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明
(廣西鐘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 鐘山 542699)
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探析
董秀明
(廣西鐘山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廣西 鐘山 542699)
目的:探討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乙肝的孕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孕產婦分為常規(guī)組(50例)和優(yōu)質組(50例)。對常規(guī)組孕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對優(yōu)質組孕產婦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然后比較兩組孕產婦SAS的評分、SDS的評分、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及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結果:(1)經護理,優(yōu)質組孕產婦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孕產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經護理,優(yōu)質組孕產婦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孕產婦,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孕產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
乙肝;孕產婦;優(yōu)質護理;效果
慢性乙型肝炎(簡稱乙肝)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傳染性疾病。該病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進行傳染。由于我國人口的密度較大,且流動性較強,因此該病已成為近年來我國傳染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的乙肝病毒攜帶者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10%。而患有乙肝的孕產婦極易將乙肝病毒傳染給新生兒,從而嚴重影響新生兒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臨床上應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以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1]。近年來,我們對在我院住院治療的50例患有乙肝的孕產婦實施了優(yōu)質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將此情況介紹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1年3月~2015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乙肝的孕產婦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這些孕產婦均經相關檢查被確診患有乙肝,且其均為自愿參與此項研究。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將這100例孕產婦分為常規(guī)組(50例)和優(yōu)質組(50例)。常規(guī)組孕產婦的年齡區(qū)間為20~38歲,平均年齡為(28.23±3.56)歲,其孕周為37~42周,平均孕周為(38.88±1.57)周。其中,有初產婦36例,有經產婦14例。優(yōu)質組孕產婦的年齡區(qū)間為22~37歲,平均年齡為(27.89±3.76)歲,其孕周為37~41周,平均孕周為(38.44±1.45)周。其中,有初產婦38例,有經產婦12例。兩組孕產婦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比較。
1.2 護理方法
1.2.1 對常規(guī)組孕產婦進行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產前,定期協(xié)助孕產婦進行肝功能檢查及各項常規(guī)產檢,遵醫(yī)囑使用一些對胎兒沒有影響或影響較小的保肝藥對其進行治療。產后,用戴一次性手套的手接觸新生兒,及時清潔其全身皮膚,同時為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1.2.2 對優(yōu)質組孕產婦在進行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優(yōu)質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是:(1)進行產前護理:①協(xié)助產婦進行產前檢查: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孕產婦進行持續(xù)、定期的產前檢查,向其詳細地講解進行產前檢查尤其是肝功能檢查的重要性,以提高其對產前檢查的依從性[3]。②進行環(huán)境護理:將孕產婦安置在有獨立衛(wèi)生間的單人病房內,定期對病房內的空氣、門把手、床頭柜、衛(wèi)生間、垃圾桶、地板等進行消毒,同時保持病房內空氣的流通。將對孕產婦進行檢查后所用的醫(yī)療器械,如聽診器、胎兒監(jiān)護儀探頭、聽筒、骨盆測量儀、皮尺等進行嚴格的消毒。③進行心理護理:絕大多數患有乙肝的孕產婦由于擔心其所孕胎兒感染乙肝病毒,因此她們極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抑郁等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應主動與孕產婦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其心理波動,然后根據其心理狀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另外,護理人員要告知孕產婦并非所有的新生兒都會感染乙肝病毒,只要其在懷孕期間杜絕不良行為,嚴格遵醫(yī)囑生活,就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3]。④進行基礎護理:護理人員要注意觀察孕產婦是否發(fā)生陰道流血,同時注意觀察其子宮的收縮情況。其一旦發(fā)生異常要及時報告醫(yī)生。同時,叮囑孕產婦進行適量的運動,并讓其保持充足的睡眠。(2)進行產后護理:①對新生兒進行護理:新生兒被娩出后,護理人員應立即用濃度為0.5%的家爾康稀釋液清洗其身體,同時注意清理其耳道和鼻腔,然后為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②進行母乳喂養(yǎng)護理:目前,臨床上對于患有乙肝的產婦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是否會使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尚未得出統(tǒng)一的結論。因此,在本研究中,我們按照產婦的意愿讓其自行選擇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或人工喂養(yǎng)。對于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產婦,護理人員要教會其對新生兒進行母乳喂養(yǎng)的方法和技巧,告知其在哺乳前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同時,若產婦的乳頭出現(xiàn)了皸裂、出血等情況,應告知其暫停哺乳。③進行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產婦的個人喜好合理地為其安排飲食,告知其多食用清淡且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氨基酸的食物,以促進其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叮囑孕產婦忌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忌食熱量過高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免加重其肝損害。
1.3 觀察指標 (1)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孕產婦接受護理前及產后3d時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這兩個量表的分值均為0~50分,孕產婦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心理狀態(tài)越差。(2)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調查兩組孕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滿意率=滿意率+比較滿意率。(3)觀察并記錄兩組孕產婦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本研究中的所有數據均錄入WPS中,用SPSS18.0軟件對錄入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孕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及產后3d時其SAS的評分、SDS評分的比較 接受護理前,兩組孕產婦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后3d時,優(yōu)質組孕產婦SAS的評分和SDS的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孕產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孕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及產后3d時其SAS的評分、SDS評分的比較(±s)
表1 兩組孕產婦在接受護理前及產后3d時其SAS的評分、SDS評分的比較(±s)
組別 時間 SAS評分(分) SDS評分(分)常規(guī)組 護理前 35.36±4.85 36.12±4.51(n=50) 產后3d 28.22±3.64* 29.57±3.38*優(yōu)質組 護理前 36.23±4.54 36.33±4.74(n=50) 產后3d 21.05±3.41 20.84±3.05
2.2 兩組孕產婦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及其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 經護理,常規(guī)組孕產婦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及其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分別為30%(15/50)和80%(40/50);優(yōu)質組孕產婦所產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及其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率分別為12%(6/50)和96%(48/5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近年來,乙肝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該病具有傳染性高、病程遷延、易反復發(fā)作等特點。臨床研究表明,患有乙肝的孕產婦在懷孕期間若得不到有效的護理干預,就會增加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近年來,不少學者研究指出,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風險。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患有乙肝的孕產婦進行優(yōu)質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地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高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降低新生兒感染乙肝病毒的幾率。
[1] 劉玉玲,耿正惠.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產科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4,20(2):80-81.
[2] 馮輝,何國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891-893.
[3] 彭立生.心理學干預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影響的研究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06,9(5):318.
R473
B
2095-7629-(2017)2-0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