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真華 杜賢明 彭曉虹 吳建平 胡麗春 俞燕芳 黃金枝 曹紅妹
(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202)
果桑地布覆蓋栽培試驗效果研究
鄧真華 杜賢明 彭曉虹 吳建平 胡麗春 俞燕芳 黃金枝 曹紅妹
(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 江西南昌 330202)
地布已經在農作物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且優(yōu)勢明顯。為探討地布覆蓋在果桑栽培和病害防治上的應用效果,研究了不同地布覆蓋栽培方式對果桑防病、防草、保溫、增產方面的影響。結果表明:在統(tǒng)一防治的基礎上,不同黑色地布覆蓋處理對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為39.92%~54.25%;不同地布覆蓋處理的每667 m2產果量比無地布覆蓋處理高20.60%~63.35%;不同地布覆蓋處理的防草效果明顯,覆蓋后期雜草逐漸黃化并枯死;不同地布覆蓋處理保溫效果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大棚地布gt;露天地布gt;無地布,且均表現為黑色有絨毛地布覆蓋的效果優(yōu)于黑色麻袋布地布覆蓋,大棚地布覆蓋的效果優(yōu)于露天地布覆蓋,雙層地布覆蓋的效果優(yōu)于單層地布覆蓋。果桑栽培中采用黑色地布覆蓋,具有明顯的預防桑椹菌核病、防草、保溫和增產的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果桑; 地布; 栽培方式; 桑椹菌核??; 防效; 抑草除草; 升溫保溫; 增產增收
地膜覆蓋栽培可有效改善農作物的生長環(huán)境、保墑節(jié)水、防草、提高作物產量[1-3],該技術的應用給農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馮永德等[4]研究發(fā)現液體地膜、常規(guī)黑色塑料地膜覆蓋對桑椹菌核病、桑椹漿癭蚊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而且對桑樹生長有促進作用,可顯著提高桑椹產量。但液體地膜易受天氣影響,如降雨會對液體地膜造成一定的沖刷破壞,使液體地膜無法發(fā)揮其全部功效;如干旱無雨天氣噴覆地面,成膜效果又較差。阿布都肉蘇力·庫爾班等[5]研究發(fā)現,果桑覆蓋聚乙烯白色地膜、黑色地膜和銀黑反光膜均能顯著降低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但聚乙烯地膜材料容易老化破裂,使用壽命短,一般只能用半年或1年,且難以消解,易污染環(huán)境,需要及時收集處理。而地布(又稱為防草布)堅固耐用,使用年限可達3~5年,已經廣泛應用于蔬菜、水果、桑樹種植中。藍必忠等[6]研究結果顯示,桑園覆蓋園藝地布的效果明顯優(yōu)于覆蓋農用黑色地膜,對于促進桑樹生長、提高桑葉產量和防除雜草都有很好的效果。李紅波等[7]研究了不同地膜和地布覆蓋方式在果樹生產上的應用,結果表明,普通塑料地膜覆蓋短期節(jié)約成本,但對環(huán)境污染較大;園藝地布經久耐用,長期來看節(jié)約生產成本,綜合表現最好。然而地布應用于果桑中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道。本文探討果桑栽培中,采用不同地布覆蓋方式對果桑防病、防草、保溫、增產方面的應用效果,以期為地布在果桑栽培和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果桑品種 果桑大10,每667 m2栽150株,行距×株距為4.0 m×1.1 m,樹齡8年。
1.1.2 試驗地點及時間 試驗地點為江西省蠶桑茶葉研究所果桑園,果桑園內設有鋼架大棚和露天2種栽培模式。試驗地土壤均為丘陵紅壤土,含有機質2.7%,pH值5.3。試驗時間為2017年1月至5月。
1.1.3 試驗材料 地布1(黑色有絨毛地布,185 g/m2),萊州嘉宏塑業(yè)有限公司產品;地布2(黑色麻袋布地布,90 g/m2),德州潤澤土工材料有限公司產品;白色塑料薄膜[厚度6S(0.06 mm)],江蘇省農望達塑料廠產品;MTW-0202型數字溫度計,徐州樂控電器制造有限公司產品。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置 果桑不同地布覆蓋栽培共設地布1、地布2、棚地布1(大棚+地布1,單層覆蓋)、棚地布2(大棚+雙層覆蓋,下層白色塑料薄膜上層地布2)和無地布(CK)5個處理區(qū),于2017年1月14日覆蓋地布,每個處理區(qū)面積330 m2。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為每日夜間蓋側邊膜,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僅低溫時(5 ℃以下)夜間才蓋側邊膜。
1.2.2 不同地布覆蓋與桑椹菌核病發(fā)生的關系 統(tǒng)一于桑椹剛轉紅時(2017年4月14日起)標記掛牌,每個處理區(qū)隨機調查其中3株果桑,每株果桑隨機抽取5條枝條,調查枝條上桑椹總數和桑椹菌核病的病果數,調查后摘除發(fā)病的桑椹,后期根據發(fā)病表現情況及時調查病果數并摘除發(fā)病的桑椹,最后統(tǒng)計各處理區(qū)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和防病效果。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桑椹菌核病病果數/桑椹總數)×100;防病效果(%)=[(對照區(qū)發(fā)病率-處理區(qū)發(fā)病率)/對照區(qū)發(fā)病率]×100。
