工及廣大群眾搜集證據(jù),有力地協(xié)助反貪局破除了敵人的陰謀詭計。與之呼應,政府官員也并不總是高高在上、遠離群眾,而是主動體察下情,傾聽并重視民眾的呼聲,例如在“一一六”事件中,市委書記李達康在護廠隊和拆遷隊的尖銳對峙中為了穩(wěn)定局面而徹夜陪守在工人身邊,為工人們送早餐,安撫工人們的情緒,并代表市委做出了認真負責的承諾。

      從上述關系模型中,不難發(fā)現(xiàn)《人民的名義》所采取的正義/邪惡二元對立的敘事模式,這種情節(jié)結構易于樹立反腐英雄的高大形象,也易于迎合觀眾的審美心理,“它已不僅是小說的一種敘事模式,而且也是廣大民間綿恒久長的政治思維模式”。劇作在故事的一開始就將主人公置于政治權力斗爭的危難處境中,趙德漢的受賄案仿若一根導火索,引爆了一系列官商勾結的貪腐事件。每一個主要人物的登場都牽扯出一段新的故事,卻又與核心內容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猶如主干與支脈相互照應、相互影響。在紛繁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中,正反勢力迂回斗爭,新的線索不斷出現(xiàn),調查的結果亦逐漸明朗。如此生動曲折的劇情安排大大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

      “故事的要素在于懸念性,懸念性愈強,故事性也就愈強。在世界各地的民間大眾文本中,事件是否有懸念性,甚至成為決定敘述成敗的關鍵所?!薄度嗣竦拿x》之所以能抓住觀眾的審美心理,產生扣人心弦的審美效果,還得力于劇作成功地吸納了中國傳統(tǒng)偵探小說和公案小說的敘事技巧,將情節(jié)的曲折性與懸疑感相結合,通過縝密的邏輯推理和精妙的專業(yè)技能來構成審美的愉悅。故事開始所設置的丁義珍的成功出逃、陳海的車禍以及大風廠的拆遷等問題都形成了一個個懸念圍繞在觀眾心頭,隨著案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各類幕后主使紛紛登場,這些問題才得到解答。尤其是劇中多次談及的高育良與高小琴的關系問題,在高育良與吳老師的分居事實、祁同偉與高小琴的地下戀情等事件的不斷沖擊中層層發(fā)酵,直到最后謎底才得以解開:原來與高育良有關系的是高小琴的胞妹高小鳳。可以說,正是在危機四伏的反腐斗爭和張力十足的情節(jié)結構中,政壇英雄與腐敗集團間錯綜復雜的斗爭態(tài)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觀眾也在想象與焦慮中獲得符合審美期待的滿足感。

      結語

      總體來說,《人民的名義》的成功并非偶然,這固然與國家的大力支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但更為重要的因素來自于劇作本身的閃光點。作為一部響應主旋律的號召、反映官場百態(tài)與社會現(xiàn)實的力作,它的出現(xiàn)是對現(xiàn)今影視圈充斥著抗日偽劇、鬼怪仙俠劇、古裝宮斗劇等現(xiàn)象的反撥,其底層抒寫和生活化的敘事特色使得該劇在迎合了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需要的同時,還獲得了在當代社會占據(jù)主流地位的大眾文化的認可。無可厚非的是,該劇在思想內涵、敘事手法、演員的采用等問題上都為今后同類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鑒,其所體現(xiàn)出的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亦具有發(fā)人深省的現(xiàn)實意義。

      ① 轉引自張光芒、賀仲明、汪政、曉華、何平:《反腐文學·現(xiàn)實主義·小說類型學》,《文藝評論》2005年第1期,第49-55頁。

      ② 賀紹?。骸缎抡涡≌f及其當代作家的政治情懷——周梅森論》,《文藝爭鳴》2010年第7期,第23-27頁。

      ③ 〔法〕伊波利特·丹納:《藝術哲學》,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第281頁。

      ④ 楊子云:《N種身份周梅森》,《法律與生活》2004年第4期。

      ⑤ 何新:《論典型性格的復雜性問題》,《上海文學》1981年第6期。

      ⑥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214-215頁。

      ⑦ 〔法〕格雷馬斯:《結構語義學》,蔣梓驊譯,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8頁。

      ⑧ 唐欣:《權利鏡像——近二十年官場小說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頁。

      ⑨ 蘇曉芳:《新世紀政治小說的結構主義敘事分析》,《求索》2010年第8期,第204-205頁。

      作 者:張婷婷,湖南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猜你喜歡
      人民的名義名義官場
      逆行,以生命的名義
      以二胎的名義,享受生活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人民的名義》
      周梅森的政治小說新作《人民的名義》
      南方周末(2017-02-16)2017-02-16 11:18:48
      以創(chuàng)新的名義宣誓發(fā)展
      2014年9月19日—2014年10月24日
      2014年5月27日—2014年6月24日
      2014年4月22日—2014年5月22日
      以Herm è s名義,注解時尚
      流行色(2009年11期)2009-12-09 05:54:38
      官場動態(tài)
      新余市| 台北县| 宝丰县| 修水县| 巴中市| 留坝县| 德令哈市| 龙南县| 鲁甸县| 凭祥市| 渝北区| 塔河县| 吴江市| 枣阳市| 石城县| 滨州市| 富裕县| 竹山县| 新化县| 盱眙县| 手游| 大埔县| 蓝田县| 汤阴县| 塔城市| 体育| 青河县| 怀集县| 志丹县| 安阳县| 花莲市| 布尔津县| 德保县| 广德县| 宽城| 丰台区| 那坡县| 巨鹿县| 荆州市| 平潭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