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紅
(射陽振陽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分析
高曉紅
(射陽振陽醫(yī)院,江蘇 鹽城 224300)
目的:分析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方法:將射陽振陽醫(yī)院在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6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隨機分為針刺組(n=31)和溫針灸組(n=31)。對針刺組患者采用針刺夾脊穴法進行治療,對溫針灸組患者采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進行治療,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和ODI評分。結果: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和ODI評分均低于針刺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十分理想,能有效地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針刺;夾脊穴;溫針灸;腰椎間盤突出癥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臨床上常見的骨科疾病。該病可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部分病情嚴重者甚至可發(fā)生下肢癱瘓[1]。目前,西醫(yī)主要采用手術療法或保守療法(包括牽引療法、硬膜外注射皮質激素療法等)治療該病,但效果欠佳。近年來,臨床上采用中醫(yī)療法治療該病,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探討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是射陽振陽醫(yī)院在2014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6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這62例患者的病情均經CT檢查、MRI檢查等影像學檢查得到確診。其中,排除不愿配合本研究的患者,排除在入選本研究前的2 d內使用鎮(zhèn)痛藥物進行治療的患者。隨機將這62例患者分為針刺組(n=31)和溫針灸組(n=31)。在針刺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有11例;其年齡為30~64歲,平均年齡為(42.8±3.3)歲;其病程為4個月~10年,平均病程為(4.0±0.8)年。在溫針灸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13例;其年齡為32~66歲,平均年齡為(43.2±3.6)歲;其病程為5個月~12年,平均病程為(4.2±1.1)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針刺組患者采用針刺夾脊穴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選擇患者腰部雙側的夾脊穴作為針刺治療的主穴,選擇其環(huán)跳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懸鐘穴、委中穴作為針刺治療的輔穴。協(xié)助患者取俯臥位,在其腹部下墊沙袋。對其針刺部位的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將2.5寸的毫針以75°角(針柄與皮膚之間的角度為75°)斜刺入患者的上述穴位中,進針的深度以患者的穴位出現酸脹感為宜。然后采用平補平瀉法運針。得氣后留針30 min,在留針的過程中要每隔10 min運針一次。1次/d,連續(xù)治療6 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讓患者休息1~2 d,再對其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共治療4個療程。對溫針灸組患者采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進行治療,具體的方法是:該組患者在穴位選擇、針刺手法等方面與針刺組患者相同。留針后,在患者腰部雙側夾脊穴的毫針上插入2 cm的艾灸條,用硬紙板將艾灸條與患者的皮膚隔開,然后點燃艾灸條,對患者進行艾灸。在此過程中要注意防止燙傷患者。針灸結束后,指導患者進行腰背部的肌肉拉伸訓練。1次/d,連續(xù)治療6 d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結束后,讓患者休息1~2 d,再對其進行下一個療程的治療,共治療4個療程。
進行治療前后,采用臨床癥狀積分量表評價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此量表包括一個主癥(腰痛)和兩個次癥(下肢放射痛和馬尾神經痛)。其中,主癥的積分根據患者疼痛的嚴重程度計0分(無痛)、1分(輕度疼痛)、3分(中度疼痛)和5分(重度疼痛),兩個次癥的積分根據患者疼痛的嚴重程度均計0分(無痛)、1分(輕度疼痛)和2分(中重度疼痛)。此量表的分值為0~9分,患者的積分越高表示其臨床癥狀越嚴重。進行治療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2]評價兩組患者的疼痛癥狀對其日常生活的影響程度。ODI共包括10個問題(行走、提物、站立、睡眠等),每個問題的分值均為0~5分,滿分為50分?;颊叩牡梅衷礁弑硎酒涮弁窗Y狀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越大。
用SPSS18.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低于針刺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對比(分,±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積分的對比(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n=31) 6.4±1.3 2.1±0.8針刺組(n=31) 6.2±1.2 4.9±1.0 t值 0.629 12.173 P值 0.531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ODI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患者的ODI評分低于針刺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ODI評分的對比(分,±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ODI評分的對比(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n=31) 26.1±2.5 12.5±1.4針刺組(n=31) 25.8±2.3 18.7±1.6 t值 0.492 16.237 P值 0.625 0.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骨科的常見病。臨床研究表明,該病患者占骨科患者總數的20%~30%。該病的發(fā)病原因主要是患者腰椎間盤的髓核、軟骨板等出現退行性改變,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其椎間盤的纖維環(huán)發(fā)生破裂,使其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或脫出,壓迫髓核、刺激其相鄰的脊神經根,從而導致其出現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疼痛、跛行及坐骨神經痛等癥狀。該病可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產生嚴重的影響[3]。目前,西醫(yī)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方法主要有手術療法、牽引療法等,但效果均不理想。中醫(yī)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證”、“腰痛”的范疇,其病機主要為肝腎虧虛、氣血不暢、過度勞損、外邪侵入等,因此應采用活血通絡、調節(jié)氣機之法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臨床研究表明,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腰部的夾脊穴進行溫針灸治療,能起到活血通絡之功效,有助于緩解其臨床癥狀,改善其預后[4]。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4個療程后,溫針灸組患者的臨床癥狀積分和ODI評分均低于針刺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祁紅艷[5]的研究結果相符。
可見,用針刺夾脊穴的溫針灸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效果十分理想,能有效地緩解其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
[1]黃建華.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60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5,6(3):90-92.
[2]王峰.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療分析[D].蘇州大學,2015.
[3]楊俊武.溫針灸腰夾脊穴治療腰椎間突出患者的臨床效果[J].醫(yī)療裝備,2016,29(1):80-81.
[4]馬占君,陳亞軍,劉亞茹,等.溫針灸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6,22(9):1552-1554.
[5]祁紅艷.腰部夾脊穴加用溫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7,36(1):162-164.
R681.5
B
2095-7629-(2017)19-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