1.2.3 不同地布覆蓋與雜草生長的關系 2017年1月14日進行地布覆蓋,2017年2月27日上午調查田間同等面積(1 m2)不同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雜草鮮質量,2017年2月27日下午對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噴施除草劑,2017年4月2日再次調查各處理區(qū)的雜草鮮質量,計算防草效果。防草效果(%)=[(對照區(qū)雜草鮮質量-處理區(qū)雜草鮮質量)/對照區(qū)雜草鮮質量]×100。
1.2.4 不同地布覆蓋的溫度變化情況 在覆蓋地布之前裝好測量設備——數字溫度計,測定層次為氣溫(地上5~10 cm處的溫度)、地表溫度及土壤溫度(地下5~10 cm處的溫度),每天早(7:30)、中(13:30)、晚(17:30)進行觀測并記錄各處理區(qū)的氣溫、地表溫度和土壤溫度。根據記錄的溫度數據,采用Excel進行分析匯總。
1.2.5 不同地布覆蓋與桑椹產量的關系 于2017年3月初每個處理區(qū)隨機選取5株果桑,調查發(fā)條數,計算每株發(fā)條數,然后各隨機標記10條并隨機選取其中5條,于2017年4月下旬至5月初調查每條枝條的產果數和百果質量,取平均值,計算產果量。株產果量(kg)=每條產果數×每株發(fā)條數×(1-發(fā)病率)×百果質量×10-3/100;每667 m2產果量(kg)=株產果量×每667 m2栽植株數。
2.1 不同地布覆蓋對桑椹菌核病的影響
2017年4月14日標記掛牌,4月17日開始統(tǒng)計發(fā)病率,從表1可以看出,在統(tǒng)一防治的基礎上,各處理方式的發(fā)病率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不同地布覆蓋處理區(qū)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最終控制在8.87%~11.65%。棚內處理在4月23日停止發(fā)病,發(fā)病率為8.87%~11.32%,防病效果為41.62%~54.25%,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比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高2.45個百分點。露天處理中,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最高,達19.39%;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比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高2.29個百分點。不同地布覆蓋處理對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為39.92%~54.25%,其中以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的防病效果最好,達54.25%。
表1 2017年不同地布覆蓋對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 %
地布1為黑色有絨毛地布,地布2為黑色麻袋布地布,棚地布1為大棚+地布1(單層覆蓋),棚地布2為大棚+雙層覆蓋(下層白色塑料薄膜上層地布2)。表2-4相同。
2.2 不同地布覆蓋對雜草生長的影響
2017年1月14日覆蓋地布,2月27日上午調查田間雜草鮮質量,2月27日下午對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噴施除草劑,4月2日再次調查各處理區(qū)的雜草鮮質量,發(fā)現2種黑色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與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相比,田間雜草鮮質量明顯減少,2月27日的防草效果均在97%以上,其中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的防草效果略優(yōu)于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防草效果可達98.61%(表2)。調查還發(fā)現,地布覆蓋下的雜草植株矮小,經1個月左右表現為白化或黃化,后期逐漸枯死,而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長滿了雜草。說明黑色地布覆蓋能有效抑制雜草的生長。
表22017年不同地布覆蓋的防草效果
處理2月27日4月2日雜草鮮質量/g防草效果/%雜草鮮質量/g防草效果/%地布1598.610100地布21097.220100無地布36004500
雜草鮮質量指1 m2桑園的雜草鮮質量。
2.3 不同地布覆蓋的溫度變化情況
