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文
殺年豬,是以前農(nóng)村臨近過年時必做的一件大喜事。
進入臘月,大地是一片銀白。前家后院聽說誰家要殺豬了,鄉(xiāng)親們踩著白雪,吱吱嘎嘎地、滿面紅光樂顛顛地都來落忙,湊個熱鬧。殺豬的戶主也是為了圖個喜慶,招呼來了好多親朋好友和鄰居,燉上一大鍋豬肉、血腸,里面再加上酸菜和粉條子。這純正的東北殺豬菜吃的大伙汗巴流水的,再喝上一碗散裝高粱燒,那感覺就甭提了。
臨近年關(guān),家家戶戶是喜氣洋洋,笑逐顏開,準備年貨。小孩子數(shù)著揣在兜里的鞭炮舍不得放,得等到年三十那天多放幾個響,蹦蹦窮氣,同時也是為了增加一點過年的年味。
記得七十年代的一個年關(guān),我家也要殺口豬,白花黑底的豬,已經(jīng)養(yǎng)了兩年多了。到了要殺它的時候,我的內(nèi)心還是有點隱隱作痛,因為豬是我和大哥天天挖菜、烀豬食從小喂養(yǎng)大的。殺了,吃肉了,痛痛快快嘴,還不如養(yǎng)大點賣錢買幾件新衣服呢!可父親極力想殺豬,一是給全家人解解饞,二是也想趁機招待一下左鄰右舍,省得總欠人家的情,找個機會好還回去一點人情。
記憶中我家已好多年未殺年豬了,為此父親對這件事很在意。前幾天就請好了殺豬的師傅,并把所用的殺豬刀、鐵釬子、大瓦盆、鏟子、大秤等工具提前一天就借回來了,只等明天找一些人幫忙把豬宰了,吃肉招待大家伙。
第二天,天剛放亮,父親就起來了,先做一些殺豬前的準備工作,將院子打掃得干干凈凈,灑上一點清水,準備好了燒柴,燒開水退豬毛用。
上午八時,落忙的鄰居都來了,棕繩也備好了,四個大漢先上豬圈抓豬。由于今天殺,所以豬已兩天未喂食了,身體虛了,抓時比較好抓,另外豬不進食,肚子里糞便少,腸子也好清洗。四個大漢僅用五分鐘的功夫就將豬的四個蹄子對捆起來了,并用碗口粗的木杠抬起來用大秤量體重,一量豬的毛重已經(jīng)是260斤了。當時我就想,這得殺出多少斤肉?。?!
此時,殺豬手(也叫屠戶)上場了。只見他手拿一尺多長的殺豬刀,錚亮錚亮的,透著寒氣,事前刀已磨得鋒快,看著我都有點害怕。
那頭快被殺的年豬,被側(cè)放在桌子上,在大聲哀叫著,桌子下面放一個大瓦盆,是接豬血用的。四個人把豬正過來,仰殼躺著,并按住豬的四個蹄子,一個人拽住兩只耳朵,殺豬手叼著旱煙,找準豬喉嚨的位置,一刀下去,那豬血呲呲地就竄了出來。隨著豬的叫聲越來越小,大瓦盆中的血越來越多,最后豬不叫了,殺豬手拔出了刀,兩手沾滿了豬血,可他的臉上卻露出了勝利的微笑。望著這些,我的頭發(fā)麻,頭發(fā)都立起來了,恐懼極了,從未見過這樣血腥的場面。
接著,殺豬手從豬的四蹄跟處割開口子,用鐵釬子插進去在豬皮和肉的接觸處亂捅,用嘴使勁吹氣。由于用力過大,殺豬手的兩只眼睛鼓的像蛤蟆眼一樣,不一會兒豬的渾身便鼓脹起來了,同時又有一個人用搟面杖敲打豬身。然后將豬放在已燒好開水的大鍋上,用開水澆到豬的身上,燙遍豬的全身后,用鏟刀進行刮毛。不一會兒,脖子處帶有一道紅色傷口的大白條豬就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將白條豬仰放到地上的大八仙桌上,開始給豬開膛破肚。卸前槽、割后鞧、摘腸子、洗腸子,頭提下水滿桌都是。剔下肋巴扇,那就是排骨了,最后將卸下的好肉、大骨頭等和酸菜、粉條放到大鍋里,灑上大粒鹽,燒急火,不一會兒,那股肉香便飄滿整個屋子。左鄰右舍的小孩子們是前竄后跳,全家大小前呼后擁,因為終于有肉吃了,可以解饞了!
