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學》綜合
“知是煙痕是露痕?四山一碧竹連村。家家制紙臨溪屋,水碓聲中盡掩門?!边@是明清時造紙的盛況。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寫字的麻紙、畫畫的宣紙、抄經(jīng)的金栗紙、作詩的薛濤箋……這些在遙遠的歷史中曾浸潤幾代人的紙張,如今幾近銷聲匿跡。讓我們沿著時代追溯而上,聆聽中國古紙之聲響,一窺中國古紙之全貌。
浣花箋紙?zhí)一ㄉ?,好好題詩詠玉鉤
薛濤箋,又稱“浣花箋”“校書箋”“彩箋”,是由唐代女詩人及樂妓薛濤發(fā)明的。薛濤認為普通紙張又大又不美觀,不適合寫詩,因此發(fā)明了一種小箋。這種箋大小適中,寫一首律詩剛剛夠,很方便,所以以薛濤箋寫詩風行于一時。
薛濤箋共有十種顏色: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殘云。薛濤偏愛紅色,紅色明艷、熱烈,使人聯(lián)想到愛情,而薛濤箋的由來,也與薛濤的愛情經(jīng)歷密不可分。薛濤身負才名,與當時的文壇巨星如韋皋、劉禹錫、杜牧等都有交情,而她遇到文壇詩人元稹,是幸運,也是不幸。與元稹相戀時,她曾以彩紙為箋,寫下了《池上雙鳥》和《春望詞》等膾炙人口的情詩,然而,寫下了“取次花叢懶回顧”的元稹終究不是她的良人,兩人的戀情很快便結(jié)束了,相別后,她又以彩箋為信,遙寄對戀人的思念。
詩老囊空一不留,百番曾作百金收
南唐皇帝李煜嫌當時的蜀箋不能長期保存,為了做出心中的紙品,李煜不惜重金選調(diào)國內(nèi)制紙高手到京城,并開設(shè)紙坊。后來,他干脆將澄心堂大殿騰出來造紙。每天,他都要到殿內(nèi)觀賞造紙過程。有時他會脫掉皇袍,穿上紙工的衣服同紙工一起撈紙、焙紙。每制成一批紙,他都親自試寫,反復(fù)琢磨,直到滿意為止。這種由皇帝做出來的紙,叫“澄心堂紙”。李煜視這種紙為珍寶,贊其為“紙中之王”。
這種紙,從南唐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美術(shù)史家曾稱澄心堂紙“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于一時”。梅堯臣贊此紙“滑如春冰密如繭”“觸月敲冰滑有余”。這種紙,也是最貴的紙。北宋揚州太守劉敞曾得百張澄心堂紙,他興奮地寫道:“當時百金售一幅,澄心堂中千萬軸?!辈⑺徒o好友歐陽修十張,大文豪歐陽修連連驚嘆:“君從何處覓此紙,純堅瑩膩有百枚?!彼m然只有十張,但還是送了兩張給梅堯臣,梅堯臣也嘆道:“江南李氏有國日,百金不許市一枚?!庇纱丝梢姡涡奶眉堈滟F到何種程度。
內(nèi)外皆蠟,無紋理
宋太祖趙匡胤提倡佛教,全國印經(jīng)之風盛行。為適應(yīng)這種需要,當時歙州專門生產(chǎn)一種具有濃淡斑紋的經(jīng)紙——硬黃紙,又名蠟黃經(jīng)。金粟寺在浙江海鹽金粟山下,因寺內(nèi)抄經(jīng)需紙很多,故此紙又名“金粟箋”。它的特點是質(zhì)地硬密,光亮呈半透明,防蛀抗水,色美麗,壽命很長,雖歷千年,但猶如新制。屠隆《箋譜銘》載:“徽州歙縣地名龍須者,紙出其間,瑩白可愛,有黃白經(jīng)箋,可揭開用之?!奔粗高@種經(jīng)紙。
同樣與佛教寫經(jīng)需求有關(guān)的還有磁青紙,磁青紙又稱“瓷青紙”,明代宣德年間所產(chǎn),用靛藍染成,因色澤新鮮且與宣德青花瓷相似而得名。磁青紙加工特殊,后世不能完全仿制,可謂稀珍,且它作為抄寫經(jīng)書專用紙,至今考古發(fā)現(xiàn)的眾多經(jīng)書皆抄在磁青紙上。
用力艱而成功薄,巧心勞手,百工之事
春季出筍,待竹筍直指蒼穹并開出竹枝時,砍下嫩竹。將嫩竹砍下后,乘青削去青皮和骨,剩下的“白肉”沉入池塘。沉竹下塘時一層竹撒一層石灰,撒第二層石灰時,放水至第一層,逐層堆放逐層撒石灰再逐層放水。浸泡40至60天后,洗去竹上的石灰,再剝?nèi)ポ^老的、較硬的部分。之后用泉水浸泡,每日換水,連續(xù)10天后再浸泡60天,泡至稀爛,起塘,挑進紙寮榨干,用赤腳踩爛。最后放入槽篁用水稀釋,直到纖維呈淡黃色,才可做紙。做出來的紙叫“玉扣紙”。由于其全用嫩竹制造,所以紙張潔白如玉,且光滑柔韌,拉力強。
廣州、興寧、梅縣等地有一道名菜叫“紙包雞”,便是以玉扣紙包裹雞肉,再以花生油浸之,最后入鍋油炸而成。食用時打開,香味釋放出來,芬芳撲鼻。
一闋詞花紙上開
明清以來還有一種新的加工紙,叫“砑花紙”。這種紙的紙料為上等較堅韌的皮紙,有厚有薄,圖案多以山水、花鳥、魚蟲、龍鳳、云紋、水紋為主,也有人物故事或文字。此紙透光一看,能顯示一幅美麗的暗紋圖畫。據(jù)記載,當時的大臣受賞賜得到此紙,用時也要沐手焚香,可見其莊重程度,也可見其珍貴程度。此紙加工方法為加粉染色,再把畫稿刻在硬模上,再以蠟砑紙,模上示的花紋因壓力作用而呈現(xiàn)光亮透明的畫面。
故宮保存的“彩色砑花蠟印故事箋”,用的是細簾紋皮紙,纖維交結(jié)勻細,紙厚,色以土黃為主,紙上砑有《赤壁賦》《盧仝烹茶》等人物故事圖案的暗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