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無心
食物能否影響吸入的霧霾粉塵
云無心
冬天來了,有霧霾的天氣越來越多,無論怎樣防備,總有一部分霾被吸進身體里。那有沒有食物可以對我們的肺進行清洗呢?最常見的就是豬肝“清肺”,類似的食物“清肺”到底有沒有用呢?
粉塵是空氣污染中的主要因素。除了濃度,顆粒大小是粉塵污染的關鍵因素。顆粒越小,危害越大??諝鈩恿W上直徑大于10微米的顆??梢员槐乔粌鹊睦w毛攔截,而比這小的顆粒則可以被吸入。通常所說的PM10就是指空氣中小于10微米的顆粒濃度。
10微米是個很小的尺度。人的頭發(fā)直徑大約50~70微米。也就是說,如果把一根頭發(fā)分成25~50根,每根的平均直徑才小到10微米。這樣的顆粒能通過呼吸進入肺,所以被稱為“可吸入顆?!?。
如果顆粒小于2.5微米,那么還能進一步達到肺的細支氣管,沉積在那里。這些沉積影響肺里的氣體交換,導致各種呼吸道癥狀,甚至肺癌。
2.5微米的顆粒實在很小,要把一根頭發(fā)分成400~800根才能小到這個尺度。因為它的危害巨大,所以空氣質量監(jiān)測中會專門測量小于它的顆粒含量,就是大家熟知的PM2.5。
這個尺度的顆粒會留在肺里。其中小于0.1微米的那些顆粒,還可以進一步穿過肺泡進入血液,并隨著血液流竄到其他器官,包括腦。它們沉積在血管中會導致血管硬化,從而危害心血管健康。
這些粉塵對人體的影響主要來自于物理作用。要“清除”它們,就得讓“清潔工”與它們見面。食物從消化道進入體內,經(jīng)過胃腸,大分子被消化分解成小分子。跟食物中的其他小分子一樣,穿過小腸絨毛進入血液,然后被運送到人體各處的細胞中。
對比空氣顆粒物與食物在體內的動向,會發(fā)現(xiàn)食物跟那些大于0.1微米的顆粒完全沒有見面的機會,自然也就無法“清除”。那些進入血液的極其“細小”的微粒,在食物的小分子面前依然還是龐然大物。雖然邏輯上也不能排除“老鼠打敗大象”的可能,但沒有實驗證據(jù),靠這些食物的小分子去清除粉塵也就只是美好的想象。
除了拍腦袋的臆想然后以訛傳訛,有一些食物“清肺”的“依據(jù)”是吃了之后大便變黑。類似的還有各種“排毒”食品或者保健品,因為導致黑便而被認為“起作用”了。
大便的顏色確實跟食物有關,在臨床上也可以通過大便的顏色與質地來做出一些推測。黑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潰瘍或者癌癥。通常,這樣的黑便會黏而且臭。
除此之外,一些食物、膳食補充劑或者藥物也能導致黑便,最常見的情況是鐵,比如服用鐵補充劑,通常就會導致黑便。
吃動物血制品“清肺”差不多是全中國都知道的“偏方”,但查不到這個偏方的臨床依據(jù)。或許只是有人吃豬血或者雞血鴨血導致了黑便,而被當作“清肺”,于是流傳開來。動物的血中含有較多的鐵,如果真的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倒也算正常。不過,它跟“清肺”實在搭不上關系。
有人對吃動物血制品或者其他食物“清肺”的解釋是:食物中含有某種成分,對人體有某種作用,所以這種食物可以保證“排出有毒有害物質”,“增加免疫力”,從而抵抗空氣污染的“危害”。這種大而空的理由沒有任何價值。每一種人體需要的營養(yǎng)成分都有這樣的作用,比如不喝水或者不吃飯人都會生病甚至死亡,自然也就無法抵抗“粉塵危害”。按照這種推理方式,也就可以得出“水和飯都可以清肺”的結論。
除了動物血制品之外,傳統(tǒng)醫(yī)學中還有許多“清肺”的食物,比如梨、冰糖、銀耳、蘿卜等等。在現(xiàn)代醫(yī)學中,并沒有“清肺”這個概念。這些所謂的“清肺食物”,清的也是“傳統(tǒng)醫(yī)學上的肺”。這個“肺”,即使在傳統(tǒng)醫(yī)學內部,也缺乏統(tǒng)一明確的定義?,F(xiàn)代醫(yī)學上的“肺”,只是借用了這個名稱而已。傳統(tǒng)醫(yī)學里的“清肺”,一般是指減緩跟呼吸道有關的癥狀,比如咳嗽、痰多等等。一些藥物和食物對減緩這些癥狀有幫助,所以也就被人們稱為“清肺食物”或者“清肺藥物”。
古人在提出“清肺”這個概念,開出“清肺食譜”或者“清肺藥方”的時候,大概還意識不到空氣污染這回事。傳說中的這些食物能否減緩那些呼吸道癥狀這里不討論,但這種“清肺”在概念上就跟解決空氣污染的“清肺”完全不是一回事。
結論:“食物清肺”只是一種美好的愿望。任何一種食物,都無法清除或者減輕空氣中的粉塵污染物對肺的影響?!扒宸问澄铩薄扒宸伪=∑贰?,都只是噱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