從不同地布覆蓋的溫度情況(表3)可以看出,不同地布覆蓋栽培果桑具有升溫保溫的作用,升溫保溫的效果依次為地布1gt;地布2gt;無地布。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的累計地表溫度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高5.15%,累計土壤溫度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高2.81%;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的累計地表溫度比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高4.74%,累計土壤溫度比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高0.51%。本試驗結果說明,2種地布均有保溫效果,其中萊州嘉宏塑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黑色有絨毛地布保溫效果更好。另外,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為每日夜間蓋側邊膜,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為僅在低溫時(5 ℃以下)夜間才蓋側邊膜,故其累計氣溫比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低1.80%,但由于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為雙層地布覆蓋,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的累計地表溫度和累計土壤溫度均高于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分別高出1.52%和3.62%。說明大棚雙層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優(yōu)于大棚單層地布覆蓋。
表32017年不同地布覆蓋的溫度情況
處理測定溫度溫度/℃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日平均溫度/℃累計溫度/℃每日7:30不同溫度出現天數/dlt;0℃0℃≤tlt;6℃6℃≤tlt;12℃≥12℃棚地布1氣溫33.5-2.914.61196.72173231地表溫度30.51.914.81214.60113536土壤溫度21.88.014.41183.2002854棚地布2氣溫38.6-3.914.31175.22212831地表溫度30.43.715.01233.1083440土壤溫度23.67.215.01226.0003151地布1氣溫30.4-3.512.51022.83242728地表溫度40.3-2.413.81132.51193131土壤溫度22.84.112.91056.6073837地布2氣溫33.7-3.312.91058.93242728地表溫度34.4-1.913.21081.22203129土壤溫度21.44.112.81051.2063937無地布氣溫30.7-3.712.51024.23242629地表溫度29.8-2.912.51028.23222829土壤溫度22.13.012.51022.50103735
記錄時間為2017年1月24日至4月15日,共82 d。氣溫指地上5~10 cm處的溫度,土壤溫度指地下5~10 cm處的溫度。最高/最低溫度指在調查期間出現的最高/最低溫度。
對每天7:30 的溫度進行分析可以看出,露天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氣溫在6 ℃以下的有27 d,占32.93%,與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相同;地表溫度在6 ℃以下的天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無地布(為25 d,占30.49%)gt;地布2(為22 d,占26.83%)gt;地布1(為20 d,占24.39%);土壤溫度在6 ℃以下的天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無地布(為10 d )gt;地布1(為7 d )gt;地布2(為6 d );說明地布覆蓋有利于提高地表溫度和土壤溫度,降低6 ℃以下低溫出現的幾率。棚內處理區(qū)的氣溫在0 ℃以下的均為2 d,地表溫度和土壤溫度在0 ℃以下的均為0 d;氣溫在6 ℃以下的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有19 d,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有23 d,地表溫度在6 ℃以下的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有11 d,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有8 d;說明大棚雙層地布覆蓋有利于提高地表溫度和土壤溫度,降低6 ℃以下低溫出現的幾率。但對于氣溫在0 ℃以下出現的天數不同處理區(qū)則無明顯差別,說明0 ℃以下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不明顯。
