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波
【摘 要】古籍文獻是祖先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對于研究我國歷史文明的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再加上一些人為或者自然的原因最終導致我國古籍文獻不斷的受到損害。本文簡單闡釋了保護古籍文獻的重要性,對危害古籍文獻保存的因素做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效保護古籍文獻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
古籍是指以文字符號(含圖形)方式記錄的古代典籍[1]。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期間創(chuàng)造了非常燦爛的古代文化,祖先留下來的各種古籍文獻就是對其最好的記載。加強圖書館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是對我國古代寶貴文化遺產的一種保護,同樣對于研究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也具有非常深遠的意義。因此,加強對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已經(jīng)迫在眉睫。
1 關于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的重要性
(1)古籍文獻是對我國古代文化的原始記載。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利用自己的勤勞與智慧所創(chuàng)造出的燦爛文化對于整個人類的文明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文化之所以能夠得到延續(x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古籍文獻的記載,換句話講也就是對古籍文獻的保存有利于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精神文明的繼承與發(fā)揚。
(2)古籍文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古籍文獻不屬于圖書館的“私有財產”,它是屬于全中華民族甚至全人類的寶貴遺產。古籍文獻中所記載下來的優(yōu)秀內容對于我國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對古籍文獻進行有效的利用也可以加強并深入研究我國古代歷史文明的演進與發(fā)展。
(3)古籍文獻是一種不可再生的精神資產。古籍文獻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一旦損壞或者丟失就會很難再修復或者找回,這是中華民族寶貴精神財富的一種損失,正是由于其不可再生才使得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我國歷史悠久且源遠流長,很多優(yōu)秀的古籍文獻隨著時間的推移已經(jīng)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能夠保存延續(xù)下來的已經(jīng)為數(shù)不多,故應該采取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提高對現(xiàn)存古籍文獻的保存完整度。
2 危害古籍文獻保存的因素
我國圖書館里所保留下來的古籍文獻多數(shù)為紙質材質,盡管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古籍文獻所采用的紙張在使用壽命方面也具有特殊的優(yōu)越性,但是由于其流傳時間過長依然無法避免一些危害因素的侵襲。總體而言,危害古籍文獻保存的因素可以大體分為兩種,即自然環(huán)境因素和人為因素,其中人為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
(1)自然因素。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上文中所提到我國古籍文獻所使用的紙張在使用壽命方面具有非常獨特的優(yōu)越性,但是由于紙張本身是以植物為原材料所制作而成的,而又要應對漫長的保存時間,故其弱點也就逐漸突顯出來,例如質地疏松、含微生物多、容易發(fā)霉、易受潮等等。最終對古籍文獻的保存造成危害的因素可以大體分為光度、溫度、濕度、霉菌、灰塵以及昆蟲等等。首先,由于古籍文獻的紙張都是有一些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主要成分構成,再強光的照射之下非常容易發(fā)生氧化作用,進而使紙張發(fā)生變黃、變脆的結果,故強光對其危害程度是顯而易見的。其次,溫度與濕度是對古籍文獻的保存影響最大的因素。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越不利于古今文獻的保存,高溫會加速古籍文獻紙張的老化。據(jù)有關調查顯示,在儲藏溫度升高和降低20攝氏度的情況之下,古籍文獻紙張的壽命會相差20倍之多。另外,濕度因素對于古籍文獻的影響更為明顯,濕度可以直接對古籍文獻紙張的含水量產生影響,濕度過高則紙張的含水量增高,紙張中的纖維素以及木質素等成分易發(fā)生水解進而降低紙張的柔韌性;濕度過低則紙張的含水量過低,這種情況下紙張容易變脆進而柔韌性降低。第三,一方面霉菌具有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的特點,另一方面古籍文獻本身所使用的紙質以及修補時所用的淀粉漿糊都為霉菌的繁殖提供的合適的外部環(huán)境,霉菌一旦在古籍中大量繁殖就會迅速擴展,造成非常大的損害[2]。
