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云南 麗江 674199
西藥加味合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炎120例
楊海龍
云南省麗江市古城區(qū)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云南 麗江 674199
目的觀察西藥合半夏瀉心湯聯(lián)治療胃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胃炎患者240例,根據(jù)住院時間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20例采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120例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觀察兩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結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為9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結論西藥聯(lián)合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炎,能夠提高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
胃炎;半夏瀉心湯;不良反應
胃炎是多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和慢性炎癥,常伴有上皮損傷、黏膜炎癥反應和上皮再生,是最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之一[1]。中醫(yī)認為脾胃升降失司為其主要致病機理。筆者采用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胃炎120例,療效頗佳,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240例胃炎患者,均經(jīng)過胃鏡檢查確診,并符合疾病診斷標準[1]。對照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26~76歲,平均(48.8±10.4)歲;病程0.5~19年,平均(7.7±3.7)年;其中43例為淺表性胃炎,33例為慢性萎縮性胃炎,27例為充血糜爛性胃炎,7例肥厚性胃炎,10例十二指腸炎及其它;觀察組120例,其中男75例,女45例;年齡25~76歲,平均(48.2±10.4)歲;病程0.6~19年,平均(7.5±3.7)年;其中41例患者為淺表性胃炎,31例為慢性萎縮性胃炎,29例為充血糜爛性胃炎,13例肥厚性胃炎,6例十二指腸炎及其它。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均滿足慢性胃炎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年齡未超過18周歲,存在其它胃部疾病或消化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相關疾病癥狀,治療依從性不良且在治療過程中無法有效配合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甲硝唑(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0.2 g×100 s,國藥準字H44020769)阿莫西林(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44021518)0.25 g×50 s,甲硝唑1.8 g/d,3次/d,連續(xù)服用1個月,阿莫西林0.5 g/d,3次/d,連續(xù)服用1個月。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半夏瀉心湯治療。方藥:半夏10 g,干姜6 g,黃芩10 g,人參10 g,炙甘草6 g,黃連5 g,大棗8枚。辨證加減:痛甚加郁金10 g,香附8 g;噯氣吞酸上逆加牡蠣20 g,龍骨20 g,白術10 g;嚴重嘔吐加吳茱萸6 g;腹脹郁悶加佛手10 g,萊菔子15 g,藿香10 g;積食加山楂15 g,枳殼15 g,神曲20 g;納差呆滯不化加神曲15 g,山楂10 g,木香10 g。諸藥每日1劑,用水煎取400mL,分早晚2次服用,持續(xù)服用1個月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和不良反應情況進行觀察。
1.5 療效評定標準[2]痊愈:不存在任何癥狀,胃黏膜胃鏡檢查結果無異常;顯效:不存在臨床癥狀,胃黏膜胃鏡檢查結果明顯改善;有效:癥狀和體征獲得緩解,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病變范圍至治療前;無效:患者癥狀、體征未得到改善??傆行?(痊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0.0%,觀察組為9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lt;0.05。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對照組中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患者12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0%;觀察組出現(xiàn)胃腸道癥狀患者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lt;0.05。
胃炎歸屬于中醫(yī)學“胃脘痛”、“痞證”等范疇,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外邪內(nèi)陷、臟器失調(diào),最終引起胃氣不和、氣機郁滯。半夏瀉心湯具有脾胃調(diào)和、辛開苦降、清上溫下的功能[3]。其中黃芩的功效為清熱燥濕,干姜的功效為散寒除滿,炙甘草功效為益氣健脾[4]?,F(xiàn)代藥理研究中[5],黃芩具有較好的抗幽門螺旋桿菌作用,人參能提升胃黏膜防御功能,干姜能對有害因子形成抑制。諸藥合用,能實現(xiàn)抗感染、調(diào)節(jié)免疫、緩解胃黏膜水腫和充血的目的[6]。甲哨唑具有較強的殺菌作用,阿莫西林為臨床常用抗炎藥物,合用二者治療胃炎雖能獲得一定成效,但患者較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7]。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對照組低(Plt;0.05)。表明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胃炎能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李沈建,劉麗清.胃炎診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3.
[2]張萬岱,李軍祥,陳治水,等.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1·天津)[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3):172-177.
[3]劉浩,徐雯,劉安平,等.半夏瀉心湯輔助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療效及心肌酶譜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1,33(6):12-13.
[4]石偉超,趙國平.半夏瀉心湯對嗜酸粒細胞性胃腸炎小鼠小腸液中IgA、IgG含量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美容醫(yī)學,2011,20(z1):361.
[5]師桂英,王正亮,王蓓,等.半夏瀉心湯聯(lián)合美沙拉嗪灌腸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J].中醫(yī)藥信息,2014,31(5):113-115.
[6]卞艷君,張書賢.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寒熱錯雜型胃潰瘍及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療效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3,33(6):588-589.
[7]侯朝輝,張艷霞.淺析半夏瀉心湯加成配合中藥保留灌腸治療潰瘍性結腸炎腸臨床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1):49-50.
楊海龍(1965-),男,納西族,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風濕病、脾胃病等的治療。E-mail:3271766537@qq.com
R573.3
A
1007-8517(2017)21-0114-02
2017-09-22 編輯: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