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毅
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fā)現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全面實施高中學生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秉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強調:“推行初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意見》中提出:“探索基于統(tǒng)一高考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的指導意見?!睘槿嬲莆蘸土私鈱W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現實狀況,自課題立項以來,筆者先后以問卷調查、訪談、文獻研習等形式對近幾年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一、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現狀
1.評價內容多維化,體現綜合評價的理念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主要依據《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用)》的指導,并完成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記錄。綜合素質評價內容由綜合素質終結性評價(匯總總表)和三個學段對學生綜合素質過程記錄、評價兩部分組成。
“高中階段是綜合素質評價匯總表”分別由“學科課程(選修和學業(yè)水平測試)”“綜合實踐活動”“基本素質”“突出表現、特長、獎勵情況”“學校意見”五部分組成,是對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成長的終結性評價。
學段評價由模塊修習情況評價、基本素質發(fā)展狀況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三部分組成,分三個學年來完成評價。其中“模塊修習情況評價”涉及的學習領域有語言與文學(語文、英語)、數學、人文與社會(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科學(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通用技術)、藝術(藝術活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體育與健康)及選修課程。主要是針對學段內所開設的學科課程在學習內容、學習時數、學分等階段性學習的知識結構狀況、藝術修養(yǎng)、身體健康和學生的學習水平,側重于對學生文化知識學習過程的認定和評估。
基本素質發(fā)展評價的項目有“道德品質與公民素質”“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五個方面內容。在評價過程中把評價細化成十八個要素,從每個要素的關鍵表現中作出評價結果(成績和等次)。側重于學生的基本素質、合作能力、藝術素養(yǎng)等方面的評估與認定。
在突出表現、特長與獎勵情況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在本學年學習生活中的突出表現、典型事例、在校內外參加各種活動及學習中獲取的獎勵,由學生自己填寫,并作出評定,側重于對學生的個性特長及參與活動中的結果性的評價與認定。綜合評語部分由班主任根據學生在本學年的基本素質發(fā)展狀況等級和學生在突出表現、特長與獎勵情況,采用描述性的語言對學生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項目有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反映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社區(qū)服務活動的內容、學時、學分,參加活動的態(tài)度、行為、方法、能力、成果及體驗收獲等。在評價內容上既體現了對學生基本知識的評價,又涵蓋了學生參與組織溝通能力的評價。
2.評價管理組織嚴密,執(zhí)行過程井然有序
學校在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用)》中的規(guī)定完成對學生的評價。學校組織學生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發(fā)放與回收。評價以學年為單位,在每學年末進行。評價最終結果依據學生自評、學生小組評價和教師評價確定,其中學生自評成績權重為 20%,學生小組評價成績權重為 30%,教師評價成績權重為 50%。計算方法為:某一方面評價(如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yǎng))最終成績=學生自評成績×20%+學生小組評價成績×30%+教師評價成績×50%。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還要求有輔導教師、家長、服務對象的評價意見。其中學生自評成績權重為 40%,同伴評價成績權重為 30%,輔導教師評價或服務對象評價或家長評價成績權重為 30%。計算方法為:某次社會實踐或社區(qū)服務評價最終成績=學生自評成績×40%+同伴評價成績×30%+輔導教師評價或服務對象評價或家長評價成績×30%。
3.評價方式多樣,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
通過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調查,得知除“模塊修習情況評價”實行統(tǒng)一考試的量化評價外,其他兩部分都是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辦法,且都采用“等級+評語”的形式。評價最終結果分為 A、B、C、D 四個等級,分別代表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賦分成績分為10分至 1 分共 10個分數段,賦分中不能出現小數。賦分并計算出最終成績后,按照以下原則進行賦分成績與等級之間的轉換:10分或 9分為 A 等級;8分或 7分為 B 等級;6分或 5分為 C 等級;4分及其以下為 D 等級。評語由學生自評和班主任評價組成。