12 ℃是桑樹生長發(fā)芽的生理指標[8]。從氣溫來看,露天處理區(qū)的氣溫超過12 ℃的天數占34.55%,而棚內處理區(qū)的氣溫超過12 ℃的天數占37.80%,比露天處理區(qū)多3.25 個百分點。從地表溫度來看,超過12 ℃的天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棚地布2棚地布1地布1地布2=無地布,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為雙層地布覆蓋,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12 ℃的天數多37.93%,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12 ℃的天數多24.14%。從土壤溫度來看,超過12 ℃的天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棚地布1棚地布2地布1=地布2無地布,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12 ℃的天數多54.29%,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和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僅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12 ℃的天數多5.71%。當溫度達到7 ℃左右果桑的根部才開始活動[9]。從地表溫度來看,超過6 ℃的天數由多到少的順序依次為棚地布2(74 d)棚地布1(71 d)地布1(62 d)地布2(60 d)無地布(57 d),大棚地布覆蓋處理區(qū)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6 ℃的天數多24.56%~29.82%,露天地布覆蓋處理區(qū)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超過6 ℃的天數多5.26%~8.77%。從土壤溫度來看,大棚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土壤溫度均超過6 ℃,超過6 ℃的天數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多13.89%。說明大棚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明顯,雙層地布覆蓋比單層地布覆蓋更有利于提高地表溫度,促進果桑生長發(fā)育。
2.4 不同地布覆蓋對桑椹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桑椹菌核病發(fā)病最為嚴重,致使株產果量明顯低于其它處理區(qū)。不同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每667 m2產果量均在1 250 kg以上,比無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提高了20.60%~63.35%,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比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高5.22%;棚內地布覆蓋處理區(qū)比露天地布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高,棚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比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高19.32%;棚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比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高35.45%;地布1覆蓋處理區(qū)比地布2覆蓋處理區(qū)的產果量高7.89%。說明黑色地布覆蓋可提高桑椹產量,大棚地布覆蓋的增產效果優(yōu)于露天地布覆蓋,地布1覆蓋的增產效果優(yōu)于地布2覆蓋,雙層地布覆蓋(棚地布2)的增產效果優(yōu)于單層地布覆蓋(棚地布1)。
表42017年不同地布覆蓋的桑椹產量
處理單株發(fā)條數/條發(fā)病率/%每條產果數/粒百果質量/g株產果量/kg每667m2產果量實數/kg指數/%棚地布12511.329353010.931639.50155.26棚地布2258.879652611.501725.00163.35地布1249.36954439.161374.00130.11地布22411.65924358.491273.50120.60無地布2419.39864237.041056.00100.00
3.1 地布覆蓋具有一定的預防桑椹菌核病的效果
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的主要病害之一,俗稱“白果病”,主要為害果實部位,致使桑椹品質下降和產量減少,嚴重時甚至顆粒無收。目前主要采取農藝措施與藥劑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對桑椹菌核病進行防控。一般從果桑鵲口期開始,采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稀釋藥液噴霧防治5~7次,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但噴藥30 d后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的農藥殘留仍超標[10-11]。因此,要控制農藥殘留量在國家標準限量內,除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增加稀釋倍數外,農藝措施如大棚避雨栽培及地布防病技術是行之有效的措施[4,12]。本試驗結果表明,在統(tǒng)一防治的基礎上,不同黑色地布覆蓋對桑椹菌核病的防病效果為39.92%~54.25%,發(fā)病率在12.0%以下,其中大棚加雙層地布覆蓋的防病效果最好,黑色有絨毛地布覆蓋的防病效果比黑色麻袋布地布覆蓋的防病效果好。這與地膜覆蓋對桑椹菌核病具有明顯的防治效果[4]結論一致。大棚薄膜在一定程度上抵擋了桑椹菌核中噴發(fā)出的子囊孢子的侵入;覆蓋地布能隔離并減少地表上菌核中噴發(fā)的子囊孢子傳播感染桑椹的機會。果桑大棚和地布覆蓋栽培技術對桑椹菌核病具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且桑椹菌核病發(fā)病率的高低與地布的質量、覆蓋層數有一定的關系。
