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具有驚人合理性的想法。
要找到一種透明材料,用它來盛裝熔巖,而不炸裂并濺得半個教室都是熾熱的液滴,并不是
件容易的事。熔凝石英玻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高強度的燈泡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它的表面溫度
輕易就能達到熔巖溫度的1/2。(比如高強度燈泡,它的表面溫度達到1000℃時還能正常工作,
而這個溫度比許多種類的熔巖還要高。)另一種選擇是藍寶石,它在2000℃的高溫下仍然能夠維持固態(tài),一般被用作高溫試驗箱的觀察窗。
使用什么作為透明介質(zhì),這個問題比較棘手。比如說我們找到了一種透明玻璃,它的熔點很低。即使忽略熔巖中的雜質(zhì)可能會擾亂玻璃材料的物理性質(zhì),我們還有一個問題——熔融態(tài)的玻璃是透明的,但它看上去為什么并不透明呢?(這聽起來有些矛盾,就像是“這首歌非常吵,但它聲音并不響”一樣。)答案很簡單:因為它閃閃發(fā)光。熱的物體會發(fā)出黑體輻射,熔融態(tài)的玻璃會像熔巖一樣發(fā)光,這都是同一個原理。
所以說,熔巖燈的問題在于,熔巖和玻璃都是亮的,這樣熔巖的光就很難被看到了。我們可
以直接舍棄燈泡的外部,畢竟當熔巖溫度足夠高的時候,它自己就會“吐”泡泡。不幸的是,這個燈本身也會和熔巖直接接觸。
藍寶石或許不會輕易熔化,但它會發(fā)光。這樣一來,無論燈泡內(nèi)的熔巖在干什么,就都看不清了。
除非你把這盞熔巖燈連在一個非常亮的燈泡上,否則它會很快冷卻下來。就像一個單獨的熔巖泡泡一樣,熔巖燈會在1分鐘之內(nèi)固化并停止發(fā)光。等到一節(jié)課結(jié)束的時候,你很可能都能直接用手去摸它而不至于被燙到了。
固化了的熔巖燈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無聊的東西了。但這個場景令我感到好奇:如果用熔巖做盞燈并沒有什么意思,那么由許多燈泡組成的火山會不會比它更有趣呢?
這估計是我做過的最沒有用的計算了,但是……假如圣海倫斯火山再次噴發(fā),噴出的不是火山灰,而是熒光燈泡呢?
好吧,如果這真的發(fā)生了,釋放到大氣中的汞的含量,會比所有人類排放物的總量多出好幾
個數(shù)量級。
總之,我覺得造一盞熔巖燈可能對環(huán)境不太友好,我寧愿拿根棍子去戳一戳真實的熔巖。我
也希望圣海倫斯火山不要噴射熒光燈泡。我想,如果真的有一盞熔巖燈,我至少會離它20米遠。
最后,我還想和你分享一段音樂:理查德·艾利斯的一個音樂錄影帶《永不放棄的你》。