二、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評價者對綜合素質評價認識的缺失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一項制度化且強制實施的評價方式,也是高校錄取學生的重要參考。在實施課題活動的調查訪談中得知,大多數評價的參與者和實施者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相關理論知識極度欠缺。作為評價參與者和實施者的教師和學生,依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方案”或“指導意見”來完成和落實具體的實施項目。在學生調查問卷中,很多學生不了解綜合素質評價,只知道填寫一個表冊,即《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部分教師甚至是憑借過去工作的“感覺” 或“經驗”來指導學生統(tǒng)一完成對《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的填寫,評價過程的科學性不得而知。在整個評價體系和環(huán)節(jié)中,學校缺乏對綜合素質評價重要性的認識,無論評價者還是被評價者對綜合素質評價僅僅停留在形式上,這與當前的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相差甚遠。
2.學校評價主體責任的缺失與評價呈虛化
在《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用)》中明確界定學校是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實際評價操作中,“模塊修習情況評價”的具體實施由科任教師填寫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分的認定,其余內容學年結束后由班主任填寫?!盎舅刭|發(fā)展狀況評價”涉及五個方面,在學生自評、學生小組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評價,確定最終評價結果?!巴怀霰憩F、特長與獎勵情況”由學生本人根據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的突出表現、典型事例、擔任校級干部或班干部情況、在校級及其以外有關活動中的獎勵情況等,選擇自己認為最能充分展示自我特色的內容,以紀實的方式填寫,由班主任認定。在“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中,以學生自評為主,在自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組評價或同伴評價、輔導教師或家長評價以及服務對象評價,確定最終評價結果。“高中階段綜合素質終結性評價”由教務處組織,班主任負責。endprint
從以上規(guī)定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綜合評價中學校教務處負責組織實施評價,評價過程由班主任、科任教師、輔導教師、學生共同來完成。調查中,綜合評價的具體操作往往是由教務處統(tǒng)一發(fā)放《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班主任組織學生填寫,甚至集中到高三畢業(yè)時填寫,學校加蓋公章即完成對學生高中三年綜合素質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校作為評價主體責任缺失,缺乏規(guī)范性制度保障和責任落實機制,把評價理解為按規(guī)定填寫表冊。這種評價并不能達到《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用)》所要求的“通過實施評價促進學生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激發(fā)潛能,主動發(fā)展,走出教室,走向社會,在社團活動中培養(yǎng)興趣,在社會實踐中年接受鍛煉,全面提升德、智、體、美各方面素質”作用,導致評價流于形式,學校在指導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職能的缺失是一個普遍現象。
3.評價主體參與的單一性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要“改變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tài),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作用和主體地位,讓學生、同伴、家長等多主體都參與到評價中,使評價成為多主體共同參與協(xié)商的活動。改變將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或主要評價手段的現象,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提高評價的科學性”。調研中發(fā)現,許多學校參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只有教師和學生自己,任課教師偶爾也會參與評價,但比重較低,而家長及社區(qū)相關人員參與評價更是子虛烏有。在調研過程中,就評價主體一項從問卷中可得出,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認為在學生的評價中學校要更多地傾聽不同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讓家長及學生所在的社區(qū)參與評價,利于評價的開關、全面、公正,更利于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學校的管理與評估。
4.評價保障監(jiān)督機制不健全,評價結果可信度低
《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試用)》中明確指出“建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保障制度”,學校要逐步建立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審核、公示、申訴、舉報等保障制度和監(jiān)督制約制度,保證評價工作的客觀、公正,切實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教育功能;同時,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是高校選拔學生的重要參考,為高校招生錄取學生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使人才選拔標準更加客觀、全面,方式更加科學。而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學校作為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既是實踐者,又是監(jiān)督者,特別是在具體評價過程中,學校通常的做法是把評價的責任或工作下放到班主任層面上,缺乏有效的評價運行機制。在班主任完成表冊的填寫后,評價也即完成,在整個過程中,無論是從評價的組織上還是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并沒有更多地介入和關注,綜合素質評價的監(jiān)督機制缺失,導致評價可信度降低。這些問題在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過程中問題還是比較顯著的。隨著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改革,評價與選拔人才的矛盾會進一步暴露,迫切需要從不同角度切入,更進一步地去探索和解決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三、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改進策略與建議