這邊母親把新鮮的豬肉下鍋,那邊后院的小嬸開始灌血腸了。小嬸灌血腸是全村出了名的,據(jù)說她有絕招,灌好的血腸煮出來口感好,非常勁道不說,還非常好吃。
殺豬灌血腸是關(guān)東地區(qū)老百姓的傳統(tǒng)食品,殺豬時,用大瓦盆裝些鹽水,放在豬頭前面的地上開始接血,一邊接血,一邊攪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豬油和洋蔥末、鹽、姜粉、胡椒粉等調(diào)料后灌腸,血腸兩頭用線繩扎緊捆實,放入鍋中煮制即成。把煮好的血腸切片,趁著熱乎吃。有時把切好的酸菜放在鍋里,再把血腸、大片肉同時放入開煮,這道菜在關(guān)東地區(qū)叫酸菜燴血腸,燴出來后血腸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那天,小嬸灌血腸時非常麻溜,嘁哩喀喳十幾分鐘的工夫血腸就灌好了。
我看到,小嬸把生豬血放入大瓦盆內(nèi),用一根高粱稈在里面擭楞著,并把事先弄好的白肉湯燒熱,然后加入精鹽、花椒、味精、胡椒面,再用高粱稈攪拌均勻,待晾涼后過籮,倒在盛有豬血的大瓦盆內(nèi),并加一些香菜末攪拌均勻。
在另一個大瓦盆內(nèi),裝的是洗干凈的豬小腸,一端先用線繩系好,把一個洋鐵皮的漏斗插入豬小腸的另一端,拎起來,用水舀子蒯出豬血倒入漏斗中,直至豬血要到豬小腸頂端了停止,用線繩把口捆好。一根小腸就是這樣灌好了,接著再去灌第二根、第三根小腸。
“下鍋。”
隨著小嬸的一聲大喊,小嬸把灌好的血腸一根根放入清水鍋內(nèi),頓時上面飄起了一層油花。
“蓋上鍋蓋,燒火。”
小嬸又大聲喊道。
鄰居三嫂把柴禾塞進灶坑,開始點火燒煮鍋內(nèi)的水,開鍋后用慢火又煮有15分鐘,小嬸取出鍋內(nèi)的血腸,放入裝滿涼水的盆中,用冷水泡涼了血腸,把線繩解去了,用刀把血腸切成一段段,裝盤后,說了一句我們盼望已久的話:“上桌吃吧?!?/p>
后來過了十幾年我才知道,小嬸的絕招是二斤豬血灌六兩豬小腸,備好的調(diào)料有精鹽、花椒、胡椒、香菜和味精,至于調(diào)料該放多少全靠她手去稱量。用她自己的話說,她的手非常有準,該放多少調(diào)料她心里是非常有數(shù)的。
那天的上午十一點多,屋里地上,外面院子里擺滿了桌子和長條板凳,桌上堆滿了豬頭肉、豬肘子、大片肉、血腸等好嚼裹兒,二大碗里倒?jié)M了飄著酒香的關(guān)東高粱小燒。那些早已等不及了的半大小子和一群小丫頭是蜂擁而上,抓起肉就往嘴里塞。
一桌又一桌,一悠又一悠,父母還用大碗盛滿肉送到各鄰居家,還將豬身上最好的肉送給了村里的支書和大隊長。
孩子吃得那個香啊,大人喝得那個醉啊。父母陪著笑臉,害怕慢待了親朋好友和各戶村鄰,而他們卻舍不得吃上一口豬肉。
那天吃完殺豬菜,客人一走,最后清點一算,半個豬吃沒了!唉!那個年月,很少有肉腥,眾鄉(xiāng)親來我家解饞也是不得已的事,同時也是我家非常高興的事。那天,父親在屋檐下用土坯搭了一個方形槽子,里面澆上水,待水凍成冰,將剩下的豬肉放在冰上,再澆水,直至槽子里面凍滿了冰,等著過年給孩子們打牙祭。
為什么要把剩下的豬肉這么放置呢?其實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放在屋檐下,害怕別人來偷,即使有人來偷,在屋檐下刨冰弄出動靜來馬上主人就會知道的。二是豬肉凍上冰后,狗想偷吃是吃不到嘴里的,而且那時家家沒有冰箱,豬肉凍冰能保鮮,不至于腐爛變質(zhì)。就是再想吃豬肉時,必須得用鐵鎬來刨,反正是挺費事的。
在那個年代,不是家家戶戶都能殺得起年豬,所以誰家殺豬都要請一大幫人來吃豬肉,畢竟是年關(guān)時的一件大喜事,為此讓人非常難以忘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