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璽
秋冬季節(jié)氣溫低,導致飲水量不足;老年人大腦功能降低,對口渴反應遲鈍,常想不起來喝水;環(huán)境溫度低,導致血管痙攣,會影響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功能,上述原因均可導致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過于黏稠,血流速度必然緩慢,嚴重時可影響人體重要器官的供血供氧,而導致心腦血管病突發(fā)。為此,要做好以下保健工作:
科學飲水可增加血容量,從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早晨起床后、三餐前(餐前1小時)和就寢前,最好能飲水200毫升。需要注意的是,要飲溫開水(以20℃~25℃為宜),秋冬季節(jié)飲冷水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血管收縮,有礙水的吸收;更不宜飲純凈水,因為純凈水太“純”,其低滲狀態(tài)會使水很快進入細胞內(nèi),對稀釋血液效果不理想。
另外,還要注意科學飲食。有些食物也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功能,如黑木耳、洋蔥、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蘿、檸檬等,均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番茄、葡萄、橘子、生姜等,具有類似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芹菜、胡蘿卜、山楂、紫菜、海帶、玉米、芝麻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