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代群
花開了,果結(jié)了。不久之后,果實成熟,果實寶寶們就要遠行,去尋找新的家園。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御風而行是果實寶寶們最常見的旅行方式。
楓樹媽媽為果實寶寶們準備了一雙“翅膀”,當楓樹的果實下墜時,“翅膀”能讓果實旋轉(zhuǎn)起來,延長其滯空時間,讓風兒把果實帶到更遠的地方。
啊,飄“雪”了!不,是松樹的花粉在漫天飛舞,松樹寶寶們正是坐著這樣的“氣球”(氣囊),去尋找新的家園。
當然,有“順風車”可搭也是一件偷著樂的事。果實寶寶被動物吃進肚子,經(jīng)過奇妙的腸道之旅后到達另一個地方生根發(fā)芽。也有的果實寶寶會“偷渡”,它們趁人或動物不注意,利用自己的鉤爪緊緊地附著在人或動物的身上,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去旅行,如蒼耳、蒺藜和鬼針草等。
至于在水里的植物,比如蓮之類的,它們的寶寶當然知道要好好利用一下流水了,哈哈!
可以說,為了讓寶寶們在新的地方安家落戶,植物媽媽們可是使盡了渾身解數(shù),大展身手。
不過呀,還有一種更奇葩的旅行方式,你一定想不到,那就是——坐著“炮彈”找新家!
在古代,沒有指甲油,愛美的女孩是怎么染指甲的呢?她們會把某一種花和其葉子混在一起搗碎,加入一點明礬,敷在指甲上,然后用棉布包裹起來過夜。這樣染上三五次后,指甲上就會留下鮮艷的顏色且能保持十天以上哦。
這花是誰?
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鳳仙花啦,因為人們用它來染指甲,所以,民間也稱其為“指甲花”。
等等,你也許犯糊涂了,不是說“坐著‘炮彈找新家”嗎?和鳳仙花有什么關系?
當然有關系啦。
鳳仙花還有個名字,叫“Touch–me–not”,意思是“不要碰我”。為什么會取這樣一個名字呢?
鳳仙花的果實叫作“蒴果”。最初的果實像青澀的縮小版的毛桃子,由分果片組成。果實逐漸成熟,漸變?yōu)辄S色,像個微型炸彈。這時,只要風吹過、雨滴過,被小動物或人輕輕觸碰,果實就會突然炸開:分果片自裂成幾瓣,每一瓣都向內(nèi)卷如拳頭,產(chǎn)生一定的彈力,把果皮內(nèi)的種子像炮彈似的彈射出去,能夠射到五六米遠的地方呢。古人認為,這是因為鳳仙花種子性急,所以還給鳳仙花起了個別稱,叫“急性小桃”。
“坐著‘炮彈找新家”的植物可不止鳳仙花一種,還有一種植物,比鳳仙花還厲害呢。如果說鳳仙花是小炸彈,那么,噴瓜就是小鋼炮。
這種分布于地中海沿岸和西亞地區(qū)的葫蘆科植物,在生長期并不引人注目,就連開花時開出的也是毫不起眼的黃綠色花,但是,它卻以會“噴”而名揚四海。
噴瓜的果實像個大黃瓜。果實里有著多漿質(zhì)的組織,里面包裹著種子。噴瓜果實在發(fā)育過程中,這些多漿質(zhì)的組織就會變成黏性液體。與此同時,果柄還源源不斷地輸送水分到果實中,把果實脹得滿滿的,強烈地膨壓著果皮。啊,太擠了,受不了啦!一只小老鼠從旁邊躥過,果柄和果實結(jié)合處被撞落,瓜上頓時出現(xiàn)一個小孔,于是,緊繃繃的果皮把漿液連同種子從小孔里“砰”地噴射出去,一直噴到幾米遠的地方,小老鼠當場被砸暈。其實,就算沒有小老鼠,稍有風吹草動,噴瓜也會“一噴而出”,因為噴瓜噴射的力量大得像炮彈,它還有個外號叫“鐵炮瓜”。迄今為止,還沒有發(fā)現(xiàn)比噴瓜的果實噴得更有力的植物果實呢。
當然了,“坐著‘炮彈找新家”的植物絕不止鳳仙花和噴瓜,只不過,其他植物的威力遠不如這兩位啊。
怎么樣?果實寶寶多種多樣的旅行方式中,還是坐著“炮彈”最拉風吧?
鳳仙花,又名指甲花、小桃紅等。野外的鳳仙花一般生長在比較潮濕陰暗的地方,很難有好的傳播途徑。經(jīng)過長期進化,鳳仙花就選擇了通過發(fā)射“炮彈”的方式傳播種子。鳳仙花的種莢呈弓形 —— 一邊長(讀cháng)、一邊短,當種莢成熟時,只要輕輕一碰,種莢就會突然炸裂,以不可思議的初速度,彈射出很多籽兒。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彈射傳播”,也稱為“機械傳播”。會彈射傳播的,除了鳳仙花和噴瓜,還有我們常見的西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