(2)人為因素。影響古籍文獻保存的人為因素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首先,圖書館古籍文獻管理工作者的保護意識不強,沒有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制定明確、具體的保護措施,另外其對古籍文獻的重要性認識也不夠充分,對于正在或者已經(jīng)受損的古籍文獻持有聽之任之的態(tài)度,這種現(xiàn)象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導致、加速自然環(huán)境因素對古籍文獻損害的原因。其次,借閱者的不良閱讀習慣對古籍文獻的損害也是不容忽視的,有些閱讀者在借到的古籍文獻中亂寫、亂畫、亂卷、亂折甚至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撕掉某篇內頁等,除此之外,還有的借閱者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將手上的油漬、污垢沾到古籍文獻中,這些現(xiàn)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古籍文獻的壽命。
3 提高圖書館對古籍文獻保存的有效策略
(1)建立健全對圖書館古籍文獻的管理制度。圖書館中的管理層應該針對古籍文獻制定出一套有針對性的規(guī)章管理制度,這個規(guī)章制度應該主要用來對古籍管理者以及借閱者進行約束。對于古籍管理工作者,應該要求其將古籍按照不同類目整理、編冊,對古籍文獻進行定期打掃、清潔,對古籍的存放環(huán)境進行定期通風等等方面。對于借閱者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要求:首先,借閱者接觸古籍之前應該保證手上干凈、衛(wèi)生。其次,借閱者只能在圖書館進行閱讀,不能私自將其帶出。最后,嚴禁閱讀者在閱讀古籍的過程中出現(xiàn)在古籍上亂寫、亂畫等不良行為。
(2)不斷改善古籍文獻的保存環(huán)境。圖書館中的古籍文獻保存需要一個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合適的溫度、濕度、光度等因素會對古籍的保存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這樣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霉菌、昆蟲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圖書館應該適當調整圖書存放位置,增加窗戶、空調等配置設施,改善古籍文獻的保存環(huán)境。如此一來,必定可以大大延長古籍文獻的壽命。
(3)提高古籍文獻管理工作者的保護意識。古籍文獻管理人員在古籍保護以及整個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再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也只能起到表面的約束作用,要想促進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的長期發(fā)展只能不斷提高管理者對古籍的保護意識。加強古籍管理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培養(yǎng),不斷深化管理者對古籍文獻重要性的認識,最終培養(yǎng)起管理者恪盡職守、認真負責的工作精神。
(4)不斷提升技術手段,加強對古籍的修復。要想有效的延長古籍文獻的壽命,圖書館還應該不斷提升對古籍的修復技術。古籍修復是一項復雜、細致、繁瑣和枯燥的工作,古籍修復人員首先應該熱愛修復工作[3],在充分繼承傳統(tǒng)修復方法的基礎上融入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已經(jīng)或者正在受到損害的古籍進行技術修復,不斷提高古籍的修復率,盡最大努力提高古籍文獻的壽命。
(5)積極改善工作環(huán)境,不斷引進專業(yè)人才。古籍文獻的保護、管理工作是一項非常繁瑣、枯燥且薪酬不高的工作,對于管理工作者職業(yè)素養(yǎng)有著較高的要求?,F(xiàn)實中,圖書館古籍文獻的管理人員存在很大的流失,很多人因為薪資過低或者工作枯燥等原因選擇離職,這對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的持續(xù)性發(fā)展非常不利。故應該適當?shù)奶嵘劫Y待遇并改善工作環(huán)境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參與到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中來。
4 結束語
總之,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是承載中華民族文明的“書庫”,加強對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不僅僅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對于我國當今社會主義建設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文中很多觀點都是編者的個人見解,還有很多更好的古籍文獻保護工作需要圖書館古籍管理工作者們在實踐中不斷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
【參考文獻】
[1]黃衛(wèi)華.古籍保護面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0):18-19.
[2]馬富岐.淺論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方法[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5(s1):96-97.
[3]侯薇,馬曉菊.高校圖書館激活古籍文獻的方法[J].圖書情報導刊,2015(4):18-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