3.2 地布覆蓋具有抑草防草的效果
常規(guī)的人工除草法既費工又費力,采用化學藥劑除草不但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容易產生藥害及副作用[13]。本試驗結果表明,黑色地布覆蓋能有效抑制雜草生長,覆蓋期間不需除草,經1個月后田間雜草鮮質量顯著減少,防草效果在97%以上,覆蓋后期雜草逐漸黃化枯死,大大節(jié)省了除草用工。而且,張新[3]研究也表明,黑色地膜覆蓋防草效果明顯,且對作物苗期生長及后期產量均無不利影響。
3.3 地布覆蓋具有升溫保溫的效果
地布覆蓋栽培果桑具有升溫保溫、促進果桑生長的作用,大棚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最優(yōu),地布覆蓋更有利于提升地表及土壤溫度,黑色有絨毛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優(yōu)于黑色麻袋布地布覆蓋,雙層地布覆蓋的保溫效果優(yōu)于單層地布覆蓋。這與大棚避雨栽培果桑具有明顯的升溫保溫作用、地膜覆蓋能有效調節(jié)土壤溫度[1,8]的結論一致。
3.4 地布覆蓋具有增產增收的效果
本試驗結果表明,不同地布覆蓋比無地布覆蓋的每667 m2產果量提高20.60%~63.35%,而且增產效果大棚地布覆蓋優(yōu)于露天地布覆蓋,黑色有絨毛地布覆蓋優(yōu)于黑色麻袋布地布覆蓋,雙層地布覆蓋優(yōu)于單層地布覆蓋。這是因為,果桑地布覆蓋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桑椹菌核病子囊孢子的散發(fā),降低了桑椹菌核病的發(fā)病率,同時還具有明顯抑制雜草生長和升溫保溫、促進果桑生長的作用,從而達到了增產增收的效果。這與馮永德等[4]研究得出的液體地膜、固體地膜覆蓋可提高桑椹產量和品質的結論相吻合。因此,果桑地布覆蓋栽培技術可在生產上推廣使用。
[1] 段德玉,劉小京,李偉強,等.夏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生態(tài)效應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03,21(4):6-9.
[2] 王俊,李鳳民,宋秋華,等.地膜覆蓋對水溫和春小麥產量形成的影響[J].應用生態(tài)學報,2003,14(2):205-210.
[3] 張新.黑色地膜覆蓋防草效果試驗[J].天津農業(yè)科學,2000,6(1):21-22.
[4] 馮永德,蒲龍,李永顯,等.液體地膜在果桑栽培病蟲害防治上的應用研究[J].四川蠶業(yè),2013,41(2):18-20.
[5] 阿布都肉蘇力·庫爾班,師志敏,麥麥提依明·阿尤甫,等.果桑地表覆膜對桑白果病發(fā)病及果實品質的影響[J]. 湖北農業(yè)科學,2016,55(22):5 846-5 848.
[6] 藍必忠,湯慶坤,黃景灘,等.園藝地布在桑園中的應用試驗[J].廣西蠶業(yè),2017,54(2):34-38.
[7] 李紅波,陶增姣,李海東,等.不同地膜覆蓋方式在果樹生產中的應用[J].中國果菜,2016,36(4):48-49.
[8] 葉武光,杜賢明,曾菊根,等.“大十”果桑在江西省大棚栽培與效益初探[J].中國蠶業(yè),2012,33(4):22-25.
[9] 肖歡,盧雙權,范國元.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溫室果桑促早栽培技術初探[J].現代農業(yè),2013(3):18-19.
[10] 鄧真華,彭曉虹,杜賢明,等.不同藥劑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中國蠶業(yè),2014,35(3):33-35.
[11] 呂蕊花,肖偉,吉潔,等.桑椹菌核病化學防控與農藥殘留分析[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10):48-52.
[12] 石旭平,鄧真華,彭曉虹,等.不同果桑品種菌核病發(fā)病情況及防治措施[J].蠶桑茶葉通訊,2014(6):6-8.
[13] 壽國良,周彩明,俞建苗,等.成林桑園地膜覆蓋技術綜合效果研究[J].中國蠶業(yè),2006,27(1):33-34.
2017-06-23;接受日期2017-09-20
現代農業(yè)產業(yè)技術體系建設專項(編號 CARS-18);江西省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編號 20161BBF60113、20151BBF60086)。
信息: 鄧真華(1984—),女,江西吉安,碩士,助理研究員。
Tel: 0791-85023010, E-mail: 276450147@qq.com
信息: 杜賢明(1965—),男,四川鄰水,本科,副研究員。
Tel: 0791-85023010, E-mail: 527518963@qq.com
S888.4
B
1007-0982(2017)04-0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