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生態(tài)文明建設PPP融資模式的研究
李思思
(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
生態(tài)文明建設關乎人類生存發(fā)展,此項建設對于政府財政能力是一大考驗。但通過引入PPP模式,對社會資本進行招標引流,不僅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還能夠拉動投資,提升建設效率。
本文首先對PPP模式的進行了簡要介紹,然后從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典型案例中分析PPP模式應用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關于PPP模式在中國進一步發(fā)展的建議。
生態(tài)文明建設;人工濕地工程;PPP模式;可行性分析
十八大召開以來,國家更為重視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央政府相繼頒布了《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關于加快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意見》,圍繞生態(tài)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與新的戰(zhàn)略。但當前,我國公益性項目仍存在資金投入量多,使用者不付費等缺點,導致政府財政壓力大,社會資本不愿意進入。
PPP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公私合營的融資形式,自出現(xiàn)就受到了國家政府和社會的重點關注。因為其不僅能有效緩解地方債務壓力,還可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公益類項目建設領域,加快公益類項目的發(fā)展進程。
PPP模式從2013年開始,在我國的發(fā)展進入了推廣階段,國家政府相繼頒布多項促進PPP模式發(fā)展的政策,為發(fā)展PPP模式的深度和廣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1.PPP模式的內涵
PPP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首字母縮寫,是政府通過特許經營、項目招標、雙方合作等方式,在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等領域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合作,建立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期合作關系。
2.PPP模式的特點
一是公私合營,即政府部門與社會資本合作,雖然政府與私人企業(yè)有著不同的目標,但卻有著相同的利益需求。政府部門是以實現(xiàn)公共福利和利益為追求,則企業(yè)是以自身利益的實現(xiàn)為追求。二是利益共享,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并不是簡單的利益共享,還需要控制民營部門在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可能形成超額利潤,相應的私營部門的參與對防止政府腐敗也有一定監(jiān)督作用。三是風險共擔,而在PPP模式中,是考慮到雙方風險的最佳分擔、最優(yōu)分配、而將整體風險最小化,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yè)在初始階段就一起共同參與項目的工作。強調帶來“1+1>2”的機制效應。
3.PPP模式的融資過程
首先是政府通過項目招標的形式選定實力較強的私營企業(yè)與其合作,并簽訂相關協(xié)議,然后是SPC(即specialpurposecompany)的組建,并賦予其特許經營權。項目建成后,SPC擁有經營權,在特許經營期內以收費的方式向使用此項目的公眾回收資金,特許運營期滿之后,項目轉交給公共部門。PPP模式融資原理如圖1所示。
1.基本情況
2013年,安陽市開始籌建市政公用工程人工濕地處理項目,該項目由安陽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以下簡稱住建局)和安陽市政府合作建設,特許經營期限為25年,項目占地面積約為34.7公頃。
2.項目運作模式:
具體模式采用建設—運營—移交(BOT)模式。
3.項目投資規(guī)模:
項目總投資1.28億元,社會資本投資暫定為8000萬元,全部由投資者負責籌集。作為社會資本引入的市住建局實力雄厚,具有政策優(yōu)勢和協(xié)調優(yōu)勢。
4.人工濕地處理工程PPP項目實施的基本流程
首先社會資本(市住建局)與政府部門建立針對目標項目的SPC,簽訂PPP特許經營協(xié)議,建立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機制。然后由SPC投標目標項目,中標后編制實施方案和資格預審文件。最后由SPC向社會資本或銀行貸款并負責施工建設,其中SPC運用投貸結合的方式為該項目提供資本金,項目完工交市住建局經營25年到期后政府進行回購。
1.風險性分析
安陽市住建局已完成該項目建設期的施工建設,技術、設備、人員已全部到位,尚未正式投入運營。在項目進展中,有以下幾點問題,項目相關方予以考慮重視,防患未然。
(1)風險分擔情況
在PPP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風險管理對項目目標的實現(xiàn)至關重要,對于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而言,有必要詳盡地評估整個項目生命周期的潛在風險,以確保風險分擔的公平性與合理性。
