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琴
摘 要:分享行為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點,也是難點。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有多種方式和方法,文章以幼兒的閱讀活動為載體,從情境再現(xiàn)、激活體驗,角色表演、換位思考,家園結(jié)合、親子共進三個方面研究如何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
關鍵詞:思想品德;分享行為;閱讀活動;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31-0012-0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皆在促進幼兒生理、心理、智力和諧發(fā)展,為幼兒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生活和物質(zhì)基礎。”閱讀能夠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一個人的思想境界。閱讀要從幼兒時期抓起,要以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為基礎,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引導教育,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
一、情境再現(xiàn),激活體驗
幼兒的思想還不成熟,他們對分享的想法不多,分享行為更是寥寥無幾。因此,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采取有效的方法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采取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夠啟發(fā)幼兒思考的方法,提高幼兒的參與興趣,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或動作創(chuàng)設相應的故事情境,逐漸引導幼兒走入情境之中,鼓勵幼兒認真思考,感悟故事中的道理。比如,當幼兒閱讀了關于小兔子的故事后,教師可以給幼兒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教師拿出一張上面畫著許多樹木的圖片,然后講道:“從前,在茂密的森林里有很多小動物,小兔子就是其中一員。這一天小兔子六歲了,到了上學的年齡,兔媽媽準備送她去上學……”講完故事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小兔子為什么把有毒的蘑菇吃掉了?它知道那是有毒的嗎?”看到孩子們面面相覷,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進行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因為大家共同聽了故事,在交流時就有共同話題,各自暢所欲言。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們體會到相互分享的樂趣,激發(fā)出對分享行為的真實體驗。
情境創(chuàng)設是將幼兒閱讀內(nèi)容通過表演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情境再現(xiàn)是幼兒教育中比較典型的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幼兒的個性特點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給幼兒帶來身臨其境的感受,有效地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
二、角色表演,換位思考
分享行為是一種比較復雜的主觀能動行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向幼兒滲透分享意識,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針對一些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己臨場發(fā)揮,進行個性化表演,讓幼兒在表演過程中一邊體會人物的性格和命運,一邊理解故事中的道理。這樣,能夠促使幼兒在體會中深入思考,并產(chǎn)生一定的疑問,從而增強幼兒自身的思維能力。例如,《小馬過河》的表演性很強,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對于故事情節(jié)教師不必進行太多的講解,而要帶領幼兒進行故事人物的梳理,并將角色合理地分配給幼兒,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表演。在表演過程中,幼兒由最初的膽怯慢慢發(fā)展到后來的勇敢自信,不僅展示了個性化的語言,還展示了一個個形象的動作。比如,有個幼兒一邊說“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一邊彎腰用手比畫自己的小腿。其他幼兒看得很仔細,同時也在認真思考故事中的道理。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進行角色交換,讓幼兒通過對不同角色的體驗增加自己對故事的理解,體會他人的感受。這會對幼兒的思想產(chǎn)生深遠影響,使幼兒逐漸考慮他人的感受,逐漸理解他人。
對于角色表演,很多一線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教師要善于引導幼兒進行角色表演,鼓勵幼兒學會換位思考,學會理解他人的感受與想法,從而培養(yǎng)幼兒的分享行為。
三、家園結(jié)合,親子共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很多時候,幼兒在家庭受到的教育要比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效果好很多。因此,教師必須密切聯(lián)系家長,和家長共同制訂教育計劃,讓家長科學地進行親子閱讀教育,正確地教會孩子知識和道理,讓孩子體會分享的樂趣。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經(jīng)常通過網(wǎng)絡給家長推薦一些故事,讓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并認真解答家長和幼兒在閱讀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例如,在“親子導讀”活動環(huán)節(jié),當幼兒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問題時,有的家長會對幼兒進行訓斥,這種行為會嚴重挫傷幼兒的提問積極性。這時,教師要與家長及時溝通,和家長一起分析孩子的心理。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親子活動高效開展,還能幫助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地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家園結(jié)合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增進幼兒與家長之間的感情。同時,親子活動能夠有效地利用家長資源,開發(fā)幼兒的潛在思維。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要鼓勵家長從實際出發(fā),一邊閱讀,一邊教會孩子生活中的道理。
四、結(jié)束語
總之,幼兒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項值得長期研究的工作。幼兒教師要注重更新教育觀念,認真研究幼兒的心理狀況,分析幼兒的個性特點,結(jié)合閱讀活動有的放矢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漸發(fā)展幼兒的分享行為。
參考文獻:
[1]羅仙玉.對培養(yǎng)幼兒分享行為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2010(06).
[2]李幼穗,趙瑩.4~6歲兒童分享行為的特點及培養(yǎng)策略[J].學前教育研究,2008(02).
[3]牛婉羽.3~6歲幼兒分享行為及其與家庭教養(yǎng)方式關系的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