1.學校評價主體責任的落實,重視過程性評價作用
根據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現狀的分析,發(fā)現學校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比較困難的原因有:學校對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主體責任不到位,導致評價實施者和參與者缺乏系統(tǒng)規(guī)范性的評價操作機制,不能按照正確的方式對待其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學校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使學校和教師對其的重視程度不夠,最終導致教師和學生綜合評價理念的缺失。要改進和完善實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現狀,就要從實施評價的管理體制改革入手。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管理機構,在遵循《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試用)》相關指導原則和實施細則的基礎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學校特有的個性化實施方案。方案要有專人負責指導,要有合理的評價內容和可操作性的評價方法,要注重日常教育活動中,評價者及時收集整理有關材料,避免集中突擊。要能保證教師、學生、代課教師、家長及社區(qū)相關人員等多元評價主體參與,學校要為學生建立綜合素質檔案,注重學生參與過程的記錄;還要有強有力的監(jiān)督機制,以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指導,提高評價參與者理論素養(yǎng)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需要教師、學生乃至家長和社區(qū)相關人員的共同參與,他們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作用、內容和意義的了解,關系到整個評價質量,也關系到學校每一位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學校的名望和信譽。因此,加強綜合素質評價相關理論的宣傳和學習對學校的改革和發(fā)展意義重大。首先,學校要為參與評價主管人員和教師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理論的培訓,明確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目的和意義,樹立正確的、科學的評價觀念;其次,通過專家指導或案例分析幫助教師熟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和掌握基本操作方法;再次,通過黑板報、宣傳單或微信平臺的形式向學生介紹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基本內容和作用;最后,為家長和社區(qū)相關人員提供信息咨詢,引導家長及社區(qū)相關人員積極參與學校的每一次評價活動。
3.評價主體的多元參與,保證評價的全面性
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應發(fā)揮學校相關處室(如教務處、德育處、團委等)、年級組、班主任、教師、學生、家長及家長代表等多元評價主體的作用。采取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可以從不同角度、不多層面對學生綜合素質作出較為全面、客觀、公正的了解與把握。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活動,在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中,學校在做好校內評價工作的基礎上,應積極引導學生家長及社區(qū)相關人員參與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充分發(fā)揮多元主體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有利于學校及時發(fā)現工作中的問題,使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更加完整、準確、公正。同時,在多元主體參與的評價中,能夠幫助教師反思自身教育評價活動,讓教師從不同角度觀察和思考自身開展的教育評價活動。
4.強化監(jiān)督,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有效實施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保證,是普及素質教育的重要標志。學校要特別重視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監(jiān)督制度的建設,其中包括審核、公示、申訴、舉報等內容,以保證評價的可靠性(誠信度),尤其是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可靠性。評價過程的可靠性涉及評價效果、賦分形式、評價主體和指標權重等,在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監(jiān)督和審核。而評價結果的可靠性主要是指評價結果的去向問題,關于是否與高考掛鉤以及如何掛鉤的問題已經有了定論——綜合素質評價是高校錄取的參考。建議學校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應成立專門的“評價審查小組”,以便對評價過程的監(jiān)督與評價結果的考核,尤其是對評價結果真實性的考核。健全的監(jiān)督機制是完善整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基本保障,也是整個學校評價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監(jiān)督機制的重視,有利于學校自身評價管理體制的完善,也是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要求。
四、結語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為我們提供了探尋新型教育理念和評價方式的有效途徑,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有效途徑,為高等學??荚囌猩峁└鼮榭陀^、公正、有效的參考,更好地完成新時期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務,促進教育科學發(fā)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