(2)PPP項目的執(zhí)行情況
因為該項目屬于公共服務類的項目,不具備“使用者付費”性質,但PPP模式下,項目若需要進行下去需要具備一定的收益性,即使用該項目須支付服務費。因此可能會出現(xiàn)服務費支付困難的情況,需要注意。
(3)政府一方權利與義務的分割問題
由于政府方全程參與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一旦出現(xiàn)經濟技術問題,政府與企業(yè)雙方在責任認定上可能出現(xiàn)較大分歧。
2可行性分析
(1)實施條件:項目設計、初步規(guī)劃、可行性研究和環(huán)境評估均已完成,且已開建,具備實施PPP的基本條件。
(2)項目吸引力:本項目是政府參與的市政公用工程,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可分擔風險,收益穩(wěn)定,對社會資本吸引力較大。
(3)拓寬融資:本項目采取PPP模式可減緩財政投資壓力、推進項目建設,還可為市政建設融資提供新渠道。
(4)風險分擔:實施PPP模式可以實現(xiàn)項目建設風險、運營風險共擔機制,有利于政府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
《關于保障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的頒布表明了國家對于PPP項目的支持與肯定態(tài)度。結合上述案例分析可知:PPP模式應用于生態(tài)文明建設工程的具有必要性與合理性,但也存在一定問題,需要進一步論證和完善。
1.PPP的立法體系有待完善
目前PPP模式相關領域的法律并不完善,均為較低法律位階的政策性立法。所以對于PPP項目所發(fā)生的法律沖突,通常不能得到有效的解決,這打擊了社會資本加入到PPP項目的積極性。因此,政府要加快出臺具有權威性的PPP立法,填補立法空白。對此,我們可以以日本的PPP立法作為借鑒,1999年便推行了第一部專門的PPP法:《利用民間資金促進公共設施等整備相關法》,讓PPP項目爭端的具體解決有法可依。
2.政府政策對社會資本扶持力度不足
PPP項目均屬于純公益性項目,投資量大,回報慢,回收率低,僅憑政府財力很難得到滿足,因此社會資本的作用就顯得舉足輕重,但各地對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政策支撐不一,社會資本的活性沒有得到完全釋放。因此,政府應出臺相應的優(yōu)惠特權政策,例如提供透明的行業(yè)信息,放寬投資政策等,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另外當項目收益不如預期收益,政府就要為了確保私人部門獲得合理回報,應當進行相應的補貼,或公共產品漲價等方式“托底”。
3.項目生命周期長,合作雙方違約風險大
PPP項目的合同期限比較長,甚至歷經幾屆政府的變遷,因此政府的信用問題不好把握。所以在PPP項目的執(zhí)行中,可能會影響到下屆政府的其他政策和私人部門的具體投資收益,這關乎PPP項目的存廢。因此,政府要從自身情況出發(fā),從本級財務狀況,收支結構,債務水平等方面進行評估,能否具有足夠的財政實力來保障項目的順利運行。私人企業(yè)也不可只顧眼前的利益,對建造成本進行過分壓制,影響到整個項目的質量,對公眾利益和公司信譽造成損害。
4.政府可能兼具“運動員”、“裁判員”身份,影響項目發(fā)展
雖然引入社會資本是一種監(jiān)督政府腐敗貪污行為和防止企業(yè)暴利的有效手段,但是為了避免政府在評價體系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必須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當前,不乏很多失敗的PPP項目,就是缺乏第三方的監(jiān)督與管理,更沒有失敗后的總結。因此政府應引入對獨立的第三方評價機構,頒布相關政策并給予資金支持,通過完善信息透明公開制度,培訓評估專業(yè)人才,科學客觀評價PPP項目的開展,并提出合理規(guī)劃和建議。
本文通過對污水人工濕地處理工程的研究,參考國內外的經驗得出以下結論:PPP模式的推廣最重要的是處理好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而絕非簡單的政府融資和債權的問題。開展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有利于創(chuàng)新投融資機制,拓寬社會資本投資渠道,增強經濟增長內生動力,推動各類資本相互融合、優(yōu)勢互補。另外,PPP模式應用于公益性項目的建設是可行的,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PPP模式在公益性設施中的應用將會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1] 張軍令.PPP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分析[D].吉林大學.2016.
[2] 王燦.PPP模式在污水處理領域中的應用[D].湘潭大學.2015.
[3] 柯任泰展,陳建成.公益性建設項目的PPP投融資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以河南省水生態(tài)文明項目為例[A].中國軟科學.2016.
[4] 張玉.PPP模式在環(huán)保產業(yè)中的應用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
[5] 曹薇.林業(yè)投融資渠道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06.
[6] 劉楠.綠色發(fā)展新理念下的PPP模式創(chuàng)新實踐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