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悲傷的身影孤零零地坐在長椅上,弓著背頂著風(fēng),望著海邊,好像已經(jīng)在這里坐了一輩子。天色灰沉沉,海面也灰沉沉,不知道哪里是天連著海,哪里是海連著天。莫琳停了下來,胸腔里仿佛有把錘子一下一下地敲在心上。她一步步走向哈羅德,又停下了,就站在他身旁,雖然他沒有抬頭,也沒有說話。他的發(fā)尾已經(jīng)碰到防水外套的衣領(lǐng),卷成軟軟的圈,她真想伸出手去撫摸,想得心都發(fā)痛。
他了然于心的事實和這些人自以為了解的情況大相徑庭。這個發(fā)現(xiàn)讓哈羅德一驚,也讓他在回望身后這群人時感覺即使站在人群當中,也沒有一個人真正認識他,他依然是孤身一人?;鹧嬖诤诎抵袀鬟f光亮,歡聲笑語飄進他耳中,卻屬于一群陌生人。
“我們可以走了?!惫_德說。他們在黑暗中沿著海岸散步。野餐的家庭已經(jīng)收起了食物和椅子,只剩下幾個人在遛狗,和幾個穿著熒光外套跑步的人。他們談了很多:最后一朵芍藥,戴維上學(xué)的第一天,天氣預(yù)報……這些都是很小的話題。月亮很高、很明亮,在深不可測的海面投下顫抖著的影子。遠處海平線上駛過一艘船,燈光明滅,但實在太慢,他們無法辨認它在往哪個方向航行。這片景象充滿生機與活力,與哈羅德和莫琳格格不入?!斑@么多故事。這么多我們不認識的人?!彼f道。
《一個人的好天氣》
作者:(日)青山七惠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一個人的好天氣》描述了一個打零工的女孩如何與年長親人相處,同時追尋自我、獨立的故事。一名走向自立的女孩在工作、生活和戀愛中的種種際遇和心情令人揪心,小說寫盡了作為一名自由職業(yè)者(“飛特族”)的辛酸。小說的內(nèi)容折射出當前日本的一個社會問題,即許多年輕人不愿投入全職工作而四處打工,寧愿做自由職業(yè)者,他們不想長大,不愿擔負責(zé)任,無法獨立,害怕走出去看看這個世界,但是又不知道這種恐懼從何而來。據(jù)日本官方統(tǒng)計,15至34歲的短期雇工的人數(shù)在1996年到2004年之間翻了一番,達21.4萬人。調(diào)查也顯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穩(wěn)定,結(jié)婚生子的概率大減,這對少子化嚴重的日本來說是一大警訊。作者青山七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想告訴他們,只要你肯邁出第一步,自然會有出路。”她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幫助他們“邁出第一步”。
《追風(fēng)箏的人》
作者:(美)卡勒德·胡塞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十二歲的阿富汗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場風(fēng)箏比賽后,發(fā)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阿米爾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zé)和痛苦,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隨父親逃往美國。
成年后的阿米爾始終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桑的背叛。為了贖罪,阿米爾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xiāng),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后一點心力,卻發(fā)現(xiàn)一個驚天謊言,兒時的噩夢再度重演,阿米爾該如何抉擇?
故事如此殘忍而又美麗,讀來蕩氣回腸,作者以溫暖細膩的筆法勾勒出了人性的本質(zhì)與救贖。
《看見》
作者:柴靜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歷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為中央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jīng)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為現(xiàn)場記者后,現(xiàn)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為寬廣與深厚的理解。十年之間,非典、汶川地震、兩會報道、北京奧運……在每個重大事件現(xiàn)場,人們幾乎都能發(fā)現(xiàn)柴靜的身影,而如華南虎照、征地等剛性的調(diào)查報道她也多有制作。在書中,她記錄下淹沒在宏大敘事中的動人細節(jié),為時代留下私人的注腳。一如既往,柴靜看見并記錄下新聞中給她留下強烈生命印象的個人,每個人都深嵌在世界之中,沒有人可以只是一個旁觀者,他人經(jīng)受的,我必經(jīng)受。書中記錄下的人與事,是他們的生活,也是你和我的生活。
《活著》
作者:余華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于賭光了家業(yè)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y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去當壯丁,后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xiāng)后他才知道母親已經(jīng)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
然而,真正的悲劇才開始漸次上演,每讀一頁,都讓我們止不住淚濕雙眼,因為生命里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